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名片 | 国内纳米实验室一览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源于1987年由白春礼院士建立的STM实验室,1994年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与技术青年实验室,2001年经考评晋升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开展化学以及化学与物理、材料、生物等诸多交叉科学研究,为纳米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实验室现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既各具特色,而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研究方向:

1. 单分子、分子组装及分子纳米器件

2. 生物分子检测表征与纳米生物学研究

3. 先进碳纳米材料研究

4. 环境保护纳米材料研究

5.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器件研究

6. 扫描探针技术及其它纳米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实验室科学研究框架图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2003年12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

纳米中心现有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学科布局将有别于传统的设置方式,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于2004年成立。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7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30亿元。累计发表论文近4000篇;申请专利2829件,其中发明专利2518件,国际专利144件;授权专利1268件,其中国际专利13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2015、2017年两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10月,2007和2012年两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评估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实验室的核心任务是研究纳米器件表现出的奇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探索纳米尺度的材料和工艺,为进一步发展基于新的工作原理的、更小、更快、功能更强大的集成芯片做准备。 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基本为有重大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

(1)发展与微电子工艺可能结合的纳米加工技术;

(2)探索新型纳电子材料;

(3)新型纳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量子调控手段;

(4)研究新型纳电子器件可能的集成方式及相应的信号提取和处理方式;

(5)增强纳米元器件的功能,发展集纳电子、光电子和传感功能为一体的纳米器件;

(6)发展纳米表征和测量方法。

上海大学低维炭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所

上海大学低维炭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成立于2008年5月。目前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浦江人才计划:高品质碳纳米管的大量制备、物性及应用研究;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点基金:单根碳纳米线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上海市纳米技术专项:单根一维碳纳米材料的拉曼光谱表征技术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小尺寸效应及相关器件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及其拉曼光谱研究;纳米机械双稳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等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新材料实验室

纳米新材料计量研究所于2012年正式成立并运转。该所的研究方向为纳米几何量计量、材料计量、物理化学计量和作为国家长度基准的稳频激光。主要任务包括开展相关领域测量理论、测量技术和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的研究;研究、建立、保存和维护相关计量基准、标准和国家标准物质;开展基标准装置、标准物质的国际量值比对,实现国际等效;开展相关量的值传递、溯源、及高端分析检测服务。

纳米计量和新材料计量是该所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重点开展纳米几何量研究,纳米碳材料、聚合物材料、薄膜材料、粉体材料、织构材料等新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和性能的研究。此外,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理化性能计量,传统物化计量的能力扩展,以及作为长度标准的稳频激光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也是发展的重点。

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广东省产业特点,融合北京大学多学科背景,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纳米微米材料研究的独特优势,围绕功能化微尺度材料的可控制备,建设集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以制备纳米微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发挥高度学科交叉的特长,建立从材料理论、材料合成到测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无缝连接的、成体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研发能力。

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纳米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制约纳米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纳米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搭建山西省纳米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实验测试及新产品研发平台;拓展纳米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的产业链,为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创建于2004年6月,实验室围绕微纳米金属基新材料、纳米材料能源转化、纳米材料能源存储以及微纳米加工与微纳米器件研究等四方面主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与对外合作交流。凝练出了硬质颗粒增强钢铁基表面微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耐磨性能研究、微纳米金属基耐蚀合金高强韧及高耐蚀性能研究、新能源纳米材料与器件化技术应用、新型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微纳米加工与微纳米器件研究等几大研究方向。

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

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微系统与微制造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集微机电系统、纳米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等为一体的研究机构,也是东三省微机电系统研发联合体牵头单位。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大连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教授发起和组建,现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立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刘军山研究员。

实验室确定以微纳系统与技术为研究主题,其研究方向为(1)生化微系统与物联网;(2)微纳传感器与执行器;(3)微纳仪器与装备;(4)信息光电子;(5)纳米材料与器件。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在武汉理工大学建设的新材料领域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 发展新一代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特别是低维复合技术,包括纳米复合技术及薄膜复合技术;(2) 基于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发展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特别是国防建设配套关键新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纳米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3) 材料基础研究与材料设计,特别是多组分、多尺度、多层次材料的复合原理与设计。

注:以上仅为部分国内纳米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欢迎业内粉体人在下方留言,叙说国内其它重点纳米实验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