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

1、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篇》里面曾经说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忆,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2、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情志生克法。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怒则气上,就是别发怒,一发怒,怒则气上,发怒气就会往上走,所以像有脑梗类的人,你就不能发怒。发怒的话,就会怒气往上一憋,你的脑血管就会破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教大家一个很便捷的方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十宣放血。我们的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就能够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就是从手指把血行补井(往外挤血),十个手指尖都是井穴,把人体的井穴给它宣开了,就减轻了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很急救的办法。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怒则气上,这个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病呢?还有的人怒气往上走,胃气也不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呕血。所以人生大气就会往外吐血,这也是怒则气上,就是人体的气机你控制不住,就会飘上来。因为你怒气全在上边,你下面出现的病症是什么呢?发怒的时候下面出现的病症就是飧泄。这个飧泄就是说的你的大便会不成形,或者是大便会食谷不化,就是吃什么就拉什么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气全在上面壅着,下焦的气就虚掉了,就没有力量去让大便成形了,所以就会出现飧泄,这是怒则气在我们人体身上的一种表现。

然后喜则气缓。缓:在这是通假字,涣散之意。就是过喜则气涣,气就散掉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情绪会导致人的突然死亡?过喜或喜恐都会。有人是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这两种情志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在历史上牛皋听到杀了金兀术以后就大笑而亡,就是他的气一下子散掉了。还有心梗的人一般来讲在犯病之前,都有心气外散的这个象,所以都有喜,都好象有点过度高兴的样子,这就是他气马上就要散了,这叫喜则气缓。学好中医对于形成和谐社会是有帮助的,比如说我们原先提到过,要常回家看看,你别逢过节的时候才回家,这样的话老人一年到头见不到你,突然见到你他就喜则气缓,气就有点外散,然后他再吃点东西,这样的话他脾胃的气就不够了,一盗心气,心脏病马上就会发作。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本身也是我们人体的一种外现,就是你吃下东西,这个东西它腐熟完了以后,它的精华还要去养你的根本,所以孝心全是从我们人体里来。原先我们说过,中国讲仁义礼智信,全是从身体里面来的,而不是从外面来的,不是非要去学的一个东西,而是你身体本能的一种需求,这是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如果过分悲伤的话,气就可以往下消沉,有时候就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像人哭以后气就会短,这叫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这个在生活当中我们也看到过实例,一受到惊吓,一过恐惧,那么这个时候上焦就完全闭住了,下焦就整个开开了。这个时候在人身上会显出一个什么相?我们都听说过有人被吓得尿裤子了。对吧?受到特别惊吓的时候会尿裤子或拉在裤子里,这都是气往下走,一下子固摄不住,哗啦一下子全泄了。甚至在中医里还曾经说过这样的小故事,就说有一个孕妇要生产了,一直生不下来,然后有一位叫叶天士的大医到了那人家里以后,抓起一把铜钱往墙上一拽,然后那位妇女就生下孩子了。人家就问这位大医家,说的怎么回事,你怎么把铜钱往墙一拽她就生下孩子了?他的解释就是,人不都是为了抓钱来的?所以小孩一听见钱声这就出来了。实际上这是笑谈,大家一定要清楚,而根本的原因是恐则气下,那个孕妇一听见哗啦一响,她自己一紧张气往下走,把孩子给推出来了。所以医理是医理,可是解释的方法各有很多不同,就说是孩子抓钱来了,所以这就是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如果过冷的话,那么人体的气就会往里收,往里一收的话,这个时候人的末梢(四肢)就会收敛,就会出现四肢冰冷的相。炅则气泄。炅:热。如果过热的话,人体的气机就会宣散出来,气就会散掉,所以炅则气泄,炅是热。惊则气乱。关于受到惊吓的问题,在《黄帝内经》里有几篇是涉及到的,比如说胃病的病人会出现一个症状,叫做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就是说一听到木头的声响,就会惕然而惊,就会吓一跳,这是胃病的一个相。那么从五行生克上讲是什么呢?为什么木声,听见敲梆子,“梆”一声他就害怕?这是木克土。因为他胃有病,然后听到响声就会很害怕,这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还有凡是惊恐方面的病症,都跟两个经脉有关,一个是胃,一个是肾。像肾病就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还有一种人就认为会有人老在后面想抓住他,这是肾精不足造成的恐惧。

所以现在其实很多的精神病,我们因为正在讲到情志的问题,精神病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当中,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胃经病。甚至胃经病还曾经说过,如果得了胃经病实症的话,就叫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是明显的。什么叫登高而歌?就是我们看到精神病人,有的人跑到高处使劲地喊叫,这就叫登高而歌,就是特别爱唱歌。现在大家为什么爱唱卡拉OK?其实胃都虚。这是登高而歌的相,就是一站在那儿就高兴。歌,这个声音,因为中医是讲五声的,如果你要是发呻吟的声音,那就是肾的声音;如果是唱的声音,那是中央脾胃的声音。那么登高而歌那就是脾胃有毛病,然后再继续发展下去,OK已经不够了,那就是弃衣而走。我们原先讲过“走”是跑,弃衣而走就是脱光了衣服满大街跑,就是现在经常说的裸奔,这实际上在中医里都是胃经的病。所以如果你要把这种人稀里糊涂地送到精神病医院里去,可能就会有点麻烦。因为精神病人一般都是抗抑郁或抗兴奋这种药,但是实际上这些是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可能中医也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得不错,所以这个就是惊则气乱。劳则气耗。烦劳过度就会使得汗什么的都出来了,这样就会造成气的消耗。思则气结。如果过思的话,我们的气就会凝聚,就会不通,所以气就会凝聚在那里,就会影响消化,脾胃这些都会出现问题。

情志病是内伤病——七情五志过度损伤了脏腑,故一般而言,情志病本质上是虚证。情志病是内伤病——七情五志过度损伤了脏腑,故一般而言,情志病本质上是虚证。中医重视人的情志活动对疾病的影响。所谓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所作出的生理反应。当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持久,人体不能调节适应时,即可导致神气失常的神志病证。《素问·举痛论》曰:“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原来过激的情绪活动会导致气机的运行的混乱,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悲(忧)胜怒:金克木,适当的悲痛、忧愁的情绪可以消散内郁的结气和抑制亢奋的情绪;

恐(惊)胜喜:水克火,利用恐惧情绪可以克制过度的喜悦;

怒胜思:木克土,所以愤怒的情绪可以克制过度思虑;

喜胜忧:火克金,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

思胜恐:土克水,采用说理开导等方法,可以使人思维正常,理智分析产生恐惧的原因,逐渐克服恐惧情绪。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家道中落寄人篱下,多愁善感郁郁寡欢,香消玉殒送了性命。然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突然中举,喜极发疯奔走狂笑,犯了癫狂病。看来愁苦可以伤身,开心过头。后来范进生病,家人就请了一个老中医来看,老中医问:“这位秀才平日最怕谁?”家人说:“最怕他的老丈人”。医生说:“那就请他来打他一巴掌说别人骗他的。就可以了。”家人照着做了,范进果然被打醒了,这就是典型的情志制约法。恐(惊)胜喜。

中医对于情志不调导致的疾病,有很多干预措施。除了运用药物之外,还很重视利用不同情志相互之间的作用对情志病证进行干预。

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对郁证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丹溪心法》指出内伤情志以致郁的理论,创六郁说,分气、血、湿、热、痰、食六类郁证,并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据传,江南名城苏州有位远近闻名的钱老爷,家中唯有一爱女钱月娥完婚年余,其女婿不幸被歹人所杀害。钱月娥悲痛欲绝,伤心过度,茶饭不思,终日不乐,郁郁寡欢。钱老爷听闻浙江义乌名医朱丹溪治疗情志病有绝招,于是亲自登门请朱丹溪到钱府给爱女诊治。丹溪应允,来到钱家见钱月娥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虚烦不寐,悲忧善哭,情感失常。朱丹溪详察舌脉之后,便胸有成竹地对钱老爷说:“令嫒之病,虽重却有因,常法难以奏效,在下有一妙法不妨一试。”

几天后,钱老爷在丹溪指点下请了一名画家,作了一幅画挂在钱月娥的卧室中。只见画中之人乃钱月娥的丈夫,正和一个娇艳女子共照镜子,看那亲密无间的样子,卧床不起的钱月娥一见,心中炉火油然而生。忙大声询问丫环:“画中之事当真?”丫环按丹溪吩咐答道:“此画系从姑爷遗物中寻得,岂能有假?”月娥闻言,恨从心底起:“呸!这个早该死的花心薄情郎。”从此,月娥从伤心悲痛中得以解脱,病情转轻,随着悲伤的淡化,月娥的郁证竟在朱丹溪妙法巧治下得以康复。众人见后拍手称奇,钱老爷盛情款待并重金酬谢,与丹溪成为知己。怒胜思。

话说元末浙江某女出嫁后,丈夫外出经商两载未归,女日日在家思念。久之,寝食不安,整日困卧如痴,沉默不语,家人十分担忧。

一日,巧逢名医朱丹溪路过家门,请朱氏诊治。朱氏见其女面壁而卧,面色失华,叹气再三。按得寸口脉弦,丹溪思忖良久,舒毫开方,嘱其家人待他走后再示女。

朱氏走后,那女人见药方上书一首绝句:“庭院无梧桐,安得凤来仪;梦里贪口杯,临渊羨鱼苦。”读着,那女不由怒火中烧,破口大骂这“混帐郎中”,随着咳出几口浓痰后悲哭起来。

家人遂按朱氏指点加以劝慰,并让其服下四逆散五味饮方一剂,女始索食。后接其夫书信一封,言之速归,后月,其夫果归,女病愈。

原来,那女因过思而脾伤气结,丹溪遵《内经》“思伤脾,怒胜思,悲则气消,悲胜怒”之意,先留书信使其大怒,继而大悲,再用方药解郁理气开胃,使其思食。

丹溪从人的整体观出发,利用七情相互制约的动态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不愧为医林高手。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是不是很神奇啊,下面就再举几个有趣的例子,看看古代的中医是怎么治疗情志病的。

一、喜证

喜则气缓,过度喜乐,则心气弛缓,神气不敛,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以悲胜喜医案一则:明代农民李大谏,世为农家,突然考中了举人,其父闻之,以喜故,失声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谏又考中了进士,其父笑弥甚,历十年…遂成痼疾,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大谏甚忧之,从容与某太医相商,因得所授。令家人绐乃父云:“大谏已殁”。李父得悉后,哭得死去活来,十分悲伤,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接着又寄信告诉李父说:“大夫治大谏,绝而复苏”。李父听后,不再悲伤,历时十年的狂笑病,不药而愈。

二、怒证

怒则气上,暴怒或大怒不止,则肝气升发太过,阳气上亢,肝气横逆,以烦躁易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

治怒既可用悲胜,也可以喜制。

以悲胜怒病案一则:明代医生杨贲享治疗一位突发性视力障碍患者,病人平日性情暴躁,自患眼疾后,心中忧愁,更加烦躁不安,病情越发加重。杨贲享对病人说:“你眼睛的毛病算不了什么,我倒担心毒气从你腿上发出来呢。”病人听后,天天都关心大腿的变化,过了些时候,眼睛的病竟然好了。事后,杨医生对他说:“你心火上炎致视物不清,我说毒气恐怕会从大腿上发出来,定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从而使心火下降,不再烧伤眼神,而使目疾好转。”

以喜制怒病案一则:《儒门事亲》中记载:项关县令的妻子得了一种发脾气的病,不思饮食,经常大呼小叫地骂人,脏话不断,还要杀左右侍从。后来一位姓戴的医生找了两名侍女,让她们脸涂了红粉逗病人大笑,次日又让她们装角斗,病人又大笑,再让两个饭量大的妇女在病人旁边边吃边夸食品味道鲜美,结果引得病也索要食物尝尝。不几天,她的怒气大减,食欲增加,病全好了。

三、忧思证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或过分忧愁,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神气郁滞,以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纳食不馨、乏力倦怠等为主要表现。

怒可以治思。

以怒治思医案一则:张子和治一妇人失眠,认为是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医药无疗,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乎平。

以怒胜之以喜解之医案一则:一女新嫁后,其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不得,气结于脾,药独难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其父掌其面,呵责之。号泣大怒,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气虽姐,必得喜,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男归而愈。”(朱震亨《古今医案按》)。

四、悲恐证

悲则气消,惊则气下,悲伤过度,或过度惊骇,则神气涣散,意志消沉,以情绪悲衰或恐惧、胆怯易惊、神疲乏力等为主要表现。

喜可以胜悲,思可以治恐。

以喜胜悲医案一则:张子和《儒门事亲》: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旁,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乃以喜胜悲之治法。

五、惊证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惟习可以治惊。

以习治惊就是通过用惊恐的方法进行练习,使病人明白自己受惊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以习治惊医案一则: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摄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无效。张子和诊治时,乃命二侍女执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几。张说:”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张说:”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少定,又击之,惊也缓;又连击三五次,同时暗中遣人以杖击门和击背后之窗。妇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张子和说;”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复使人去击其门窗,自夕达曙,无惊状,不药而愈。嗣后,虽闻雷亦不惊。

(0)

相关推荐

  • 治病先会问诊,中医如何问诊?

    编辑整理  邢思明 闲话问诊 导读 阅读医案常常会用到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方,方证对应,从中找到辨证用药的规律所在.但有些名家医案对病情的叙述十分简单,这给理解医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症状记录过于简单,是医 ...

  • 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子待哺,看老中医如何用奇方治重病|临证问道录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临证问道录"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 ...

  • 中医喜欢治勇敢的病人

    脉象郁滞的人,情绪容易消积低沉,让他大喊自己姓名一声都畏畏缩缩不敢往前,人生那么多坎坷.疾病那么多苦难,又凭什么过去呢?前狼后虎事业干不成,左怕右怕疾病摆不脱. <黄帝内经>说,勇者气行则 ...

  • 古医案之二:心悸案

    <古今医案按>记载:"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 ...

  • 【新提醒】经方合用治疗情志病

    情志病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喜怒忧思哭笑怒骂皆可见,也可表现为紧张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张杰,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 『呼吸系统』中医治疗肺结核病药方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肺结核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得了肺结核怎么办?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中医治疗肺结核病药方,感兴趣的朋友可 ...

  • 良附丸,历代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医生说:两味药,治两脏

    肝脾胃同居中焦,生理病理都常连在一起. 肝容易气滞,容易生气,容易上火. 脾容易虚,容易被湿困. 胃每天接受各种寒热属性食物,容易受寒热影响,出现寒胃.热胃. 肝郁气滞容易横逆犯脾胃中焦,困脾则出现吸 ...

  • 老中医治疗牙龈病及14个固齿秘方

    李洁生治疗齿龈病经验 作者/李龙骧 一.辨证注重经络,善用引经药 李师认为,齿龈病缠绵反复,临证如能注重经络,善用引经诸药,有助于提高疗效.早在<内经>中即有"夫齿者,肾之标,骨 ...

  •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 用腹针治疗情志病:失眠、抑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感.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癒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可参照本章治 ...

  • 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情志病

    [药物组成]半夏12 g 厚朴9 g 茯苓12 g 生姜9 g 苏叶6 g 甘草9 g 小麦9~15 g 大枣5~7枚. [组方依据]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或肝气郁结 ...

  • 【名家针方】用腹针治疗情志病:失眠、抑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感.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癒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可参照本章治 ...

  • 忧郁症,多疑、焦虑失眠,中医看作情志病,清热、除烦,才能安神

    忧郁症,多疑、焦虑失眠,中医看作情志病,清热、除烦,才能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