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讲作文4——初学作文,怎样启蒙?
这篇其实是几篇中最先写的。
孩子才开始学写作文,我们大人可做些什么?怎样引发孩子写作兴趣,让他乐意写写?说这个,任务艰巨。我不是小学老师,但我特佩服小学老师,他们教会学生写字,读书,教他们起步写作。他们应该有很好的教作文方法。
这里,对孩子的写作启蒙,我按照写作的大致规律,说一点看法。
首先,还是要注意写的内容从哪里来。就是生活和体验。让孩子做一个细致的人,乐意去观察生活。
譬如,要写《一棵喜欢的树》。就要带着孩子去观察树。要看树的整体、局部;高矮(数字要具体);形状;颜色;触觉嗅觉及其他感觉;早晚、四季有何不同;会不会开花和结果;花和果和形状色彩等都是怎样的;冬天会不会落叶。对这棵树还要有些理性认识,可以再查一下资料,百度一下它的习性和有关知识。
观察一棵树,可能经常去看那棵树,这棵树也就成了孩子的朋友了。本义是为了写作,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孩子留心体验生活中物事的习惯,他也会成为一个细致敏锐的人,情怀丰富的人。
其实,在孩子还小时,就要教他观察生活,细心体验。
举个例子,孩子冬天要穿毛衣(作为毛线爱好者,三句不离本行的),色彩,柔软度,保暖度(厚薄),要让孩子注意看看摸摸。然后,告诉他,这是羊毛制成的,羊毛在羊身上是怎样的,剪羊毛是怎样的(手动、电动),羊毛又怎样脱脂,怎样制成羊毛线,然后怎样手工或机器织成毛衣,然后经过商家售卖,才能穿到我们身上。这个过程如果我们大人不懂,可以百度啊。
这样启发孩子观察生活中物事,让他知道东西来之不易,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探究习惯,一举多得!他以后对羊,对毛衣,对亲情,都有感悟。写作文的素材也就是这样得来的。
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有来历的,都蕴含着人的智慧和创造,都有人们的辛劳和不易,观察体验了,才能懂生活,才能有情感。体验生活的同时,顺便的也就有了写作材料了。
再来讲待人接物。有的孩子懂人情,与人自来熟;有的孩子对人事很懵懂,对什么都木知木觉的。这有些是天性,有些也是大人有没有培养的原因。
例如,过年了,要走亲访友,走了一圈回来,孩子连这个亲戚是什么关系都没搞清楚,这算什么走亲访友呢。大人要告诉孩子,这家人家是什么亲戚关系,大人间有怎样具体的交往,这个亲戚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带孩子去问候别人,要教孩子与人交流,问问那亲戚的营生是什么,做这营生有何快乐与悲伤,有何挫折与成功,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并将来还有怎样的规划……这就让孩子充分认识了亲戚,顺便也了解了一个社会行业,了解了人情。
观察生活不是只去看路边有什么花草,看了花草还要跟种花种草人聊聊,了解花草的习性,种花草人的付出。如果一时找不到种花人,也可以让孩子观察了,自己去探究,上网或看书,寻找答案。
今年盐城冬天零下十度,很多香樟树叶子都冻枯了。如果有观察,就会觉得这些树特别可惜。并且担心这些香樟树春天会不会再长叶,是一时的枯叶还是就被冻死了。春天时,它还没长叶,可到了初夏,树叶又都绿了。我们庆幸它们没有冻死。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写自然的生命力,自然的生机,都是好材料。如果视而不见,也就忽略了,这是关注与不关注的区别。
对初学写作的孩子,有了些观察体验了,怎么写,其实很简单,不作过多要求,就是把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下来。(上文提到的:树的整体、局部;高矮;形状;颜色;触觉嗅觉及其他感觉;早晚、四季有何不同;会不会开花和结果;花和果和形状色彩等都是怎样的;冬天会不会落叶。)字数不嫌多,只管写。并且教孩子要多些形容,能想象这样东西像什么就写出来,还要学会比较,这样东西与那样东西作比较,并加进自己的感受。初学写作,原则是“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尽量多写些。写的时候要加进去你特别的感受”。
在作家思呈的微博里,常看到她儿子小宝的作文。孩子才上学不久,写出来的东西特别有童趣。小宝一路写下去,不愁写不好文章。
这篇《最快乐的一天》写得真是好。虽是短短的文章,但也注意了记叙的要素,写景物有自己的形容,表达了自己特别的感受,饶有趣味。
下面写一件事。过程写得清楚。第一段总说。然后具体记叙。写妈妈看书专注是铺垫,后面写她下错站,就自然了。写心理,对话,都好。
下面写《妈妈的爱》,体现了我们写人的一个原则,用“具体事件”说话,来表现人,哈。
孩子才学写作。凡写出来的东西都要大加表扬啊。哪怕他是挤牙膏硬挤出来的,也要表达欣赏。这样继续写继续记录生活,渐渐就写得好了!
作文学习当然也有路径的。瞧,通过这条小弄,就看见广阔天地了!
广阔天地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