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品格,看这个博士中国小伙如何带23个波兰人饱游京都

龙安寺前的石阶,L君/摄影

提要:始发站24个人都上了同一辆车,车上的座位也就差不多满了,满当当一车波兰人,坐在一辆日本京都公交车上,“杠铃般的欧洲中年妇女声音响彻一路”,也算是个奇观了……

京都有很多美丽的庭园,在京都同样有一个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机很深的陷阱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最喜欢京都哪个庭园?

如果你说是金阁寺,那京都人恐怕会面带微笑、却从内心笑话你,觉得你就是个傻游客:金阁寺是将军炫富的产物,比起这种石组没有节制地拼命堆砌的庭园,京都人往往喜欢的是寡淡朴素的枯山水。

文:阿布

图片:L君

这个事情,发生在前不久日本新绿季节,故事的主角,是阿布在京都学日语的朋友L君,以及23个波兰人。

在没有包车的情况下,L君带着这23个波兰人,饱游了京都3天。

之所以觉得应该写写他们的故事,是因为后来听L君复述,挺让人长经验的。

L君并不是专业的导游,却有自己对旅游的独特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路线安排小智慧,那些波兰人离开时,有些恋恋不舍不是偶然的。它值得分享的理由,在于也可以为更多人参照。

L君的故事

怎么形容L君呢?他是个精力充沛,相当健谈,现在在日本读语言学校的年轻人。

此前阿布问过他,为什么要在英国留学生活近十年,已经有了博士学历,还要选择在日本念语言学校?

L君给了一个相当让人刮目相看的回答,因为他想在40岁前,再掌握一门语言,也就是所谓的第三语言,因为30岁之后记忆力开始减退,看到自己已是奔四的年纪,有一种年龄上,担心自己学习止步的危机感。

这个回答,非常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最近这半年,小编通过玩“吃鸡”游戏,接触到的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明明还是大好青春韶华,思考的却是生、养孩子的事情。

两者反差之大,堪称对比强烈。

一个人在世间,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最重要的,还是不能有暮气。这是阿布一直警醒自己的话,听到L君的回答,颇有些遇见知音之感。

L君京都房间墙上贴的励志语,L君/摄影

明明是在日本学日语,L君怎么会突然像个地接导游,带一个23人的波兰团呢?

L君的解释是,因为他英文还算体面,对欧洲文化和日本文化都有涉猎,熟悉京都,结果一个在欧洲做旅游的朋友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帮忙,带第一批去日本旅游、选择自由行的23个波兰朋友游览京都。

这群波兰人的不寻常之处,在于他们属于对日本相当感兴趣的欧洲文化人,不仅相互认识,都是朋友,同时也做了一些有关日本的功课,他们并不愿意随便找个导游。

两头协商之后,最终带团重任就落到了L君头上.。

23人波兰团

再来说说这23个人组成的波兰团吧。虽然年龄多是中老年,但论及脚力,却不比年轻人差。

而第一次去日本的不少人,毕竟摆在面前的都是新事物,往往也会想逛更多的地方,行程安排也会有些疯狂,对这群波兰人也不例外。

来看看他们的日本整个行程吧,L君带他们在京都溜达的3天,仅仅是他们在日本行程的一部分。

这群波兰人,事先做功课了解到,日本的交通成本很贵,如果包车游览会很不划算。于是就另生一计,买7日期的JR Pass,即7天之内可以随便乘坐JR的火车和慢速的新干线列车。

JR Pass

看到了吧,人家来日本旅游,就是抱着使劲占JR通票的便宜去的,火车那是准备拼了老命使劲坐的,这点他们开始就盘算得很清楚。

结果,就是超长距离的旅游跨度。

他们先从欧洲飞抵太平洋一侧的东京,小转后去了镰仓,接着,这群人出现在了300多公里外的高山,这天晚上继续向西又抵达金泽,这就相当于跨过中部日本,到了西面的日本海一侧。

波兰团从东京到金泽,阿布/截图

这样的行程还不够过瘾。这群波兰人后来的行程,L君也觉得拼得太过——他们竟然从金泽坐火车南下,先是到了京都,接着次日继续往西奔驰300多公里,去了广岛和宫岛,并且还在中途的兵库县姬路城逗留了一阵。

波兰团从金泽到京都,阿布/截图

波兰团从京都到广岛且当天往返,阿布/截图

更强悍的是,他们竟然当天往返,仅仅在火车上的折腾时间,就七八个小时。L君后来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走,他们回答得也云淡风轻:

“反正我们也是走不动,就当是在火车上休息了吧。”

这群波兰人从广岛返程回到京都,已经是周四晚间,从周五开始,接下来的三天,L君带他们游览的时刻到了。

人多有办法

具体这三天的行程,L君说,第一天在奈良,第二、三天在京都。

因为是第一次去日本,大家还是想着能尽量多去几个著名打卡地方,就像去北京,长城人多,不去会后悔,去了还是后悔,但还是要去,这群波兰人的心态也是这样,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23个人。

对L君而言,如何避开人流,同时又能带着他们到可能多的网红打卡地,以让旅行体验更好,就是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L君多才多艺。奈良一天,他自己手绘了一张奈良公园游览路线图,并用英文标注清楚,再拿到彩印店复印了24份,一人一张,按照他事先规划过的路线游览,尽量避开人流高峰路线,走多数人不会走的小径,这条线路很好地解决了人多的问题,即下图。

L君手绘的奈良公园游览图,L君/摄影

除了线路,L君说,对于一个23人团来说,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吃饭,不仅公园内吃饭地较少,即便能吃饭的地方,也多是小店,坐不下20多个人,而到饭馆吃饭,也会耽误更多时间。

他们的办法,就是事先在近铁奈良站买了便当。中午从奈良公园爬山到二月堂,那里有一个免费休息区,有免费的饮用水提供,一群人就在那儿有说有笑的体验了一下修二会朝圣客的感觉。

即便如此吃饭,时间问题仍是困扰。

L君说,波兰人有coffee break的习惯,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每个人一定都是要喝咖啡,并且不是美国人随便点一杯美式咖啡就了事,而是相当讲究地一人一个口味,结果,找到咖啡店,仅仅点咖啡就会耗很多时间,23个人加起来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另外一个耗时的事情是厕所,尤其是喝完咖啡1个小时之后。尤其是在京都,对于人数众多的团游,最好不要想在金阁寺出口内侧的厕所解决,因为太小,二十多个人只有排队,又会消耗掉不少时间。

从金阁寺出来,不远处就有个大的厕所,在那儿解决比较好。之前L君探路的时候没有专门留意每个厕所的问题,导致上厕所变成了计划中的最不确定因素。

此外,L君也不忘提醒,对于一个很多人的团来说,不要小看那些小额收费的日本寺庙庭园,一天门票加总看下来,开支亦不是个小数目。比起涌进一些收费但游人如织的定番景点,其实找点免费但人少的去处看看,感受也相当不错。

L君的第一天行程单,阿布/制图

京都三天心得

这也就说到了第二天在京都的事情。

第二天的京都游览路线,仍是网红打卡景点,比如清水寺、金阁寺、东大寺、龙安寺等等,晚上还要去花见小路看艺伎表演。

对于清水寺这种著名景点,也可以说是京都游人最多的地方,L君破解人多的办法,那就是赶在早上9点主参道商店街之前过去。虽然波兰人晚上喜欢喝酒,早晨起不来,但他这次用心良苦地坚决要求:

“最迟早上8点必须出发!”

就是这样,他们稍微避开了点清水寺的团客地狱。

一众人趁着晨光,闲适地游完,L君还不忘找个合适的地点,让这群波兰人回望,看看9点后去清水寺熙熙攘攘的人流。然后带着大家在人流中穿梭,寻一个隐秘僻静的小径喝杯咖啡。

茶歇之后,一行人再沿着产宁坂、二年坂、石坪小路和宁宁之道抵达圆山公园,然后在祇园商店街午餐。

L君的第二天行程单,阿布/制图

京都游客很多,公交车准点率也不高,一辆公交车能一下子容纳24个人,同样也是难事。但前面已说,他们是不包车,第二天去京都其他地方,又得靠公交车,那怎么办?

继续设计路线。比如回走一两站路,在上客较少的车站,或者始发站上车,L君就是这么干的。

始发站24个人都上了同一辆车,车上的座位也就差不多满了,满当当一车波兰人,坐在一辆日本京都公交车上,“杠铃般的中年妇女声音响彻一路”,也算是个奇观了。

说到艺伎表演,这群波兰人比较难对付的地方,就在于有自己的文化审美,京都第二天晚上去看艺伎表演,评价并不高,觉得有些敷衍游客的味道,但L君感觉倒是很不错,当然,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L君没进场去看,而是在周围溜达直到表演快结束才返回门口。

翻看手机等待散场时,突听木屐的声音由远及近,抬起头来,一位妆容华丽的舞伎正巧擦肩而过,50厘米外两人对视了半秒,他得以一窥对方妆容的精致细节。一个关西青涩少女的惊鸿一瞥,不禁令他怦然心动。

L君的第三天行程单,阿布/制图

第三天在京都全部借助地铁出行,所以压力略小。

当天非常顺利地逛了伏见稻荷大社,午餐去京都站附近的永旺梦乐城让大家各寻其好,满足不同人没吃够拉面、乌冬、寿司或章鱼烧的要求,下午去二条城,然后大家坐JR返回东京,L君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伏见稻荷大社一景,L君/摄影

KEYWORDS

在二条城休息区的凉亭下(京都车站太嘈杂不适合做道别),L同学拿出了23张印有不同京都风景的明信片——那是他此前在京都闲逛连续收集的藏品,再在每张明信片上,用钢笔式日本毛笔写上临别赠言,再一人一张留作纪念。

波兰友人与他真诚地道别,有人掏出名片告诉L君,以后去波兰一定要联系他们,可以直接住在他们家里。

看来,L君带他们游览京都的体验相当不错。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种体验,单纯靠规划路线,或者知道几条人少的小路就可以实现。L君赢得大家好感,更大的秘密,还是在于他对大众景点与众不同的解说,背后则与他做的很多功课密不可分。

比如前面晒的那张L君的地图,如果你细看的话,除了全部翻译成英文的地名标注,下面还有一个“KEYWORDS”。

KEYWORDS,L君/摄影

KEYWORDS里不仅有千利休、源赖朝等这种历史人物,同样还有破风、鸟居这种和建筑有关、偏专业的词汇。不多不少一共12个KEYWORDS,这就是这天L君的解说核心。

用中文来讲源赖朝、千利休等这些人的故事,似乎不费精力,但要是再翻译成英文来讲呢?单是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其他生僻人物,英文名字的翻译,就是个问题,L君说,他之前花了相当长时间才准备充分。

讲了人物故事,为什么还有“破风”这种建筑专业词汇?

L君和那些导游讲解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不是像很多导游那样,到了一个建筑地方,就开始说这个建筑用了多少木头、烧毁了几次等非常小的细节,L君想过,这些东西,游客其实既没有兴趣,也不会记住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至于谈一些传说中比如“老虎过河”那样的无脑段子,对L君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L君怎么来说呢?

奈良大佛殿,黄圈内即为唐破风,L君/摄影

比如“破风”,每天的景点里都会反复碰见,L君也就讲了三天,并让他们用手遮住日本建筑的破风试试。大家发现这样一遮之后,眼前的日式建筑似乎变得和中式建筑别无二致了。这样,他们也就明白了日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的一个关键区别——破风,也就记住了这个词。

相比于第一天,L君还要给他们讲解破风的分类,到了第三天,这群波兰人已经可以分辨出唐破风、千鸟破风等的细微差异了。

让客人记住旅行

让客人记住旅行的关键词,这便是L君的能耐。

又比如京都清水寺,L君给客人说,它之所以在日本分量很重,在于他在观音信仰里的重要地位。

清水寺不仅在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里举足轻重,在洛阳三十三所里,清水寺一家竟然就占了5个。

而佛教中观音信仰的位置,也就好像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的位置那样,在宗教所依托的祈祷中,它追求的是救苦救难于现世,而非另一个世界里,超脱于尘世的佛。

如果客人感兴趣,比如波兰是一个天主教国家,L君也会延伸到日本禅宗和西方新教改革之间的异同等等,通过比较,用客人熟悉的文化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日本。

一下子,客人们也就明白且记住了,就像阿布听L君这样复述,也是平生第一遭。

京都妙心寺退藏院观音像,L君/摄影

类似于解释清水寺那样,寻找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类似与连接点,也是L君解说的另一个特色。

又比如在奈良看到的一些雕像之所以头部很大,这与视觉角度有关,即你在雕像前仰视时,头部就变小了,看这种雕像结构最匀称,远观平视,自然就觉得头大。

这种表现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制作大卫雕像时也用到过。这次波兰团里每个人都去过弗洛伦萨,用大家一定有印象的例子做比较,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奈良东大寺南大门的金刚力士像,L君/摄影

在京都游览,不免要谈起日本的“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那如何让波兰游客快速地对他们有个清晰印象呢?

L君觉得最快的方法是“杜鹃不鸣”的故事。

一只叫声很美妙的杜鹃鸟,突然有一天不叫了,面对这个问题,日本“战国三杰”有着不同的态度。

信长说,杜鹃不鸣则杀之,这是信长的用人态度,无情却最有效率,但未必能长久,虽然结束了战国时代,但却被部下反叛陨命于本能寺;

秀吉说,杜鹃不鸣则诱之鸣,逗逗你,总有方法让你叫,这也看出秀吉是一个会纵横外交、有很多心思的人,结果秀吉统一了日本;

家康则说,杜鹃不鸣则待之鸣,那就是顺应规律和有足够的历史耐心,结果,家康比前两者都活得久,并开创了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幕府时代。

L君给客人讲解说,京都有很多美丽的庭园,在京都同样有一个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机很深的陷阱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你最喜欢京都哪个庭园?

京都人不喜欢将军炫富的金阁寺,L君/摄影

京都龙安寺寡淡朴素的枯山水,L君/摄影

如果你说是金阁寺,那京都人恐怕会面带微笑、却从内心笑话你,觉得你就是个傻游客:金阁寺是将军炫富的产物,比起这种石组没有节制地拼命堆砌的庭园,京都人往往喜欢的是寡淡朴素的枯山水。

不过,京都人也并非都那么含蓄文雅,拼命把自家的庭园往千利休、小堀远洲的名头上靠的寺院多着呢,这亦是京都人的小虚荣。

喧闹、爱吃冰激凌、爱喝酒

L君在京都逛寺庙的途中,向这群波兰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偏爱龙安寺?龙安寺的游客中,亚洲人面孔并不多,基本也多是欧洲人,是不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来访过的缘故?

对方否认了这种流行的说法。

对方说,这是因为他们喜欢枯山水,欧洲没有,但龙安寺有,对西方人来说,它是个很新颖的东西。而他们能够查阅有关枯山水的资料,莫不是从龙安寺了解到的,接触不到更多京都其他地方枯山水的信息。

可见一个地方想要被远方的人记得,文字记录和传播还是蛮重要的,一不小心,大家记得的就只有龙安寺的石庭,而京都无数不输龙安寺石庭的枯山水也就这样被遗忘了。

L君说,这群波兰人不仅喜欢咖啡,同时,你别看都已经是中老年人,但他们都特别喜欢日本的冰激凌,而且吃得很开心;他们还特别爱吃日本的拉面,经常是午餐第一选择;此外,波兰人特别喜欢喝酒,喝完酒之后,那种“白日放歌须纵酒”的风格就变得更为明显。

不仅在京都公交车上,“杠铃般的中年妇女声音响彻一路”,让L君印象更深刻的是,游览京都的第二天晚上,大家到花见小路看完艺伎表演,L君带着他们去了一家2个小时内,随便喝酒的鸟烧。

“场面非常恐怖,日本店员都被吓住了。日本人喝啤酒、白葡萄酒是要加冰块或者苏打水的,而他们是葡萄酒、威士忌直接喝,一饮而尽,每个人都特别能喝,连续喝了两个小时,聊天到尽兴,拍着桌子大笑,还好,我们订的是个大包间,不至于影响更多的人”。L君说。

吃完鸟烧,这群兴致依然非常高的波兰人,一路笑骂地穿过无人的锦市场和空旷的京都街道,回到酒店觉得还不够尽兴,一些人于是又跑到便利店买酒继续喝。

L君说,波兰人的性格,和苏格兰人有点像,比较豪放。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也没办法,他们说:“自由散漫是我们的天性”。

最后,阿布问L君,波兰人和中国人在对待日本文化和旅游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L君说,可能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日本文化的心态。

“中国离日本太近了,导致能不带偏见、以平常心来看待日本的中国人是少数。相当比例的中国人在到日本之前已经持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即日本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很多人是为找文化优越感而来。”,L君说,“这群波兰人以及欧洲人历史和日本没有多少交集,因此更容易以虚心、平等的姿态来看待日本。”

L君举例日本的茶道和佛教,这些波兰人是带着认识和学习这个国家文化的态度来的。当然,与远方的朋友相处总是比与家门前的邻居相处容易多了。

很显然,L君的临时导游风格,是很对这群波兰人胃口的。

整趟京都行程结束,L君说,能感觉到大家最后表情里的那种喜悦,我觉得带这个团是值得的。

一期一会,用明信片告别波兰团,L君/摄影

“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活,大多数人都需要感受到别人的善意才能坚持下去。这种善意哪怕来自一面之缘的旅行者,对我来说也是无比珍贵的。”L君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