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几个常人体童话,我们生活里都是童话
一只手机APP装多了都死机,小孩子从早学到晚,双休天课也排满,玩的时间都没有,早晚也系统崩溃……
这话,有没有道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有人信奉“技多不压身”,可他从未想过“为什么技多不压身”、“怎么才能技多不压身”,他只是以为把一项项技能压到孩子身上去,孩子的技能就多了,孩子就强了。孩子的小身板扛得住吗?
昨天,看了一些“优秀作文”,我觉得很垃圾,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可是,考试的时候,这些都是高分作文,因为批卷人手里有笔有分,这笔就是枪,这分就是子弹,“权威”碾压,有的批卷人甚至容不得不一样的作文。比如写《我学会了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包饺子》这才是好的,《我学会了不再任性》《我学会了说谎》这就不好了。
在早上买包子的路上,想到这些,胡诌了一个微童话:
我认识一位活蹦乱跳的小朋友,每次考试得第一,奖状贴满四面墙。他做什么事都有标准答案,中午吃饭,吃250克,分25口吃完,每一口咀嚼25下;从房间走到厕所,不多不少25步,哪怕倒着走,都踩在自己的脚印里,分毫不差;刷牙,共50下,上排牙、下排牙各24下,还有一下刷在舌头上。慢慢地,他变成一个机器人,有一天突然死机,至今没有重启。
有好几位读者留言:“真的吗?”“真人真事?”
这叫常人体童话。
把《新编儿童文学教程》翻到134页,蒋风先生这么讲述:
在我的印象中,任溶溶的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里面,有一篇《一个天才杂技演员》,这位“泰焦傲(太骄傲)”变成了皮球。
包蕾的童话《小胖变皮球》,也是这样。
这“朵落”什么意思?
读包蕾的《小胖变皮球》,我想到了做梦作文,也想到了高咏志的微童话《逃跑》,它们的写法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想到了,就记下了。
这里既有我的想法,更有适合你的写法,你读出来了,就去用吧。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倒觉得,不曾读,也挺好,至少日子是过去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