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为您呈现一万年的“活法”

王十月谈新书《如果末日无期》。(视频制作:老莫影视)

回望自己漫长的一生,

能够让我支撑下来的,还是爱。

人的“活法”

文/徐强

推理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有一部小说名叫《八百万种死法》,我想,人的活法也是一样的。地球上的人口,以亿为计算单位,每个人都是一片不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如此说来,又何止八百万种?

不过,抽象地说,人的活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向死而生”。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即意味着死亡。所谓“生命”,只不过是从摇篮到坟墓之间的一段旅程,有的人在路上的时间长一点,有的人短一点,仅此而已。“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有限的时间里,产生种种念头,承受种种忧虑折磨,希望实现种种梦想,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的活法。

小说为人的活法提供了其他的可能。或者说,小说家丰富了活着的方式。

比如菲茨杰拉德的《返老还童》。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70岁,从70岁开始,逐年“逆生长”,越活越年轻。最终,他从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变成了一个吸着奶瓶的婴儿。如果从他结婚的那一年算起,他和妻子的人生轨迹恰好是相反的:他将回到生命的原点,他的妻子则会走到人生的尽头;妻子在人老珠黄的时候,手中将抱着已经变成婴儿的丈夫。

另一种活法,是王十月在《如果末日无期》中提供的。在这部长篇科幻小说中,主人公已经突破了生死,可以活到地老天荒,惟一的梦想,就是“求死”。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四处寻找“仙人不死之药”,渴望的正是这样一种活法。当然,正如返老还童一样,长生不老也惟有在小说家的笔下才会成为可能——至少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让人看到“求死不得”的曙光。

尽管小说为人的活法打开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但归根结底,所有的活法还是“人”的活法,高尔基所说的“文学即人学”仍然是经典的论断,对人性的研究、思索和追问仍然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正如王十月所说,当《如果末日无期》的主人公终于可以去死的时候,临死之前,回望漫长的一生,他发现,能够支撑他成千上万年地活着的,还是爱。这里的“爱”,就是永远和人类相始终的情感,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离不开的人性,也是无数作家、无数作品曾经乐此不疲地诠释过而仍然将会被无数作家、无数作品永无休止地诠释下去的主题。

何以如此呢?因为我们对爱其实是不够了解的。有很多关爱,往往是“溺爱”;有很多友爱,往往是“利爱”;有很多情爱,往往是“滥爱”……爱仍然会不时地让我们迷茫、迷惑、迷乱乃至迷失。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爱,何其困难,但我们又不得不去爱,因为只有爱,才是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世界和解的惟一途径。

正如其他作家一样,王十月对爱的诠释,当然也不会是终极答案,但我相信,他将会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爱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爱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就足够了。为此,我们应当感谢他,感谢《如果末日无期》。

王十月(左)和本文作者合影。(摄影/梁勇,于贵港)

王十月简介

王十月在第十四期广西青年文学讲习班上授课。(摄影/梁勇,于贵港)

王十月,作家,新野性艺术家,画评人。著有长篇小说《烦躁不安》《无碑》《收脚印的人》《米岛》《活物》《31区》《如果末日无期》及中篇小说集八部,散文集一部,书画作品集一部。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年度中篇小说奖,未来大家TOP20,《小说选刊》年度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广东省第八、九届鲁迅文艺奖,首届南粤出版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有作品译成多国文字。大型艺术展“艺术广东当代艺术博览会”学术顾问。参加中国新野性艺术第一、二、三季展(北京)并任学术主持。举办“王十月精品展”(北京)。参展艺术广东及国内外众多美术作品展。

王十月《如果末日无期》推广海报,签名版限量1000册,欲购从速。

相关链接:

【花山诗会】相约贵港,共享诗歌盛宴,见证文学魅力

【花山诗会】梁运义:豁达·顺其自然

【花山诗会】吕小春秋:相见欢(组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