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杏林镇:五龙山下五个村轶事·古迹
邮箱:3125136050@qq.com
五龙山下五个村轶事·古迹
作者:张文 宋朝峰
五龙山位于华州城南约五公里处,因五座山峰脊梁陡峭,蜿蜒由下而上至顶部交汇在一起,远看就像五条龙,因此得名五龙山。五龙山山顶俗称“太顶”,据民间相传,太顶上埋着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五龙山下坐落着五个村庄,从东往西依次是:井岩村、启圣宫(简称宫里)、井家村、张宋村、白家堡。启圣宫村84岁的王克明老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这一带的轶事和古迹。
五龙山 张文 摄
井岩村
井岩村姓井的比较多,也是本地最早的住户。很早前,井岩村的老户住在山下,其他外来户都住在半山腰一个叫十八硷的地方。“硷”就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梯田,共十八层,半山腰从上往下依次是:老虎石、寨子城,以前曾遗存有残缺的城墙。井岩村老村后,有一条沟叫担水沟或者叫苇园沟,因有很多野生芦苇得名。沟口有一座寺庙,姓刘的一户人家曾在此居住。
启圣宫
启圣宫在井岩村西侧,当地人简称这个村为“宫里”,宫里村按地势又分上宫和下宫。据说,在清朝年间,有个叫无量祖师的圣人去五龙山修行,行至五龙山下时,天色已晚,便在这个村住了一宿。因此这个村得名启圣宫。
启圣宫村 上宫 张文 摄
老一辈的当地人都知道,华州曾有三天门的说法。一天门约在今郑桓公陵园东,二天门在今杏林镇耐村。三天门在今宫里村的上宫。据村内老人相传,在今宫里村的下宫也曾有一座二天门。此门规模较小,门楼上立有五尊雕像。正中央关公端坐,关公的一侧站立关平,另一侧站着周仓,周仓手持一把大刀,最两边是文昌爷和药王爷(孙思邈)。以前的孩子们为了能考个好成绩,给文昌爷烧香磕头。三天门在上宫,比二天门大。门楼上同样立有神像。清同治年间,三天门被异族(回)烧毁。在三天门的左边有个小洞,里面塑有神像,人称此洞为“灵官庙”。庙旁立有一座石碑,碑座为一只乌龟。在三天门东面,还有一座小庙叫双洞,里面也有神像。
启圣宫村 下宫 张文 摄
宫里村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民间有一段顺口溜说明了这一点:金古城,银崖坡,白杨树下拾柴火。东西窟坨(东村西村)贼头窝,上下宫里能人多,马斜村里轿户多。井岩难看,井家村牛圈。这段顺口溜的意思是:古城人(今七五附近:)有钱,崖坡稍有钱,白杨村比较穷,东西窟坨小偷多,马斜村租赁花轿和轿夫比较多,井岩村有个能人叫难看,井家村有个能人叫牛圈。
张宋村
张宋村比较简单,姓张的和姓宋的比较多。在张宋村村口,有一棵皂角树,已有300多年的树龄。粗壮的树体在高约3米处开始分杈,比翼而上的两路分枝顶端,绿叶密集,皂荚垂挂。远望,似一把遮阳伞盖住了农家的半个院子。在张宋村,无论婚丧嫁娶,村民们都会有意从这棵皂角树前经过。几百年来,这棵皂角树历经沧桑后已然伤痕累累,仍坚强地矗立在张村村口,它见证了一代代张村人的悲欢离合。
张宋村皂角树 张文 摄
井家村
这个村原名叫吊纸坪。传说郭暧去世后,埋在五龙山顶上,他的妻子升平公主去五龙山顶给郭暧烧纸时,经过这个村后面的山沟,被野枣树上的刺划破了裙子。当时她说了一句话:这些刺能不能不带勾。后来这里的枣刺都不再带勾了,至今依然如此。升平公主被划破裙子后没有上山,就近选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地方烧了纸钱,这个地方就被叫做吊纸坪。后来,升平公主烧纸的地方住了很多姓井的人,并形成了村庄。解放后,人们就把这个村更名为井家村,那条沟被称为吊纸沟。吊纸沟上面有个雷神洞,那个雷神三头六臂,洞上面有个湘子洞,据说八仙的韩湘子在洞里居住过。村里还有一座吊脚楼,据说是村里大户人家井家修建的。村东原先有一座祠堂,是井家祭祖的地方,文革期间被毁掉。
井家村门楼 张文 摄
白家堡
白家堡白姓比较多,最早的老村子在半山腰,以前遗存有城墙痕迹。老村子向东有条沟,在沟东有几个人工打造的洞和隧道。孩子们在洞里读书,冬暖夏凉。洞的上面矗立着一座庙,庙被一个留着长胡须的李姓和尚经营。每年定期举行盛大的庙会。
这些民间传说是很有趣,可我却在感慨,假如这些庙宇古迹一直保留到现在,岂不是非常值得游览的风景区了!
来源: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