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方兄 | 关于“建国通宝”的一些是非
2014年10月,一位河北藏友出示了一枚“建国通宝”铜质篆书小平钱,声称此钱曾有多人求购,出价2万到20万不等,市场上的最高价更是达800万人民币。
听闻此言,不禁唏嘘,虽说我们都是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但术业有专攻,对古钱币却很是无知。也因其颇高的经济价值,让我们对这“建国通宝”产生了兴趣。
河北藏友的“建国通宝”
北宋第一珍稀币
相传,“建国通宝”为北宋徽宗时期的铸币,首次现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也为一枚篆书小平钱。先是由上海麒麟泉币社杨成祺得于天津,后转让给罗伯昭。在1941年5月中国泉币学会第36次会议上,罗伯昭出示了这枚“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钱。同年7月,《泉币》第7期发表了罗伯昭的一篇《建国通宝钱考》,文中说:“然而北宋却无建国纪元,寻悟建国之义,岂取建中靖国首尾二字。”此说多为后人所引用。
罗伯昭在《建国通宝钱考》一文中接着推测:“北宋钱自天圣起,率真篆成对,真书建国或有之。”而孙仲汇也曾说过:“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铸‘建国通宝’小平铜钱,钱文篆楷成对,属仅见品。”的确,“建国通宝”楷书小平钱在晚清道光年间张崇懿著《钱志新编》介绍过一枚,民国七至八年间又出过一枚,被名泉家郑家相先生所藏,可惜先后发现的这两枚真书建国小平钱,早已失去音讯,至今未知是否还存于人间。
此后半个多世纪未见有出土记录,“建国通宝”钱渐成传世珍品。也因“建国通宝”钱的知名度极高又极为罕见,被选定为古泉五十名珍,亦被很多泉家认为是北宋首屈一指的珍稀币。在当今出版的古钱币图录中,大部分将这枚钱的拓图置于徽宗铸钱之首,一些古钱币版价书中标示此钱为“无定价”。
后世臆造之嫌
对于我们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特别是前人一些未经详细考证的见解,还是需要抱有审慎态度的,何况“建国通宝”本身就疑云重重。北宋徽宗虽用“建中靖国”年号,但从未见以此年号铸钱的记载,所铸之“圣宋元宝”、“圣宋通宝”也皆非年号钱。
依照当年罗伯昭曾的说法:“宋初,太平兴国年间,以首二字铭钱,曰‘太平通宝’,‘兴国’二字弃之。迨至大中祥符年间,则取尾二字铭钱,曰‘祥符元宝’,‘大中’二字弃之,徽宗嗣位,改元‘建中靖国’,照例应以‘建中’和‘靖国’铭钱,然唐有建中年号在前,意者,徽宗巧技成性,或以‘靖国’二字不足以概括‘建中靖国’四字之意,遂取首尾二字,一度铸钱,理成然欤!”可见,遂取“建中靖国”首尾二字的“建国”一说,只是罗伯昭的一家之言。
我们知道,北宋改元以四字为年号有三次,以前二字或后二字铭钱,文意是基本相同的。如“太平兴国”,“太平”二字谓兆民俾乐于和平,“兴国”二字谓千官在列,万国来朝,国家兴隆。还有“大中祥符”,“大中”二字谓中外荩臣,以辅台德,同底于道,“祥符”二字谓烛祥辉于寝殿之意。正因此,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宋真宗赐辅臣新铸御书“祥符元宝”钱时,果断将“大中”二字弃之。
宋徽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即位后,改元“建中靖国”,“建中”二字谓中和立政,“靖国”二字谓海内绥靖。如果将四字割裂开来,取首尾二字则成了“建国”年号,与“建中靖国”的涵义全然不同。徽宗改元,只能以继哲宗元祐、绍圣、元符以后拟的新年号,即他本人所说的“朕丕承祖宗”。赵佶的即位和王莽的篡位完全不同,毫无始“建国”之意,他无论怎样“巧技成性”,也不会和他的先辈们开这样的玩笑。
另外,北宋每易新年号,须先发布“大诏令”,申明改年号的因由,规制极其严谨,又有谁敢违令将“建中靖国”年号改成“建国”年号,更不用说以“建国通宝”铭钱了。所以,“建国通宝”难免有后世臆造之嫌。
台湾收藏家蔡食吾曾指出:“‘建国通宝’文字风味应属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年号之简写,应属古钱悬案,值得探索之对象”。虽称“悬案”,但还是认可“建国通宝”为北宋徽宗铸币的。解放后,罗伯昭将所藏的篆书“建国通宝”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如今在其“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建国通宝”(网上资料)
试铸或样钱之说
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即公元1101—1125年),共用过六个年号,即位之初,使用的是“建中靖国”年号,仅一年时间。有学者推测,在这仅有的一年时间里,徽宗铸造过“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建中靖国”、“圣宋元宝”、“圣宋通宝”五种钱币。除“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常见外,其余三种都非常稀少,估计均为试铸或样钱性质,当时就铸量不多,现存世仅数枚。
如同“建国通宝”一样,“靖国元宝”、“建中靖国”也是疑云重重。“靖国元宝”小平钱书刊介绍过两款,在何邦贵、侯桂芳著《北宋钱币》一书中载有一枚拓图,为隶书旋读小平钱,但没有介绍出于何处,现藏何方。上海钱币学会编《古钱币图解》一书介绍过另一枚,由日本东京货币博物馆藏,为篆体小平钱,与上钱成对,可惜该书没有登载泉图,作者还认为该钱明显属伪,但却没有说出定为伪品的理由。“建中靖国”钱,更称得上是孤品。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的清代范子和墓葬中,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该钱大小如折十,为隶书直读,钱径3.5厘米,重8.1克,光背,迄今国内仅见,藏锦州博物馆。有钱币学家认为有假,理由是谱中未记载,字体也呆板,缺乏北宋风格,乃后人伪造。
更为有趣的是,“靖国通宝”也有面世,且不止一枚。有说法是已故藏家马定祥曾获一枚,但不知马老先生当年对“靖国通宝”如何界定。观察市场上的“靖国通宝”,虽与徽宗建中靖国年号部分相符,但钱文书法与形制却与五代李唐王朝的“唐国通宝”楷书版相似,疑问颇多。
“建国通宝”与“靖国通宝”的同时出现,如果都归之为宋徽宗“建中靖国”年所铸,则不合逻辑,既然泉家罗伯昭认为“建国通宝”的“建国”是从“建中靖国”取首位二字组成,可这“靖国通宝”仅用其后二字铭钱该如何解释。
2006年,有藏家撰文声称自己从宁夏固原收到过一枚绿锈满身的“建国通宝”钱,径2.32厘米,穿径0.5厘米。观其言辞,甚是真切,大概不是虚构。2011年,又有广东藏家声称,集有银质“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钱。该钱生坑,表面为黑色银锈,钱形与已发现的铜钱为同一版别,制作精美,藏家推测可能是样钱或宫钱,经检测,其主要元素为银。从目前“建国通宝”钱的发现情况来看,这枚银质“建国通宝”钱为仅见品。再有就是我们亲眼所见河北藏家的铜质“建国通宝”。
据传出自宁夏固原的“建国通宝”
“建国通宝”篆书银质小平钱
随着近年来“建国通宝”面世渐多,且在制式等方面有颇多相似,关于其是否臆造的争议渐息。综合来看,此钱书法较之圣宋、大观、政和、宣和等钱虽风格相似,但功力疲软,归之宋钱尚可,归之徽宗这一书画皇帝名下,则略显牵强。
种类繁多的“建国通宝”
尽管“建国通宝”并非后世臆造,但考虑到它在市场上的频繁出现,其经济价值肯定不会如河北藏家所言的高达800万人民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文刊于《艺术品鉴》杂志2015年第1期,有修改,图文版权所有)
【相关展览】
展览:中国古代钱币
展期:专题陈列(常设)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区三层11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