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深邃:领导讲话的至高境界

思想深邃:领导讲话的至高境界

刘国明

古语云:“一言可以误国,一言可以兴邦。”语言缘何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原因往往在于其背后蕴含着的深刻思想。讲话是实施领导的重要方法,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并已成为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一味讲究场面、气势,过分强调文采、铺排,而忽视了讲话的思想内涵、观点主张、谋略思路。一些领导好像早已习惯了“秘书写稿、领导念稿”的讲话套路,讲究程式,因循旧习,缺乏深度思考和独特认知,导致讲话“水分”过多,“干货”稀少,缺乏真知灼见。新的形势下,响应中央改进文风的号召,从领导讲话开始,不但要追求讲话的言辞优美、语调铿锵,更要讲究见解凝重、思想深邃,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一、深邃思想是领导讲话的灵魂

古人写文章讲究“意在笔先”、“文以载道”,领导讲话重要的是讲思想、讲观点、讲见解,思想、观点、见解是贯穿整个讲话的主线和命脉,是领导讲话的灵魂。有人认为,会议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召开的,领导讲话只要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管用”、“好使”就行,哪有什么思想可言?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领导以讲话的形式推动工作,往往先要确立一定的立场、观点或主张,进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这些立场、观点或主张,因人而异,因时而别,体现着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个性素养,极富个性化色彩,构成了讲话的思想性差异。一篇讲话,只有系统充分地传达领导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才能使听众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从而付诸行动。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力量的源泉,它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具有正确的思想,往往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必备前提。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总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什么是领导?简言之,领导就是“领而导之”,有带领、率领、疏导之意,说得直白些就是想在群众前边,走在群众前头,起带头、示范作用的人。群众有了顾虑还要进行疏导,这就要求领导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具有较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领导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讲话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表达出令人信服、鼓舞人心的意愿和倾向,具有思想穿透力,从而夺人耳目,引发共鸣,唤起行动的自觉。

有思想才有力量。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人一旦有了思想,就会心明眼亮、办法多、路子广,产生无穷的力量,在鼓动群众、说服群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眼下一些领导讲话都是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立意不新,思想陈旧,只是局限于文字的闪转腾挪,虽做足了表面文章,却没有多少思想的光芒,缺乏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导致讲话流于形式,成效自然无从谈起。

思想决定思路。思想是思路的源头,决定思路的性质和方向,给行动提供营养和活力。因此领导讲话要以凝练的文笔,传达出清新的思想和鲜明的主题,给与会者深刻的思想撞击,从而凝聚人心,开启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观点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南辕北辙,跑得越快,距离目标就会越远。

二、领导讲话要着力凸显深邃思想

思想是讲话的灵魂,一个人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讲话之初要牢固确立思想观点,讲话过程要紧紧围绕思想观点,并将其贯穿于立意、构思、内容、语言等方面,使纲举目张,收放自如,进一步增强思想厚度与张力,以深邃思想提升讲话的感召力。

立意要新,新颖的观点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清初剧作家李渔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万事之美称也,而文章之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领导讲话往往开门见山,讲话开头即亮出观点,表明立场,但要特别留意观点的新颖度、思想的先进性。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正确、鲜明、深刻、集中。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扣会议性质和目的,适合领导身份和听众对象,代表主流方向,让人确信不疑。所谓鲜明,就是在宣传政策、贯彻精神、发动群众的过程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直陈要害,清楚明白,不拐弯抹角,不似是而非。所谓深刻,就是思想观点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以足够的分量打动人心。所谓集中,就是思想观点要始终如一、不枝不蔓,集中凸显一种思想或见解,避免观点纷呈,意多乱文。

构思求巧,合乎逻辑的布局能够圆满表达深邃思想。讲话就是围绕意图,讲思维、讲思路,要求构思布局匠心独运,符合逻辑,善于抓住主线,理清脉络,突显深邃思想。否则,思绪不清就会导致思维紊乱,影响内容的表达和思想的完美。要注意理清政策性思维,使思绪不因与政策和主流意识格格不入而混乱;要注意理清逻辑性思维,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使思想观点更科学、更合理;要注意理清语言性思维,做到语意连贯,文脉畅通,前后照应,风格一致,以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清新的观点。

内容务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是构成深邃思想的基础。领导讲话的思想观点要有丰富的材料去说明、去论证,要在现实生活中广收博览能够体现思想观点的各类素材,以充实讲话内容,增强讲话的说服力。知识经济时代,各类信息资料纷至沓来,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最新、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加工和使用,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论证,思想观点才会有厚度,讲话才能深入浅出。否则,缺乏实质性内容,材料空洞,即使思想观点正确,讲话也显得干瘪,难以获得听众认可。

语言鲜活,生动的表达能够使思想更完美。古人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言缺乏文采,不够生动,难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讲话语言要准确。只有讲准确的话,才能传达出准确的思想,否则词不达意,漏洞百出,都将难于落实。第二,讲话语言要平实。领导讲话是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既要考虑书面语的规范,又要兼顾口语的表达,要习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思想观点,而不是刻意追求辞藻,华而不实。第三,讲话语言要鲜活。绘声绘色的表达,能增强讲话的感染力,有助于对讲话思想观点的接受。另外,领导讲话还有规范、简洁、得体等特点,运用的好,也都有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三、深邃思想来自于学习、实践和思考

领导讲话的思想性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思想性是哪里来的呢?答案是:只有加强学习、注重实践、勤于思考,才能积淀厚重,提升境界,形成深邃思想,使讲话常讲常新。

勤奋读书使人睿智,深邃思想源于学习。领导讲话代表机关意志,体现党和政府形象,特定的角色要求领导干部要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见识更广,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要达此目的,读书学习则是重要途径。领导干部要注意理论学习,不学习理论,功底不深,讲话就缺少底气。同时,领导干部要注意学习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熟知行业规范、工作动态,要做到认真学、主动学、自觉学,将学习变成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思想深化需要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能否经得住推敲,需要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我们经常说,很多领导的讲话很有针对性,非常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都源自于理论联系实际,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的结果。领导干部要在务实高效的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使认识更准确、信念更坚定、思想更凝重。

思想是思考的产物,用心思考使人厚重。老舍说:“思索的时间长了,笔尖便能滴出血和泪来。”这血和泪,是思考的结果,是思想的提炼和凝结。可以说,思想是思考的产物,思考越深,思想就会更加深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要勤奋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开动脑筋,促进学习成果的快速转化,使认识更加深刻,思想更具穿透力。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发展规划处

本文刊载于《领导之友》2011年第8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