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疡(脾肾两虚,痰热内蕴型咳嗽)
中医起源于急救医学,自古因虫兽咬伤、跌仆损伤、金刃刀伤、食物中毒、难产婴夭等,渐而产生急救医学。中医急诊急救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中医生存的底线。数千年来拯救民众于危急病之中,确保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十九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医急诊之学逐渐湮没而无人问津,似有趋向自生自灭之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医院校无中医急诊学课程,中医医院亦无急诊科和急诊医生,一是因为中医界尚未完全从民族虚无主义阴影中解脱出来,二是彼时尚缺乏急诊急救的中医师资力量。二十世纪末,中医界方醒悟中医尚有急诊急救之瑰宝,中医院校及医院相继开设中医急诊学和设立中医急诊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甘肃名医李顺保先生的主持下,编撰了《古代中医急救医书全集》(学苑出版社,2011年)、《中医急诊临床实用手册》(学苑出版社,2014年)、《中医急危重难医案选注》(学苑出版社,2016年),三本中医急诊急救类医籍,希冀对中医急救医学的发展作出绵薄之贡献。
脾肾两虚,痰热内蕴型咳嗽(肺脓疡)
周某,男,3岁。1992年11月11日初诊。患儿于1992年7月30日因咳嗽三天入院,为第二次住院。第一次是因“反复咳嗽月余,加剧一周”而于1992年6月19日~7月22日住院,咳嗽呈阵发性,夜间为甚,并有发热。T39℃~40℃,偶见痰中鲜红血丝,经医大儿童医院治疗体温渐退而出院。但咳嗽未愈,转入杭州市第一医院,胸片示:节段性肺不张。考虑为支气管异物。五官科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物,术后咳少热退,予以出院。本次于三天前又咳,阵发性,剧烈时持续一小时,夜间为甚,始有发热,曾用丁胺卡那静滴,体温退,仍见咳嗽,再去市一院住院。查体:T37.1℃,R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均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亦均属正常,后给予止咳、抗感染(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新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先后治疗),支持疗法(输血2次,共200ml)。8月3日,胸片(片号812721)报告:右肺下野感染伴脓疡形成08月14日、8月24日及9月7日胸片复查,报告同前,大小与前相仿,约1.5cm×l.5cm×3cm。住院期间曾患上呼吸道感染两次,体温上升到39.6℃,控制后转入非感染病房,并给予大剂量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滴,近10天来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少,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干、湿啰音减少。精神好转,但营养状况较差。曾请中医、理疗配合治疗;请胸外科会诊,认为脓疡不能缩小,并提出感染在控制中,脓疡存在,建议手术。家长暂不接受,要求自动出院。而前来詹氏处诊治。诊见:患儿体属素体脾肺两虚,面黄形瘦,发稀而黄,平时汗多,外感易受,今年七月住院诊断为肺炎伴脓疡,住院近半年好转。目前又有新感,鼻塞流涕,痰鸣咳嗽不爽,伴有气逆,间有呕恶,胃纳不思,大便成形,小便短数,舌苔黄膩,指纹淡紫。诊查: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右下肺仍闻湿啰音,胸片示:右下肺炎伴脓疡。治法:清宣豁痰运滞。处方:蝉衣2g,制天虫6g,杏仁6g,竹沥半夏6g,浙贝6g,化橘红5g,茯苓9g,炒苏子4g,冬瓜子9g,炒竹茹6g,炒淡芩2g,地龙6g。 7剂。二诊:因路途远,上方又服7剂,14剂服后,患儿鼻塞流涕明显好转,痰鸣咳嗽转松,清晨咳多伴呕吐,胃纳渐增,大便成形,日一次,小便色清,苔中白腻,指纹淡紫,证属外感已除,痰浊未尽。治拟清肃化痰运滞。处方:,清炙桑白皮5g,前胡5g,清炙白前6g,杏仁6g,竹沥半夏6g,神曲6g,炒谷芽9g,浙贝6g,化橘红5g,炒苏子4g,炒淡芩2g,鸡内金6g。14剂。三诊:上方服后,咳嗽偶有,痰鸣已除,面色渐红润,胃纳增加,苔薄腻,指纹淡紫。诊查: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啰音消失。胸片复查示: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膈正常。与市一院胸片相比,右下肺炎伴脓疡已吸收(浙江中医学院门诊部摄片)。治拟益肺固表,健脾化痰。处方:炒苏子6g,杏仁6g,姜半夏6g,茯苓9g,炒白术5g,陈皮5g,炒苡仁9g,焦曲9g,炒谷麦芽(各)6g,防风3g,生黄芪6g,枳壳2g。7剂。
患儿又经上方加减调理月余,胃纳正常,精神活泼,体重较服中药前增加2公斤。虽偶有感冒,但不日即愈,很少咳嗽。1993年5月17日又去杭州市第一医院复查胸片示:两肺正常,未见实质性病变。与1992年9月7日胸片相比,右下肺炎伴脓疡已吸收。
按:肺脓肿是化脓菌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和破坏性病变,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厌氧菌等。发病原因有异物吸入、肺炎破溃、支气管感染扩散等,也有自远隔部位感染灶脱落的细菌栓子经血行播散到肺部者。其中最重要的是吸入带有化脓菌的分泌物或异物而致,这些带有感染性的物质被吸入后可坠人肺段或亚肺段的小支气管内引起管腔阻塞。细菌在该处生长繁殖,使之发生化脓性炎变和坏死,形成肺脓肿。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肺痈”、“咳嗽”等范畴。詹起荪医案为脾肺两虚,痰热内蕴型咳嗽案。患儿禀赋素弱,脾肺气虚,外感易受,然脾肺气虚,痰自内生,蕴久化热,痰热内盛,故每次诱发即发为肺炎伴脓疡。本次发病亦由外邪引发,鼻塞流涕,说明表证仍在,痰热内盛,故见咳嗽痰鸣,伴气逆,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指纹淡紫。治当清宣豁痰。方中蝉衣清宣透邪;余药皆以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为用。二诊时,鼻塞流涕已好转,痰鸣咳嗽转松,清晨咳多伴呕吐,苔中白腻,指纹淡紫,是为外邪已解,痰浊未尽,治以清肃化痰运滞。三诊咳嗽偶有,痰鸣已除,面转红润,纳增,苔薄腻,指纹淡紫,邪气已微,故以益肺健脾,佐化痰止咳为治。
(邱文德,沙凤桐.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