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以下为本文:
提示:本文约3200字,可能10.5分钟可以阅读完毕2012年5月,我到这个公司已经九个月,原本的财务经理已经开始跟我交接,过后就要返回侨居地马来西亚,这个时候,关务部门给我来个集体辞工。冲突来自我要求每个月的合同短溢表,因为短溢表是累积核算的,所以我要求本月数据-上月数据的值要能与本月新增的进出口报关单核对上,这样的确认手段也就只是确认数据是正确、可信,但对厂里的关务室而言就变成了找麻烦、不信任,还跟我说「用人无疑、疑人勿用」的道理,但是搞过多年内控的我还是相信一句话,我信任你,但要经得起验证。可是连续三个月都提交不出我所要求的报表,回复我的是没时间做。
引发大暴走的导火索是上个月的一个IC卡要年审,我知道的是这个年审不用钱的,但报关员说有什么数据有问题,所以处理了一下,然后给我一张「收据」,金额是6800元,这个我当然不干啦!所以,我当场座机开免提,拨给那个公司的老总,让他帮我查一下,他查都不查就回复我,不可能有费用,他们奉海关的要求是不能收费,必须无条件帮企业续卡的。电话进行到这,报关员二话不说,直接掉头走了,就连收据都不收回去,然后十多分钟后,楼下报关室的所有人,除出纳外,都提交了辞工单。
说到这里,要补充说明马来西亚公司介入这个厂的前因后果。
1999年这个厂的前身是一个叫做「XD株式会社有限公司」的香港公司投资的GHD喇叭厂,因为XD胡搞瞎搞(来料加工厂只能加工后100%返销境外的,却自作聪明的违规内销)几个台湾人被抓了进去,然后XD的老板又在道听途说后,恐惧之下想退出中国的生意。大客户索尼(90%市场份额)担忧造成他们的材料(喇叭与音箱)无法供应,所以强力要求马来西亚FP公司(股票上市公司)介入,条件是介入后若干年内保证GHD与FP的订单年,如若不然就抽掉FP的订单。这个厂是由木箱、音箱、喇叭、塑胶、模具、线材这六个厂组成,对外是一个牌照,对内是由七个老板,木箱、音箱、喇叭、塑胶、模具、线材各有一个台湾老板负责经营,再外加XD老板,而且模具与线材是马来西亚所没有的。被索尼这样将了一军后,FP公司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这个烂摊子,原来的七个台湾老板,除模具外,都退出回台湾。
就这样,FP在完全没准备的情况下,紧急抽调团队接手GHD厂,有关技术、采购、销售与财务都有外籍干部强势介入,唯独行政后勤(人事、行政与关务)无人打理。到处谣传中国的关务、劳务非常复杂,远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人所能理解的,所以FP老板经过介绍,找到隔壁镇的外资老板,借人,于是就借到了L君。
关务的正式编制叫关务室,但他们喜欢对外自称关务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其他公司都有个高大上的关务部有关。关务室的主管D君是个中年的资深报关员,公司配有三个女文员协助,在办公室里面还有财务部的出纳也坐在里面。
出纳坐在关务室的原因,是因为税务申报是出纳的工作,而来料加工的纳税申报是按费用倒推计算企业所得税,所以与企业实际运作就有了差异,然后就安排单独在楼下。这就让我想起08年的公司的情况(参见《做好内控,何惧诬告》一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这须改善,但不是现在,先晾着。
出纳是报关员的老婆,而行政课长L君是出纳的妹夫;出纳是行政课长L君介绍来公司,而报关员D君则是出纳引进的。简单的说,地下镇长L君拉了大姨子进来当出纳,而出纳找来了她老公担任报关员,起因是报关员与报关经理偷卖指标被抓,因为是个人行为,所以企业没事,但一时半会没熟悉报关的人,所以就这么顺理成章的进来,于是一家人和乐融融的一起工作着。这个情况就让我想起台湾泰丰轮胎公司的一个不成文的人事政策:不录用三等亲以内的人员,而且这个政策还雷厉风行的扩及董事会所有成员。所以,我的到来就是在那和乐融融中投下的地雷。问题是,我没爆,他们先自爆了。
人员
|
执掌
|
报关员
|
总揽关务,关务外勤
|
文员A
|
关务内勤,负责保税合同台账、直接进出口与船务
|
文员B
|
关务内勤,负责供应商的深加工结转台账与结转控管
|
文员C
|
关务内勤,负责客户的深加工结转台账与结转控管
|
1)工厂的关务作业90%是深加工结转,直接进出口只有10%;
2)找到报关行老板恳谈后,确认报关员的外勤都是委托报关行操作,所以外勤等于0差异;
3)因为文员B与C的工作中,主要是与上下游对账,所以就把供应商的对账并入应付会计、客户的对账也就并入应收会计;
4)稳定文员C,C本来就不想配合集体辞工,所以被我轻易留下,并担任应付会计岗位之一;
5)招聘船务一名L女士,就是后来发生皮重搞错,导致比较严重的查柜事件(参见《皮重的猫腻》一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6)由总账会计兼任保税合同申请、核销与短溢表的制作。
以供应商交货给我们工厂的操作流程:《关封》——实际交货——对账——发送收发货数量到海关系统——结转报关单——付款
1)按海关规定,在交易前要先向海关作《关封》,由出口方向当地海关申请,后将《关封》递交给进口方,进口方再向当地海关提出申请;
2)实际交货
3)由报关文员与供应商对一次账,对象是对方的报关文员或业务文员,关注点是海关监管单位,通常是重量,而重量=数量×单重;
4)按海关规定每个月两次向海关发送收货数量(上半个月一次,下半个月一次,因此一个月要对两次账);
5)由我方向海关递交《结转报关单》申请,打出报关单后,将副本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向当地海关申请《结转报关单》
6)货款到期,支付货款。
与客户的交易如果是深加工的,就是上述作业方向操作。
阶段
|
风险
|
1)做《关封》
|
1)缺合同
2)合同数量不够
|
2)实际交货
|
3)交货单重与实际单重不符
4)备案单重错误
|
3)对账
|
5)未及时对账
6)数量错误
7)单重错误
8)私相授受不对账的数量
9)单重随意调整
|
4)发送收发货数量
|
10)购销双方发送数据不一致
|
5)结转报关单
|
11)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超转
12)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少转
13)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不转
14)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空转(还有骗转)
15)购销双方金额不一致
16)其它报关单常见错误
17)进口报关单完成后,出口方迟迟不确认,导致事后发现进口报关单失效
|
6)付款
|
18)付款金额与报关单不符
19)付款对象与报关单不符
20)未完成报关单手续就付款
|
关务工作并入财会不到一个月,财会人员就喊着吃不消,原因是工作量太大,而且重复性非常高。
把两者工作上的异同罗列成表:
项目
|
关务对账
|
财会对账
|
品名
|
V
|
V
|
数量
|
V
|
V
|
单重
|
V
|
X
|
重量
|
V
|
X
|
单价
|
X
|
V
|
金额
|
X
|
V
|
结转方式
|
只管保税部分
|
V
|
是否合法交易
|
只管境内部分
|
境内外都管
|
就风险控制而言,对账分开与合并的差异:
阶段
|
风险@关务
|
风险@合并后
|
1)做《关封》
|
1)缺合同
|
可能存在
|
2)合同数量不够
|
可能存在
|
2)实际交货
|
3)交货单重与实际单重不符
|
可消除
|
4)备案单重错误
|
可消除
|
3)对账
|
5)未及时对账
|
可消除
|
6)数量错误
|
可消除
|
7)单重错误
|
可消除
|
8)私相授受不对账的数量
|
可消除
|
9)单重随意调整
|
可消除
|
4)发送收发货数量
|
10)购销双方发送数据不一致
|
可消除
|
5)结转报关单
|
11)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超转
|
可消除
|
12)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少转
|
可消除
|
13)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不转
|
可消除
|
14)未按实际交易量结转—空转(还有骗转)
|
可消除
|
15)购销双方金额不一致
|
可消除
|
16)其它报关单常见错误
|
可能存在
|
17)进口报关单完成后,出口方迟迟不确认,导致事后发现进口报关单失效
|
可能存在
|
6)付款
|
18)付款金额与报关单不符
|
可消除
|
19)付款对象与报关单不符
|
可消除
|
20)未完成报关单手续就付款
|
可消除
|
因为财会有个统制账户可以消除的风险还是比较客观,而且这些好处外,还有「精简人力」、「强化财会人员素质」的优点。唯一的问题,就是要进行「合理化」的工作推动。
三步走:
1)设计对账单格式,要求达到公开、透明;
2)召集相应的供应商代表(业务负责人、关务、业务、财务)来厂开说明会,说明(1)改革的背景—海关QP*系统上线、(2)开启对账新模式的优点、(3)磨合期三个月、(4)第四个月开始未完成报关单的冻结货款;
3)设定管控表进行监控,并对应到财会人员的绩效上。
PS:海关QP系统,QuickPass,快速报关/通关系统。
实施结果:实施到第四个月,月底未结转的数量基本等于当月交易数量,有少部分因为对方合同要核销,所以在提早对账后给予配合结转,才会出现月底没有未结转的数量。
好处有三:
好处1:空转、少转、多转、超转等违法现象全部消除。
甚至有厂商的老板向我的老板投诉说你们GHD太规范!原因就是那公司让我帮忙空转一个数量,帮忙他们合同核销,红色与粉色攻势都没用,反正我死活不愿意。
好处2:QP与双方交易流程中被钻空子的空间基本消除;
好处3:财会人员素质提升不少,至少能听懂我说的合法交易是什么意思。
坏处:财会人员的工作量确实增加,所以我事后找人机会给他们适当的调整工资;简单的说,这几个财会人员,变成不是那么容易「替换」,或者说他们的竞争力比以前高很多。但碰到暴力替换还是有办法的,只是实施者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时间上的凑巧,让我充分利用海关的要求QP上线,因此借势达到很好的效果。半年后我私下了解供应商中,没有一家跟我们一样实施合并对账的。也因为这样,让我顺利的解决掉关务部门集体辞工的危机,转化成对我们有利的工作。
简单的说,我
|利用流程再造解决掉QP上线与报关部门集体辞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