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吉斯伯恩(三)河流
在新西兰完成环岛科考之后,库克船长心满意足地开着浓烟滚滚的运煤船,(浓烟只是天舒的浮夸,因为库克船长驾驶的奋进号图片是多桅帆船,并不知道有没有烟囱)穿过了南北岛之间的海峡继续西去了,而这个海峡理所当然地也被命名为库克海峡。后来运煤船抵达了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海岸,也就是现在澳洲的新南威尔士附近,之后的事情就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了。
不得不承认,吉斯本真是一个适合登陆的好地方:除了库克船长以外,毛利人在1350年左右,也是驾着独木舟从这里登陆的。当然也许这只是吉斯伯恩官方一厢情愿的说法,因为毛利人漂到新西兰的历史怎么也应该追溯到一千年之前了,当时有两个毛利部落签署了一份和平条约,从此就和平地在这里共同垦荒,建立了叫做“Turanganui a kiwa”的小镇,也就是今天的吉斯伯恩。
如果今天站在吉斯伯恩的高处,你能够清晰地看见两条河流汇集成一条大河入海,这就是Waimata河和Taruheru河,而汇集起来形成的大河就叫做Turanganui河,该条河流出名的地方在于它经常被称作南半球最短的河流(搞不好也是世界最短的):大约只有九百多米长,(有时候会长到1200米,视潮汐而定),这条看上去有点浑浊的河流名字毛利释义大约是“独木舟到来的绝佳地点”,可现在吉斯伯恩已经不怎么用这个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Tairawhiti”,这似乎是毛利的一个俚语,强行翻译过来,大约是“太阳从水上升起的海湾”。三条河流形成了一个“Y”的形状,其上有不少桥梁,所以吉斯伯恩有时候又被称为“桥梁之城”或者“河流之城”,不过鉴于本地人一贯的“没怎么见过世面”的风格,这种称呼你大可不必认真对待。(拉住威尼斯,别让他骂街)。
放过这些拗口的毛利名字吧,目光还是多看看两条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那里堆放着无数的优质木材,废弃的铁路交叉纵横。事实上吉斯伯恩的林业采伐在新西兰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种砍伐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并且没有什么减缓的趋势。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热情但短视的农民砍伐了太多的树木,以至于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海岸侵袭,为了对付长在斜坡上不好砍伐的树木,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世界上少有的“陡坡收割设备”,在吉斯伯恩满街都行驶着满载木材气宇轩昂的大货车,这种忙忙碌碌的情景在新西兰的其他地区可是相当少见的。
(未完待续)
咨询旅行事宜请扫描天舒的另外这个微信号:jeffery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