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桓公六年:我真的想做你的老丈人。不,我拒绝。
本节主要讲的是郑太子忽与齐僖公之间的事。郑太子忽确实很有才能,两次大败戎狄,又是太子,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齐僖公被拒绝一次后,竟然又想把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他。当然都被郑太子忽拒绝了。
-----------------------------正文分割线-----------------------------
夏,会于成,纪来谘(zi)谋齐难也。
译文:夏天,桓公和纪侯在成地会见,是纪侯来鲁国商讨地址齐国灭纪的祸难。
谘谋同义双音词,即《诗小雅皇皇者华》“周爰咨谋”之“咨谋”。齐欲灭纪,据隐二年“伯姬归于纪”《经》文,纪为鲁甥,且鲁新与齐成婚,故纪来共商。
北戎伐齐,
译文:北戎人侵袭齐国。
据《史记匈奴传》,北戎即庄三十年之山戎,详庄三十年《经》、《传》并《注》。
齐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
译文:齐僖公派遣使臣向郑国乞求援军。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救援齐国。鲁桓公六年六月,郑太子忽大败戎兵,擒获戎军两个领兵元帅,名叫大良、少良;
大良、少良或云人名,犹《论语微子》之有少连;或云官名,犹《史记商君列传》秦之有大良造。意炳麟以为大良、少良,大君、少君也,皆其酋豪之称,犹左贤王、右贤王。说详《春秋左传读》。以文义论之,上文既称“二帅 ”,则“大良”、“少良”以人名为确。
甲首三百,
译文:斩了甲士的首级三百个。
甲首,被甲者之首。哀十一年《传》云“师获甲首八十”,又云“甲首三千”,皆同此义。
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xi),
译文:并将所擒的戎帅和甲首都献送给齐僖公。此时诸侯国也派大夫领兵助齐守土。齐国人赠送获牲畜给诸侯派来助守的大夫,
饩本作气,亦作既,《礼记中庸》“既廪称事”是也。凡馈人以食物,其熟者曰饔(yong),其生者曰饩。饩有牛、羊、豕、黍、粱、稷、禾等。亦可作动词用,馈人以生食也。《礼记聘义》有“饩客于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chu)薪倍禾,皆陈于外。乘禽日五双,羣(qun)介皆有饩牢”云云,可见其周到。
使鲁为其班。
译文:让鲁国人按着次序先后分别赠送给他们。
班,次也。谓使鲁定其先后之次序。使鲁为班,则鲁亦遣大夫戍齐可知,《经》未书。
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
译文:鲁国人把郑国排在最后。郑太子忽因为大败戎军有功,对班次列后很生气,因此才有以后郑国纠合齐、卫等国进军鲁国郎邑的事。
郎之师在十年。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译文:鲁桓公还未娶齐女文姜时,齐僖公打算将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郑太子忽为妻。太子忽推辞不肯接受。有人问他什么缘故。太子忽答道:“人各有各的配偶,”
耦同偶,匹也,配也。
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
译文:齐是大国,不是我小小郑国的配偶。诗经说过:“自我索求自然获得多福。”
《诗》在《大雅文王篇》。
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
译文:求福在己而不靠人,为什么要依赖大国的势力呢。史官评论这件事说:“郑太子忽只能为自身作人着想,而未能为国家考虑。”
此盖美郑忽辞文姜之词。文姜淫乱,卒使鲁桓被杀。章炳麟《春秋左传读》谓善读为嫸,《说文》,嫸,好枝格人语也,一日靳也。则此乃讥郑忽辞婚失援,卒致失国之言,不确。
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
译文:到了郑太子忽救齐大败戎军这年,齐僖公又想把另外一个女儿许配给他。
此时文姜归鲁已四年,盖以他女妻之。隐八年《传》云“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则忽早已娶正妻矣。
固辞。
译文:太子忽又推辞不肯接受。
伪古文《尚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伪孔《传》“再辞曰固” 可备一诞。
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
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
译文:有人问他什么缘故。太子忽答道:“往日不曾有功于齐国,我尚且还不敢娶齐女。现在奉我君主之命奔救齐国的急难,而娶齐女回国。这是借用兵之力娶妻的。郑国的民众会说我什么。”
意谓劳民出师,而已成婚以归,民将谓己所以劳民者,为娶妻于齐耳。
遂辞诸郑伯。
译文:于是,郑太子忽假借他父亲郑庄公之命,向齐僖公推辞了婚事。
告之于郑伯而辞之。此为十一年郑忽出奔卫张本。
郑忽辞齐婚者两次。《齐世家》及《郑世家》皆以忽第一次辞婚之言加于败戎师第二次辞婚之时,不可从。说本刘文淇《旧注疏证》。《説苑权谋篇》同《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