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邓训晶/非遗奇葩——夏布画
非遗奇葩——夏布画
邓训晶(四川)
前不久,参观了一个夏布画展。那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那美轮美奂的画卷,我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在夏布上做的画。站在画前,仔细欣赏,那山水画,气势磅礴,翰墨淋漓;那写意花鸟,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那工笔人物,刻画入微,纤毫毕现。讲解员告诉我:夏布画,是继中国绢画,宣纸画后又一朵民族文化的奇葩。
夏布又称麻布,是由绩的麻线编织而成,隆昌自唐宋开始编织麻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明清时期隆昌精美的麻布还是朝廷贡品,并且是最早销往海外的纺织品。麻布,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因为我小时候就绩过麻线,知道麻布就是麻线编织的。那时候我们不稀罕它,家家都有麻布帐子,老人用麻布做衣服,穿起来透气凉快。可那是没有经过打磨的麻布,做的衣服不好看,只有老人们才会穿,年轻人是不会问津的。
我有个同学家里就是编麻布的,她从小就学会了这门手艺。有个周末,我去她家里看他们编麻布。去时正好看见她和哥哥在牵线,一排麻团,从每个里面牵出线头,穿在竹扣里,然后排线。线排好了,要刷一层浆,这个浆很有讲究,是用米粉熬成糊糊。熬时要掌握好火色,不稀不稠,这样刷出来的麻线才好编织。刷好了浆就上机穿机扣,穿好了机扣再打重线,这是很关键的一环,重线打不好,编布就很难,接着跑麻芋子装梭,然后就是织布了。整个准备流程既复杂又累人,但这又是织布的必要步骤,马虎不得。
其实织布才是最累最苦的活。坐在织布机前,手脚要配合好,脚踩机子,手要来回不断穿梭,织一天下来会腰酸背痛。织布很枯燥,没人陪你说话聊天,很容易疲惫,如果打瞌睡,会伤到手脚。所以织布的人就喜欢哼小曲给自己解闷,就有了《麻布神歌》。“编布苦,编布难,一纱一线把我栓;编落多少日和月,编断多少美姻缘。东家活路亏得紧,有做无吃泪涟涟……”一曲麻布神歌,道出了织布人的心酸。
我们隆昌有历史悠久的夏布编织史,被称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的夏布,长久以来都是做蚊帐或者衣服。现在竟能在夏布上作画了,真是了不起的创举。隆昌有个画家先有成,他也大胆尝试,用夏布作画,开创了隆昌画家在夏布上作画的先河,让古老的麻布,飘出了生命的幽香。
夏布作画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夏布有其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和经纬线的天然色彩差异,加上手工加工生产的不可重复性色差,在成千上万匹夏布中,都无法找出两匹肌理完全相同的夏布。在夏布上作画,它不像一切纸张的画作会有赝品,它的唯一性形成的天然防伪标志,保证了作品原创性真实性,这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近几年夏布画成了收藏界的新宠。夏布不仅可以作画,还可以做成精致的夏布折扇,扇面上画上山水,题上古诗,一把折扇就会价值不菲了。真是谁也不会想到,我们司空见惯的麻布,竟能在上面作出那么精彩绝伦的画,让人匪夷所思。
夏布穿越千年而光芒不减,如今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观改变了,返璞归真,崇尚绿色自然,让夏布再展新姿,再现昔日辉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邓训晶,四川隆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在《四川文学》《西南作家》等发表。有500多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