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五十九) 写实版的吴越争霸

吴国,是在公元前584年,渐渐登上历史大舞台的。此时距春秋开局,已过去快200年了。

直到此时,我们才可以从史书中,看到有关吴国的记录,才可以看到吴国君主的名字。

越国,则是在公元前532年,渐渐登上历史上大舞台的;此时距春秋开局,已过去240年了。

直到此时,我们终于在史书中,可以看到越国的记录了;而越国君主的名字,直到几十年后,才开始出现在史书。

在此前,吴国、越国都是是毫无存在感的、默默无闻的在东南地区发展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是因为那里文明程度太过落后,所以缺乏记述、保留大量文字档案的能力。

当然了,因为文明程度太过落后,所以他们根本无力参与国际事务;以至于当时的主流国家,都没有人会注意他们、记述他们。

吴国、越国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在很多年时间里,还是两个跑龙套的国家。

但是,在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发展着。很快成为与晋楚齐秦四大强国相提并论的国家,光芒甚至一度盖过晋楚齐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吴国、越国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才会闪亮登场,并且迅速崛起呢?

这一切,还得从生产力的发展谈起。

中国历史疆域上,各地开发的顺序大约是这样的。

河南省、山西省作为第一梯队;在夏商时代就成为主要经济区了。

陕西、山东作为第二梯队;在商末、西周时代才渐渐成为主要经济区。

湖北、河北做为第三梯队;在西周、春秋时代被开发出来。

江苏、浙江、四川作为第四梯队;在春秋后期被开发出来

这种顺序,并不是偶然的,它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太干旱的地方发展不起来,太湿润的地区也发不展不起来;太寒冷的地区,也是如此;太温暖的地区,也是如此。

从这层意义上,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疆域中,最早被开发出来的地区;它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这些地方最容易被开发。

第一、它地势平坦,容易开发成大片田地。

第二、它没有茂密的森森,密布的河流,容易开发出大片的田地。

第三、它温度、温度适宜,容易农业生长。

进入春秋时代后期,随着青铜的高度成熟、铁器的日益普及,东南那种湿润、起伏的地区,也开始得到大面积开发。

更主要的是,传统大国对相关地区,有些鞭长莫及;所以吴、越一旦崛起,就有着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相比而言,那些夹在几大强国中间的小国,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而且,当时的晋楚齐秦四大强国,已进入战略均势之中;所以都没有了大起大落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吴国、越国作为天下最活跃的两大强国,一时隐然成了历史主角。

公元前584年,晋楚争霸进入均势。为了寻找突破口,晋国就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帮助新兴的吴国发展。而吴国也不负重望,几十年以后,就让楚国变得焦头滥额起来。

公元前506年,晋国、齐国联手,领衔的18路诸侯声讨楚国,吴国抓住这个机会一战封神。

因为当时的楚国,已成为天下公敌,所以根本无法全力与吴国开战。在这种背景下,吴国大军在十多天时间里,五战五捷杀入楚国都城,楚国老大吓得直接跑路了。

在那一刻,时代的主角,仿佛就是吴国了。

因为抛开当时的战略大背景,这种战绩在整个春秋时代,也是空前绝后的。

于是吴国成为历史上最耀眼的新星,其耀眼程度,让晋、楚、齐、秦四大强国都暗然失色。

第一、在十多天时间里,吴国五战五捷,一路打入楚国都城,大有灭亡楚国之势。单纯的看这个事件,吴国比楚国牛X的,那可不是一 点半点。

第二、晋国与楚国打了 许多年,也从未取得过这种战绩;单纯的看这种对比,吴国比晋国也牛X多了。

第三、晋、楚二国综合战绩,远远胜过齐、秦。单纯这样对比,吴国的比齐国、秦也牛X多了。

这样一轮推论下来,人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吴国后期的操作不出现失误,统一天下也没有什么悬念的。

其实呢,吴国的这种胜利,是建立在晋、楚争霸进入均势的格局之中。抛开这种格局,吴国与楚国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因为类似的原因,吴国随后的主要对手,是在楚国扶植下,日渐强大的越国。

在这种背景下,吴、越争霸战遂正式拉开序幕。

吴越争霸战正式拉开序幕后,一共进行了5场大战。

而吴越之间的战绩,吴国只胜过一场,其余四场全是战败。

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第一次大战。吴军大败,吴王阖闾战争中受伤而死。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第二次大战。越军大败,以越王勾践求和结束。

公元前482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争霸,一举攻克吴国都城、杀死吴国太子,然后以吴国求和结束。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大举进攻吴国,依然以吴国求和结束。

公元前476年开始,越国连续进攻吴国三年,吴越大战终于以吴国灭亡,而结束了。

抛开各种云遮雾罩的、狗血淋头的细节。我们大约可以知道。

当时天下六大强国,分为两派。

一派以楚国为主,秦、越为辅。

一派以晋国为主,齐、吴为辅。

吴国大败楚国的背景,是晋国、齐国汇合18路诸侯声讨楚国。

而楚国可以反攻胜利,主要背景是秦国派军参战,越国派军进攻吴国。

从某种意义上,吴越第一次大战之后。

天下新的均势已形成。

许多年以前,弭兵大会确立的世界体系大约是,晋、楚、齐、秦四大强国主宰天下。

现在,吴、越崛起,新的世界格局就是六大强国主宰天下。

楚、晋为一流强国。

秦、齐为二流强国。

吴、越为三流强国。

其它小国,是不入流的国家。

如果吴国愿意接受这个国际秩序,一切就OK了。

问题是,吴王野心勃勃,他大约不甘心接受这个秩序,于是就想逆天改命。

在晋、楚、齐、秦、吴、越六大强国之中,吴国只能排行第五,吴国自然是不甘心的。

吴王夫差的计划,就是北上争霸,获得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然后再此基础上,试着寻找更大的突破口。

吴国的这种计划,显然超出了它的能力,也超出了它的实力。

按伍子胥等人的计划,大约是吴国应该先兼并了越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奢谈下一步计划。

在这种背景下,伍子胥就一再阻止吴王夫差北上伐齐。

然后呢?伍子胥就把自己儿子,托付给了齐国大贵族鲍牧!伍子胥这是想干什么?想一想伍子胥当年干的狠事、恶事,吴王夫差实在有点无法相信伍子胥了。

因为吴王夫差没有专心灭越国,所以最后被越国兼并了。

所以我们通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如果吴国一心灭掉越国,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其实呢,吴国想兼并越国的结果,恐怕也就是深陷吴、越战争中不能自拔。

第一、吴国、越国是两个对等的国家,谁灭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越国背后有强大的楚国支持,吴国想灭越国,哪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传统史书,掺杂了太多狗血之极的内容,所以我们更容易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吴国想灭越国,肯定是手到擒来的事。只是因为吴王夫差妇人之仁,所以让越国反杀了。

其实呢,吴国对越国的优势非常有限。否则越王勾践再会玩,也没有机会反杀吴国的。

整个春秋时代,就不存在什么弱国绝境反杀的事。

最初的海选结束后;就是晋、楚、齐、秦四大强国瓜分天下,这四大强国不论看起来,犯了多少战略错误;也不论看起来出了多少脑残弱智的老大;但是他们始终也是四大强国。

在他们虎口下的弱国,不要说绝境反杀了,就是想活下去,也得在这几大强国的夹缝中寻找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吴国的灭亡,是因为吴国不甘心接受天下六强并立,自己只能排第五的事实。于是就北上与晋、齐相争;试图夺取天下第一。

在这种背景下,放眼天下,吴国还有一个朋友吗?好像没有了!

楚国当年被吴国差点打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现在,吴国放眼望去,找不到一个朋友,于是越国背后一刀,吴国当时就栽倒地在。

关键是,越王勾践又提出一个,构建五强均势的战略构想,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这种背景下,吴国自然显得越来越多余了。于是,吴国的历史也就快走到头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云遮雾罩的吴越和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