到底该不该听从“内心的声音”?
有人问我,有时候自己明明已经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了,可当别人给予意见或建议的时候,又容易受到动摇。很多文章说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不要去理会外面的那些噪音。可是,这样子会不会容易一意孤行呢?难道别人的劝告或建议都没有意义吗?应该怎样做呢?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如果要把鸡汤文分类,那么也许可以简单粗暴地分为两类,一类谆谆教导我们要善待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另一类则告诫我们要冷静自察,不能盲目地听从内心的声音。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听从“内心的声音”?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内心的声音?
在我看来,内心的声音分为两种。
第一种声音来自于外界。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便耳濡目染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中,接受周遭人与事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这些价值观与评判标准会逐渐内化,被我们认同为自己该相信、该遵守的准则。
它们的范围极广,小到吃饭时不该吧唧嘴,大到妈妈告诉我所有的婚姻到最后都是将就。这些声音可以很宏大,很恳切,很严厉,根深蒂固地扎在我们心中,但本质上它是浮在浅表的。它只是外界意识形态在我们内心的回声罢了。
第二种声音来自于内在本质。
内在本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我们的先天气质。
希波克拉底的四象限分法:内/外向,稳定/不稳定,虽然粗略却抓住了关键。当我们在四象限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便可知道这一辈子内心最本真的状态是为何态。
二是我们对生活最核心的感受。
在出生的头几年里,我们会逐渐形成对于世界最原初,最深刻的感受。温暖/冰凉,安全/动荡,希望/幻灭……每个纬度都是一条连续谱,而且彼此间穿插交织,最终组成每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从这个内心世界发出的对于生活的感受与要求切合着我们的灵魂,是不能被忽视的。
“我更享受与自己的内心独处,旁观这世界演绎它的悲欢离合,看它最终走向虚无。”如果内心升起了这样的声音,体味它,而不要马上告诉自己:“我该做个合群的人,好好研读成功学。”
所以,“一日三省吾身”,省的是第一种内心的声音,要修改的也是第一种声音。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里所遵从的“心欲”便是第二种声音。
让第一种声音慢慢与第二种声音同频共振,便是走向真实自己的过程。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