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临朝(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六)

当初,武皇后屈忍负重,完全顺从唐高宗的旨意,所以唐高宗排除异议,立她为皇后。等到武后上位之后,就开始恃势专权,唐高宗想有所作为,也常为她所牵制,于是高宗皇帝十分不满。这时,有个叫敦行真的道士时常出入皇宫,他曾使用“厌胜”邪术诅咒害人。太监王伏胜向高宗揭发了这件事,高宗大怒,秘密召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上官仪于是乘机进言说:“皇后专权自恣,全天下人都不说她的好,请废黜她。(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唐高宗表示同意,就立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这时,高宗身边就有人偷偷跑去向武则天告密。武则天得知后连忙赶到唐高宗处哭诉。当时废黜的诏令草稿还在唐高宗手上,他见到武后后很不好意思,又不忍心废黜了;不但如此,还担心她恼怒,把罪责还推到别人身上,他说:“我自己本来没有这个想法,都是上官仪给我出的主意。(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上官仪原先曾担任陈王谘议,他和王伏胜都曾事奉过已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武后于是便指使许敬宗等人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和李忠阴谋背叛朝廷。十二月丙戌(十三日),上官仪因此被逮捕入狱,和他儿子上官庭芝以及王伏胜等人都被处死,家财被查抄。戊子(十五日),赐李忠自尽于流放所。右相刘祥道因和上官仪关系不错,也被免去相位,降为司礼太常伯,像左肃机郑钦泰类似与上官仪有来往而被流放贬谪的朝廷官员也很多。

此事之后,唐高宗每逢临朝议事,武后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由此逐渐归于武后,官员升降生杀也都取决于她的一句话,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懦弱的唐高宗在武则天面前完全受其摆布,虽然对武氏揽权心有不甘,然而却不能有所决断。结果不但不能废黜武后,还得与其并驾齐驱,成为所谓的“二圣”。

(0)

相关推荐

  • 武则天是怎么害死萧淑妃的

    武则天是中国的一代女皇.她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看上了武则天,二人眉来眼去的.唐太宗驾崩,李治登基,就是唐高宗.唐高宗登基之后想着武则天,便下令让在寺院修行的武则天蓄发. 这 ...

  • 宋氏卖友求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六)

    先前,少府监丞.弘农县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被贬往岭南.兄弟二人逃回东都后,藏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当他和亲 ...

  • 马怀素审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六)

    殿中侍御史景城县人王晙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宋璟对他说:"魏公已侥幸免死,现在您又来惹天子发怒,恐怕要倒霉啊!(魏公幸已得全,今子复冒威怒,得无狼狈乎!)"王晙说:"魏公忠正 ...

  • 姚元崇说武皇(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六)

    有一天,武则天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周兴和来俊臣审理案件,经常牵连到朝中大臣,说他们参与谋反:国家有固定的法律,朕又怎么能违背!有时候我也怀疑一些案子的真实性,并为此指派亲信大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

  • 朱敬则、周矩上武皇书(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六)

    武皇自从垂拱年间以来,任用酷吏,先是以各种罪名处死了李氏皇族和贵戚数百人,然后又诛杀了大臣数百家,处死的刺史.郎将以下官吏更数不胜数.朝廷每新任命一名官吏,宫中守门的官婢便私下说:"作鬼的材 ...

  • 酷吏杂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六)

    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把殿中侍御史周矩放在眼里,并多次数落说他不会办事.这时恰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武太后命周矩负责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经常责备我不会办理,今天我就按你的 ...

  • 武则天劝仁轨(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六)

    光宅元年二月庚申(初八),唐廷命刘仁轨专管西京留守事务. 正式任命之外,太后武则天还专门写信给刘仁轨,对他说:"从前汉朝把关中之事全权委托给萧何处置,现在我把关中委托给你也是一样的用意.(昔 ...

  • 韦后临朝(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二)

    神龙元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将他的妃子韦氏立为皇后,大赦天下:又追赠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上洛王,追赠韦后之母崔氏为上洛王妃. 左拾遗贾虚己上疏劝谏,他说:"异姓之人不得封为王爵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