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古村,一不小心被建成了“迷宫”,小偷都逃不出去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因而我们的大地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的传统村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大约每年都会有多达九万个自然村消失。
村落消失意味着什么?
单纯来看,只是世世代代居住的人搬走了而已。长远来看,村落的消失其实意味着文化的栖居地没有了。而文化的栖居地一旦没有,那么民族也就不复存在,国家必然出现问题。
不知你们是否读过冯骥才老师的书,冯老师的文字、内容和形式独具一格,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而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冯骥才老师渐渐远离了作家的光环。并非是他不能写,也不是他写不动,而是他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了另一件事上——古村落保护。
也幸而有很多如冯老师一般的人,在一遍遍提醒我们古村落和民族记忆、精神传统之间的关系。
才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很多珍贵的小村子,比如长泰的古山重。
古山重又名山重村,位于漳州市的长泰县,距离县城大约30公里,并不远。这里与厦门也仅一山之隔,有点厦门后花园的意思。
走进古山重,四周出奇的静谧。
大片大片的田野以一种自然、原始的状态,铺陈在大地之上。庄稼长得极好,一阵风过,挤挤挨挨的玉米穗子就像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想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远山是影影倬倬的绿,看得并不真切,好似整个山体都披上了一层毛茸茸的毯子,煞是可爱。停驻脚步,此刻只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惬意。
这是久居城市里,难得的体验。
因为旧时的山重村交通闭塞,难以运输太重的建筑材料。因而聪慧的先人们想到,可以就地取材,发源于此的马洋溪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无数的天然鹅卵石。
河水把鹅卵石打磨得光滑,但也保留了它们坚韧的特质。
他们采集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鹅卵石,盖房屋、铺道路、筑城墙,为自己建造了一片安居之地。
千年过去,这些民居还是保存完好。
与此同时,这番无心之举也把山重村打造成了宛如童话一般的世界。在村中小路随意走走,两侧都是沧桑的鹅卵石墙面。抬手抚摸其上,依稀能感受到千年的风霜雨雪。
头顶是云朵铺满的天空,被古民居切割得只剩下细细一条,仿佛有人往鹅卵石墙之间填充了大片的灰色,于是墙面显得更加色彩绚丽。
整个民居区域看上去很是统一,但统一也会带来问题,那就是太像了。
古民居中,一座薛氏家庙,格外吸引眼球。
据谱载:薛姓传自薛使公,但明代以前本支长泰薛氏世系源流无可考据。唯一留给后人知晓的,是薛氏出过众多的文武状元。在山重村,颇有影响力。
家庙内的进士牌匾,记录了先祖们的光辉与荣耀。
除了古民居是一大看点,山重村的环境也很好,用几个字简单概括,就是田园诗画。
无人打理的古树肆意地向着阳光生长,细嫩的枝叶在顶上织成一张绿网,洒下一片阴凉。
树下一汪水塘,翠得就像一块璞玉。
一条溪石小道从这头连着那头,延伸在浅浅的水中。漫步其上,就像是踩着轻功,在踏水而过。几级台阶竟然也能形成小小的瀑布跌水,温柔的水声,熨帖了心灵。
很多人家周围都有种一些花花草草,若是春天到了,就一片灿烂春色。
最好再种些菜,自己家的,吃起来安全又放心。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