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卤米松乳膏号称“唯一明确指出儿童可以放心使用的激素”!话说,谁给你的勇气?惹祸了吧!
这些日子的药圈,似乎颇为不平静……
这不,前几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朱学骏教授的一条微博又引发热议……
朱学骏教授在微博中强烈谴责了香港澳美制药就卤米松乳膏误导公众的错误行为。
他指出,“卤米松乳膏属于超强效激素,对儿童应慎重外用,对婴幼儿,本人不主张外用!对成人,除非医生指导,否则不应用于面部及皮肤折皱部位”。
一扯到激素,广大吃瓜群众又不淡定了:
卤米松竟然是激素啊?
儿童是不是压根就不能用?
用了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莫慌!药娃来“安抚”各位受伤的小心灵!
首先,不用谈激素色变!
激素不是什么“外来入侵物种”,而是由我们自己身体分泌的一大类化学物质,作用是调节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人体有超过75种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性激素等。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作用,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甲状腺素可以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我们平时所说的“激素”是特指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顾名思义,具有调节人体三大物质(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生理作用。
1950 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很广泛,包括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支气管哮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主力药物;
其在败血症、脑膜炎、脑水肿、严重过敏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一度被喻为“美国仙丹”。
听这霸气的名字就知道ta有多厉害了!
而这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卤米松”属于激素类外用药!
咦,你不是说激素作用多多吗?
这倒不假,但是得用对地方,合适的人、合适的病、合适的量!
瞎用,那就得另说了!
关于激素类外用药,药娃有话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激素类外用药的分类:
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激素类外用药按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通过上面的分级,我们可以看出,卤米松属于强效激素,建议<12岁的儿童尽量不使用,如果有特殊病情需要使用的,遵医嘱,切忌自行涂抹。
下面药娃和小伙伴们聊聊,为啥不让你“瞎用”?
因为“瞎用”激素类外用药的危害绝对超出你想象!
萎缩性改变
表现为皮肤萎缩、萎缩纹、皮肤易损伤、皮肤脆性增加、紫癜、星状假瘢痕、毛细血管扩张和溃疡。
变应性副作用和局部刺激
一些患者使用激素类外用药会出现接触性皮炎、光敏感,甚至接触性荨麻疹。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烧灼感和瘙痒,发生率并不低。
感染
釆用封包疗法、间擦部位用软膏制剂及有毛部位用强效激素易引起毛囊炎、疖和脓疱,导致原皮肤感染(细菌或真菌)加重或扩散、婴儿臀部肉芽肿、不典型感染(癣)和继发感染。
皮肤附属器改变
包括激素诱导性酒渣鼻、口周皮炎、痤疮、多毛症、色素沉着、色素减退。
其他
强效和超强效激素用于眼周时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或白内障。
额,真的是危害多多啊!看来使用激素类外用药真的要三思而后行啊!
具体要怎么做呢?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若其它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可考虑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如脂溢性皮炎、遗传性过敏皮炎等。
但对于病程长、皮损严重或病灶已出现细菌感染者则最好不用或少用,如脓疱疮、毛囊炎、疖子等。
此外,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全身性细菌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激素类外用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一般可先选用作用强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地米松和肤轻松等,等病情控制后即改用作用较弱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
这样不仅可控制病情,而且还会减少副作用。
正确使用激素外用药
腹股沟、腋窝、耳朵、眼睑以及头面部的皮肤较为敏感,选用的激素浓度应低些。
激素类外用药,一般每天用1~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激素类外用药涂擦时,搽一薄层即可。
皮损范围越大,选用药物的浓度应越低,太大的皮损应避免使用激素类外用药。
另外,需长时间使用激素类外用药者,最好隔日用药,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延缓对药物的耐受性。
药娃温馨提醒:
各位亲亲小伙伴,激素类外用药,是把双刃剑,只要用好了,利还是大于弊的,完全没必要“谈之色变”呢!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泣血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