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
第三章 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
第一节 眼科中医临床秘方
一、治麦粒肿秘方(2首)
1.1解毒消肿汤
【来源】王耘松,《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芩、连翘、金银花、生地各15克,防风、川芎、白芷、白术、枳实、大黄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解】方中以黄芩、连翘、金银花清热泻火;配以大黄、枳实通腑导滞泄热,二者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以生地凉血清热;防风疏散风热;川芎活血,合枳实理气以畅达气机。又应用白芷,既可散风,又能排脓消肿,一举两得。清热有三条途径,一发汗,二利尿,三通腑。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只有精研药性,处方用药始能精练,此非老手莫辨。此方可供效法。
【主治】急性化脓性睑板腺炎(麦粒肿)。
【加减】若见脾胃虚弱、便溏乏力,本方去大黄、生地、白芷,加党参、当归、黄芪。
【疗效】治疗41例,治愈率为90.4%。
【附记】本方除内服外,可用药渣煎水熏洗患部,每日2次,有助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1.2归贝解毒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10克,浙贝母、苦参各15克,金银花2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方解】本方系从《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而成。方中当归尾活血祛瘀;浙贝母清热散结;苦参清泄肝经之湿热;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陈皮行气,全方合奏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功。屡用屡效,其效不凡。
【主治】眼丹(麦粒肿)。证见眼睑红肿生疖,且有压痛,数日后红肿加重,出现脓点,终则溃破。严重者可出现眼睑红肿,耳前起粟,或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浮大滑数。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著。因本病容易复发,愈后需再连服此方4~5剂即可根治。
二、治结膜炎秘方(6首)
2.1茵陈防己汤
【来源】朱洪文,《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茯苓皮10克,茵陈、防己各12克,苡仁30克,防风、白芷各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鱼腥草30克,焦山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方解】本病为一种季节性过敏性眼结膜炎,其眼部表现类似中医的“目痒证”或“椒、粟疮证”等。《审视瑶函》中的时复证,所载症状也与此相似,多为双眼发病,常见于春夏季节,秋凉时好转。儿童及青少年中多见,中年偶有患者,其病愈后不留痕迹。一般认为是对热或某些物质过敏。临床上多以脾肺湿热,外夹风邪,即脾肺湿热夹风毒所致,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法。故方用茯苓皮、茵陈、防己、苡仁除湿利水;防风、老鹳草、乌梢蛇、地肤子疏风除湿;连翘、金银花、焦山栀、鱼腥草清热解毒;白芷祛风止痒。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之功。本方要因证而用,随证加减,其效始著。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
【加减】痒甚,加苦参12克;睑缘湿烂,体壮者,加石膏30克。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2.2祛风明目方
【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
【组成】荆芥穗、冬桑叶、密蒙花各6克,谷精草、夏枯草、甘菊花、连翘、黑山栀各9克,生甘草、竹叶各5克,煅石决明15克,桔梗、薄荷(后下)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风热,清肝火。
【方解】方中以荆芥、薄荷祛风疏邪;桑叶、菊花祛风明目;连翘、山栀、竹叶清热解毒;石决明、夏枯草清肝火,主目痛;谷精草、密蒙花明目退翳,主目赤肿;桔梗为使,甘草和中。诸药协同,外散风热、内清肝火,标本同治,功效颇著。
【主治】目暴赤肿,目矢畏光等。可用于急性结膜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2.3菊栀散热饮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甘菊花、焦栀子、黄芩、连翘、桑叶各6克,密蒙花9克,草决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降火,平肝退翳。
【方解】病势稍退,郁火未解。故方中以草决明、菊花、密蒙花、黄芩、桑叶清热祛风、退翳明目;连翘、栀子清热泻火。诸药协用,共奏清热降火,平肝退翳之功。
【主治】眼红迟迟不退,羞明流泪,涩痒并重之沙眼性结膜炎,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单纯性角膜炎等。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2.4清解汤
【来源】罗成仁,《千家妙方·下》
【组成】赤芍、川芎、郁金、蒺藜各18克,蝉蜕、莪术、茯苓、黄芩、前仁、花粉、丹皮、焦山楂、神曲各12克,芦根、夏枯草各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活血。(缺主治和方解)
三、治角膜炎秘方(7首)
3.1金黄汤
【来源】俞庆福,《江西中医药》(1)1988年
【组成】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珠8克,急性子、菟丝子各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用法】每剂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日服2次。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功用】清肝补肾,明目退翳。
【方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浅层型相当于祖国医学中“聚星障”或“花翳白陷”,深层型者相当于“混睛翳”范畴。多属实证热证,可挟湿挟风,伤津劫液。方中重用金果榄、黄精清热解毒、益气滋阴,有抗病毒作用;密蒙花、谷精珠清肝疏风,明目退翳;急性子行瘀散结,促进炎症吸收;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养肝明目,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炙甘草益气清热,解毒和药。诸药协同,共奏清肝补肾、明目退翳之功,其效颇著。
【主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加减】伴口苦咽干、脉弦数等肝火炽盛者,加木贼草、蝉蜕、钩藤;口渴欲饮、便秘、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者,加生地、生首乌、知母;兼畏光、流泪、头痛等风热证者,加蔓荆子、金银花、白芷;纳差、便溏、舌质淡,脉缓细者,加苍术、芡实、法半夏;合并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瞳仁干缺症),加寒水石、泽泻、生地;病情复发或迁延不愈者,加肉苁蓉、沙苑子或炙黄芪等扶正以祛邪。
【疗效】治疗62例,其中浅层型22例中,痊愈20例,显效2例;深层型40例中,痊愈2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达100%。随访2~8个月,未见1例复发。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西药治疗)。
3.2红肿翳障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15克,赤芍、密蒙花、赤石脂、夏枯草各10克,白芷、焦冬术、川芎各6克,石决明25克(先煎),细辛3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清热,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方解】证属肝肺风热壅盛,故方用石决明、密蒙花平肝清热,退翳明目,是治目赤翳障的主药;辅以生地、赤芍、川芎滋阴活血,退赤明目;佐以白芷、细辛祛风止痛;夏枯草、黄芩清肝散结明目;赤石脂收敛生肌,对久治不易愈合的角膜溃疡有促进愈合之功;焦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本方标本兼顾,药性平和,适用于男女老幼,是治疗各种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主方。
【主治】角膜炎,角膜溃疡。
【疗效】屡用效佳。
3.3消毒饮
【来源】石守礼,《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2克,夏枯草、赤芍、蒲公英、菊花各15克,钩藤30克(后入),蝉衣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方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医称“聚星障”,病于黑睛、肝经风轮。方中柴胡、蒲公英、薄荷等药,能抑制单疱病毒,故对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效果。因此方中重用肝经之品柴胡、夏枯草、薄荷、菊花,剂量用得较重,谓之“重兵镇寇”,确属心得。钩藤、蝉衣祛风散风;赤芍凉血活血;蒲公英、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协同,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后期用养阴退翳,养阴药用之得当。本病属热,热伤津液,灼津成瘀,脉道因之瘀滞,目失血养,翳成难消,石氏用养阴,有增水行舟之意,有疏通脉道之妙,再加退翳木贼草,蒺藜,相得益彰。
【主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加减】口干咽燥或咽痛,加天花粉、麦冬;充血严重或角膜有新生血管,加丹皮;小便赤涩,加木通;大便燥结或前房积脓,加大黄、芒硝;当充血减退,可逐渐增加养阴退翳药,如当归、生地、白芍、玄参、木贼、白蒺藜等。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而且角膜病后遗留的云翳也较少较薄。
3.4金银花解毒汤
【来源】庞赞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桑皮(蜜炙)、蔓荆子、龙胆草各4.5克,黄芩、生川军(后下)、天花粉各9克,枳壳3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本方系庞氏家传验方。方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龙胆草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肝经之风热;生甘草解毒和中。加用枳壳、大黄(生川军)通腑泄热;加用天花粉,既取排脓去腐之功,又有养阴生津之妙,热毒壅盛,易有灼津成痰,不通则痛,在此一味天花粉,又助止痛之功。制方之妙,用药之精,可见一斑。
【主治】角膜实质炎。
【疗效】治疗20例,疗效满意。
3.5青芷四物汤
【来源】邹有林,《千家妙方·下》
【组成】大青叶50克,白芷、当归、生地、川芎各15克,赤芍、白芍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凉血。【主治】树枝状角膜炎。
【加减】肝热症状显著者,加黄芩、金银花;畏光流泪、疼痛(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者,加防风、荆芥等祛风药;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阴虚症状明显者,加元参、天冬;恢复期可加退翳明目药蝉蜕、丹参等。
【疗效】治疗30余例,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顽固性角膜炎,运用西药效果不佳者,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3.6银翘解毒汤
【来源】朱洪文,《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丹皮、板蓝根、蝉衣、焦栀子、荆芥、大青叶、桔梗、木通各10克,芦竹根3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方解】本病类似中医的“聚星障”,多因肝经血热毒邪为患。治宜祛风清热解毒。方中金银花、连翘、荆芥、蝉衣祛风清热,蝉衣尚可退翳明目;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焦栀子、芦竹根、木通清肝经实热;桔梗为舟中可楫之剂,载药上行达表,全方共呈清热解毒、退翳明目之效。
【主治】病毒性角膜炎。【疗效】验之临床,均获良效。
3.7解毒汤
【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各12克,蝉衣、白蒺藜各10克,干地黄15克,防风、白芷、黄芩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明目。
【主治】病毒性角膜炎。一般为急性,怕光、流泪、刺痛,视力下降,角膜有些呈水疱形成;一般为点状丝状及地图状为多。
【加减】如患者气血欠佳,可加太子参32克,首乌15克,或当归、鸡血藤;如阴虚及阳虚,可加入旱莲草、麦冬、补骨脂,或熟附子等补阳之品,视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对上方化裁。此外,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每支2毫升,隔日1次,以增强对病毒之抵抗力,疗效很好,如久病角膜翳斑不退,可用配装之复方熊胆水,每日2次。因熊胆水有退翳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
【疗效】多年来结合用转移因子肌肉注射获得佳效。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四、治角膜溃疡秘方(3首)
4.1红肿痛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柴胡、黄芩、赤芍、川芎、夏枯草各6克,生锦纹12克,苏薄荷5克,木贼草、枳壳各9克,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火解毒,活血行瘀,清肝明目。
【方解】方中以柴胡、黄芩、夏枯草、木贼草清热泻肝;生锦纹、枳壳泻热行滞以助清热泻肝之力,为本方主药。川芎、赤芍活血凉血而退赤;薄荷清头目风热;生地滋阴凉血,诸药协同,共奏泻火解毒、活血行瘀,清肝明目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红肿赤痛,眉棱骨痛,羞明流泪眵多,腑气不通。证属肝胆实火之角膜炎、角膜溃疡。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4.2治蟹珠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党参、赤芍各10克,生石膏15克,桔梗、甘草、细辛各3克,黄芩、远志各6克,防风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降火,益气活血,祛风止痛。
【方解】本病起病急剧,急宜泻肝经实火,痛消珠平,重在扶正祛邪。方中以石膏、黄芩清肝肺之热而降火;党参、赤芍益气活血以扶其正;用防风、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甘草和中;远志宁心安神;桔梗载药上行。本方补泻兼施,标本兼顾。然临床用药,可随证加减,各有侧重,方证相符,其效始显。
【主治】蟹珠证(邪正俱虚),起病急剧,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肿痛难忍。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4.3消炎解毒汤
【来源】张林卿,《千家妙方·下》
【组成】赤芍、黄芩、桑叶、菊花、丹皮、花粉、泽泻、车前子各9克,金银花、连翘、玄参各12克,蒲公英15克,薄荷4.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肝清热。
【方解】本病多由风热毒邪侵犯风轮,肺、肝之火内炽,上乘于目而成。一般所遇多呈肝经郁热,以实证者居多。方用蒲公英、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丹皮凉血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消炎及抑制病毒作用;加用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对睫状充血有显著消退功能。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二法合理应用,不仅退红快,而且对局部病灶的好转和消失均效佳。辅以桑叶、菊花、薄荷疏散风热、明目止痛;花粉、玄参滋阴降火;泽泻、车前子利尿泄热。诸药协同,有调节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消除病毒和炎性产物,改善角膜营养,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因而收效甚捷。
【主治】树枝状角膜溃疡。
【加减】如结膜充血显著,加龙胆草、栀子各9克;胸闷、胁痛,加青皮、香附各9克;头痛、目胀,加生石决明、真珠母各15克;睫状充血明显,加桃仁、红花各6克;便秘,加生大黄8克。本方适用于实证患者。若久病气虚,或年老体弱,溃疡久不愈合,上方宜加党参、生地、白术、当归等,酌去苦寒之品。
【疗效】治疗38例,平均疗程为15天,均获痊愈或基本痊愈。
五、治巩膜炎秘方(1首)
5.1退红良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龙胆草、甘菊花、焦栀子、密蒙花、连翘、桑叶各6克,生地15克,夏枯草5克,黄芩3克,草决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泻火,滋阴清热,退翳明目。
【方解】方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夏枯草、炒栀子清肝泻郁火以助龙胆草之力,为主药;生地滋阴凉血,防火邪伤阴,为辅;黄芩、连翘清肝解毒;草决明、密蒙花清肝退翳明目;桑叶散风清热、退翳明目;甘菊花平肝清热,退翳明目。诸药协同,共奏清肝泻火、滋阴清热、退翳明目之功,功效颇著。
【主治】肝胆火盛之头痛目赤,口苦舌红。可用于巩膜炎、单纯性青光眼、单纯性角膜溃疡、色素膜炎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
六、治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秘方(3首)
6.1补肝散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车前子(包煎)、黄芩各9克,羌活6克,细辛3克,玄参、茯苓各9克,党参、防风各6克,生石膏15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功用】祛风清热降火,益气扶正,清肝明目。
【方解】肝肾不足,外受风邪。方中羌活主散肌表游风;防风祛风而不燥;细辛散风祛寒、通窍止痛;党参益气健脾而扶其正,为本方主药;辅以石膏清热降火;黄芩清热燥湿,兼有清肝明目之力;佐以玄参滋阴润燥清热;车前子利尿渗湿、清肝明目。本方祛风而不燥,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补泻兼施,以泻为主,功效颇著。
【主治】视物昏蒙、变色,视一为二。可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病变、眼肌麻痹、早期白内障等。
【疗效】多年使用,确有良效。
6.2滋阴活血汤
【来源】阮永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山药、熟地、茯苓、泽泻、枣皮、丹参各15克,丹皮、川芎、当归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利水、滋阴明目。
【方解】方中以丹参、川芎、当归活血化瘀;丹皮凉血活血;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熟地滋阴益肝;枣皮清心宁神。诸药协同,共奏活血利尿,滋阴明目之功。
【主治】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加减】水肿严重,茯苓加倍,并加车前子、猪苓或赤小豆;水肿消退有渗出,酌加昆布、海藻、夏枯草;恢复期,加强清肝明目,选用石斛、菊花、枸杞子、青葙子、决明子、木贼草;失眠,加夜交藤、远志、枣仁;眼酸胀痛,加白芷、蔓荆子。
【疗效】治疗43例(53眼),结果痊愈41眼(占77.36%),显效7眼(占13.20%),进步3眼(占5.66%),无效2眼。总有效率为96.22%。服药最少13剂,最多47剂。视力好转最早3天,最迟13天。
6.3中变一号方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枸杞子、菊花各9克,熟地、生地各12克,山萸肉6克,淮山药15克,丹皮6克,茯神12克,泽泻6克,柴胡5克,当归9克,五味子5克,炒白术9克,猪苓12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肝益肾,健脾利水。
【主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水肿期。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多获良效。
【附记】又本病渗出期用中变二号方:枸杞子、菊花各9克,熟地、生地各12克,山萸肉6克,淮山药15克,丹皮6克,茯神12克,泽泻6克,柴胡5克,当归9克,五味子5克,红花、桃仁各9克,川芎6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补肝益肾,活血化瘀。故用之多效。
又本病恢复期(视力在1.0以下者)用中变三号方:柴胡5克,党参、炒白术各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青皮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9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疏肝理气、补养气血。故用之效佳。
七、治网脱术后秘方(3首)
7.1网脱一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生地、熟地各12克,枸杞子、菟丝子各9克,淮山药、茯苓、猪苓各15克,泽泻9克,车前子30克(包煎),炒白术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补肝肾,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裂孔已封闭,但视网膜仍有积液,伴有肝肾两亏症状。症见头晕,腰酸背痛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7.2网脱二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陈皮5克,制半夏、党参、黄芪、当归、炒白术、苍术各9克,茯苓、猪苓各15克,泽泻9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健脾,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裂孔已封闭,但视网膜仍有积液。但伴有脾胃虚弱症状,症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见大便溏薄。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7.3网脱三号
【来源】夏贤闽,《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葛根各15克,当归、白芍各9克,熟地12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9克,茯苓15克,泽泻6克,枸杞子、炒白术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肝肾,补气血,健脾胃,利水明目。
【主治】视网膜剥离手术后已愈,但视力增加不明显,黄斑部有变性。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很好。
【附记】网脱术后患者不少,但视力恢复有的不理想。笔者试治自己,确有一定效果,后用治多人,效果亦佳
八、治虹膜睫状体炎秘方(4首)
8.1和营化痰汤
【来源】邹菊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玄参、金银花、姜半夏、猪苓、茯苓各12克,生地、陈皮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先煎)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营泻火,化痰养阴。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和全葡萄膜炎。
【加减】热重者,加龙胆草9克;关节酸痛,加海风藤30克;房水混浊较甚,加炒苦参、金樱子各9克。
【疗效】治疗22眼,结果痊愈12眼,好转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为86.40%。
8.2泄热祛风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酒大黄、酒黄芩、栀子、荆芥、川芎各10克,防风5克,麻黄、甘草各3克,滑石、青葙子各12克,茺蔚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泄肝热,祛风止痛。
【主治】瞳孔紧小症(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疗效】屡用效佳。
8.3开窍明目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茺蔚子、青葙子、熟地、云苓各15克,川芎、盐知母、寒水石各12克,石菖蒲、盐黄柏、丹皮、泽泻、山萸肉、川羌活各10克,防风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开瘀,滋阴清热。
【主治】瞳孔干缺症(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疗效】屡试屡效。
8.4二防解毒汤
【来源】祁宝玉,《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防风、防己、盐知母、盐黄柏、羌活、甘草、丹皮各6克,黄连末3克(冲服)、白芷、生地、蔓荆子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散风邪,清热解毒。
【主治】渗出性色素膜炎。
【加减】色素膜炎症状明显,渗出较多,眼底有大量色素,可加凉血活血之品如丹皮、赤芍、红花等;清热利湿药如萆薢、茯苓等;慢性期,可加桑寄生、太子参,去黄柏;接近痊愈,可加补气滋阴软坚之品如玄参、川石斛、生黄芪、浙贝粉、花粉等。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有效。本方所治之病,难度较高。治疗中均停用或减量激素未见反跳,且均能顺利地撤除激素而告愈,有些曾以免疫抑制剂也不能控制病例,应用本方亦愈。
九、治视神经萎缩秘方(5首)
9.1韦氏逍遥散验方
【来源】韦文贵,《医话医论荟要》
【组成】柴胡、当归身、焦白术、炙甘草、丹皮、焦山栀、甘菊花各6克,白芍、枸杞子各9克,茯苓12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郁,清热养血,平补肝肾。
【方解】凡外感热病后或七情内伤、肝失调达所致视神经萎缩等病症,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治宜抓住解肝郁、开玄府、调补气血、升清益阳这几个环节而制定本方。本方系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加减化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始定。经临床验证,疗效很好,特别是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皮质盲的血虚肝郁证,经20余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更为满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茯苓、白术、甘草补脾调中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石菖蒲开窍宁神明目;枸杞子养血益精明目;丹皮、栀子活血散瘀,清热除烦;甘菊花疏风清热,凉肝明目;诸药使用,协同配合形成一体,当归补血活血,补中有行;白芍养阴柔肝、酸敛育阴,二药配合,补中有调。柴胡得归芍之配则不致升阳散发太过而解郁舒肝之能更彰。焦白术、茯苓、甘草之益气得柴胡之升阳则可使清阳上注于目;得归芍之养血则使气血调和。丹皮、栀子清热除烦,配菊花则能透泄余热;配柴胡可宣解郁热。菊花、枸杞清肝养肝而明目,与柴胡、白芍协同则使清肝养肝寓于疏肝柔肝之中。在以上诸药疏肝、理气、养血、益气等作用基础上,石菖蒲芳香开窍,巧启其机,可谓本方画龙点睛之处。
【主治】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视神经视网膜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天内)、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玻璃体出血(近似中医暴盲)等眼底诸疾,除眼科症状外,凡是情志抑郁、头目眩晕、余热未尽而见口渴或苦,心烦、急躁易怒,或肝风内动,手足抽搐,肢体屈伸不利、痿软,脉弦数或弦细,苔白舌微红者,均可加减应用。
【加减】视神经萎缩(肝郁气滞型),如兼肝肾精亏者,配用明目地黄汤;兼脾胃不足,气血虚弱者,配用益气聪明汤;患儿兼先天不足,配用四物五子汤(即四物汤加五味子、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后天虚弱、脾胃不足,合以八珍汤加减;兼服石斛夜光丸(中成药)更佳;因头部外伤所致,加丹参、丝瓜络、归尾、菟丝子、覆盆子等;热病神昏、肝风内动之后仍有手足屈伸不利或强直者,可选加全虫、僵蚕、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炒杜仲、桑寄生、川断、怀牛膝等。皮质盲,肺胃阴伤,可加石斛、麦冬、芦根、生石膏;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可加全虫、钩藤、荆芥、防风、蝉衣等;手足痿软,加用健步虎潜丸,每获良效。球后视神经炎,若余热尚存,肝风未熄,四肢抽搐拘挛者,可加羚羊角(或生石决明)、全虫、僵蚕、钩藤、桑叶;起病急骤而致暴盲者,重用石菖蒲;先天不足者,亦可合四物五子汤。视神经视网膜炎,若见视网膜水肿明显者,选加车前子、茯苓、木通、赤小豆、泽泻、通草、地肤子等;视网膜渗出难以吸收,常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者,加丹参、归尾、牛膝、丝瓜络;有眼底出血者,加阿胶、地榆、白芨、茅根、仙鹤草等;陈旧性出血久不吸收者,加丹参、三棱、莪术等。总之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证相符,其效必著。
【疗效】临床屡用,只要证属“肝郁气滞”或“血虚肝郁”者,疗效十分显著。
9.2钩藤蚕蝎汤
【来源】刘云,《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钩藤(后下)、金银花、连翘、生地、丹参、当归各10克,僵蚕、全蝎、石菖蒲、红花各6~9克,枸杞子、黄芪各15克(此为10岁小儿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活血,益气开窍。
【主治】视神经萎缩。
【疗效】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38例(60只眼),结果显效26只眼,有效23只眼,无效11只眼。总有效率为81.67%。
9.3四子和血汤
【来源】庞万敏,《千家妙方·下》
【组成】枸杞子、五味子、茺蔚子、车前子、熟地黄、山药、云茯苓、当归、丹皮、菊花各10克,赤芍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肝活血,滋阴明目。
【主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加减】口干,加寸冬、花粉各10克;头痛,加川芎6克;咽痛,加山豆根10克,甘草5克,桔梗10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0克;失眠,加炒枣仁10克,合欢花10克;便秘,加火麻仁30克。
【疗效】治疗9例(13只眼)、结果痊愈2只眼(视力提高1.0以上,视野正常),显效4只眼(视力提高4行以上,视野扩大20°),进步6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视野扩大),无效1只眼。
【附记】临床上用本方加减应用,治疗眼底退行性病变,亦具有良好效果。
9.4菊花明目汤
【来源】周北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菊花24克,酒黄芩12克,酒生地、赤芍、知母、决明子、玄参各9克,丹参6克,川芎3克,犀角粉0.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滋阴。
【主治】急性视神经炎(暴盲)。
【加减】病变初期,加防风、金银花;静脉扩张迂曲显著,加桃仁、红花;视盘周围有白色渗出物,为风邪挟湿,加苡仁、云苓;后期将愈时,加当归、黄芪。
【疗效】治疗21例,14例为双眼,7例为单眼。结果痊愈13例(视力恢复1.2以上)。有效7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总有效率为95%,其中痊愈率为61.9%。疗效最短8天,最长113天,平均30天。
9.5益气活血汤
【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淮山药、茯苓各15克,丹参10克,毛冬青、山萸肉、黄精各15克,紫河车25克,补骨脂、女贞子各15克,栀子、菟丝子、当归各10克,首乌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主治】外伤性或其他非压迫性视神经乳头萎缩。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
十、治角膜软化症秘方(1首)
10.1归芍八味汤
【来源】庞信清,《辽宁中医杂志》(3)1984年
【组成】当归、白芍、枳壳、槟榔、莱菔子、车前子、甘草各3克,金银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脾胃,清热消翳。
【方解】眼病以调理脾胃为主,以清热消翳为辅,是庞氏的独到见解。脾胃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而不明。方中枳壳、槟榔、莱菔子和胃消食;车前子、甘草健脾燥湿明目;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翳。通过健脾以达到益气养血及补益肝肾,从而恢复视力。脾胃虚弱,须予补益;饮食难化,宜予消导,二法合一,则脾运健而食滞化。重在调理脾胃,既不补之,也不攻之。本方既不过寒,也不过热,药性和平,配方得当,用之方便,故取效颇捷。
【主治】角膜软化症(疳疾上目),证见白睛淡红,眼珠干燥,黑睛混浊不清。树枝状角膜炎(风轮下陷翳),证见白睛红赤,风轮生翳,形如树枝。小儿青盲(小儿皮质盲),高热之后,不能视物。
【加减】羞明流泪,红眼较重,大便干燥,加蒲公英12克,黄芩9克,花粉6克,龙胆草3克;发热、喘咳、气促(并发肺炎),减轻当归、白芍各1.5克;加蒲公英12克,瓜蒌9克,桔梗4.5克,川贝母4.5克,黄芩6克;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即腹部症状较重,加苍术、白术各5克,蒲公英9克,黄芩6克;泄泻不止、四肢发凉,加炮姜、吴茱萸各5克,附子3克,白术6克。1岁以下小儿加减剂量酌减。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十一、治泪囊炎秘方(4首)
11.1清热宣肺汤
【来源】夏绩恩,《四川中医》(11)1990年
【组成】炙麻黄、杏仁、桔梗、菊花、密蒙花各3克,生石膏9克,皂角刺、白芷各6克,木贼草4克,炙甘草2克(1岁以下小儿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宣肺,排脓解毒。
【方解】肺主气,司呼吸,主宣肃,开窍于鼻,本病多因鼻泪管阻塞不通所致。故方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加皂角刺、菊花、木贼草、密蒙花、白芷排脓解毒。从肺论治,亦收良效。
【主治】泪囊炎。
【疗效】治疗1例9个月女婴泪囊炎,服药19剂而告愈。追访年余,未复发。
11.2止泪汤
【来源】潘开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2克,车前子,菟丝子(包)、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北细辛3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益肝肾,祛风止泪。
【方解】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促进循环,促进细胞生长;菟丝子滋补强壮,调整内分泌功能;女贞子、枸杞子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车前子与菟丝子,熟地相伍,对迎风流泪的治疗有协同作用;白芷与细辛芳香通窍,为治眼迎风泪下之要药;川芎引药上行;菊花清肝明目。诸药配伍,共奏补益肝肾、祛风止泪之功。
【主治】流泪(冷泪)症。
【疗效】治疗流泪30例,全部有效。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年,服药最多25剂,最少5剂,一般在10~15剂即效。未用其他药物。
11.3见风流泪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生石膏20克,黄芩、瓜蒌仁、白菊花各6克,细辛3克,车前子10克(包煎),焦栀子5克,川黄连3克,羌活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降火,清肝止泪。
【方解】心肺有热,兼挟风邪。故方用生石膏、焦栀子、川连清热降火、止泪为主药;辅以羌活、菊花、细辛疏风平肝清热;佐以黄芩清热燥湿而止泪;瓜蒌仁清火化痰、润肺下气而通便;车前子利尿渗湿、清肝明目。诸药协用,共奏清热降火、清肝止泪之功。
【主治】眼流热泪。可见于巩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疗效】临床屡用,每收良效。
11.4平肝止泪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川芎、木贼、荆芥、防风、羌活、白菊花各6克,生石膏12克,草决明24克,蝉蜕、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止泪,平肝清热。
【方解】肝经风热壅盛,故方用荆芥、防风、羌活、木贼、蝉蜕疏风清热止泪为主药;生石膏清热降火;草决明、白菊花清肝肺之热止泪为辅助药;川芎活血破瘀、退赤止痛;甘草和中。配合为用,共奏祛风止泪、平肝清热之功。
【主治】流泪。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中。
【疗效】屡用效佳。
十二、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秘方(3首)
12.1益肾谷精汤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
【疗效】治疗19例(38眼),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视野扩大30度以上)5例10眼;进步(视力提高2~3行,视野扩大20~30度)7例14眼;好转(视力提高2行以下,视野扩大20度以下)3例6眼。总有效率为78.9%。
12.2夜明八味汤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熟地、云茯苓、苍术各12克,丹皮、山药、山萸肉各9克,泽泻6克,肉桂3克,附子1.5克,夜明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肾壮阳。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服用,多获良效。
12.3健脾升阳益气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当归、茯苓、石斛、苍术、夜明砂、望月砂各9克,陈皮、升麻、银柴胡、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养血。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证属先天不足、脾阳不振型)。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9克;心悸怔忡,加远志、枣仁各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莱菔子、麦芽、焦曲、山楂各9克;大便溏,加吴茱萸9克,干姜4.5克。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十三、治眼外伤秘方(4首)
13.1祛风散瘀汤
【来源】黄仲委,《四川中医》(12)1986年
【组成】羌活5克,防风10克,白蒺藜、夏枯草各12克,赤芍、生地、玄参、虎杖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散瘀。
【主治】眼外伤。
【加减】若白睛混赤、疼痛、畏光流泪,加龙胆草10克,密蒙花12克,野菊花15克;若黑睛生翳,加蝉蜕5克,木贼12克;若内外眼出血,加桃仁12克,红花、生蒲黄各10克;若瘀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或再加陈皮7克,法半夏12克;若眼睑下垂,加白附子、僵蚕各10克。
【疗效】治疗眼外伤17例,全部治愈。其中6例角膜炎、角膜溃疡,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6例虹膜炎,前房出血,平均6天治愈;2例黄斑出血,平均22.5天治愈;2例上睑下垂,平均9.5天治愈;巩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1例17天治愈。
13.2活血明目饮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当归、赤芍各9克,红花、五味子、龙胆草、蝉蜕各6克,菊花、草决明、蒲公英、木贼各12克,苏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通经,化瘀,明目。【主治】眼球挫伤。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6剂即愈。
13.3通络活瘀汤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当归、赤芍各12克,桃仁、红花、丹参各9克,苏木、青葙子各15克,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通络活瘀。【主治】外伤性角膜内皮血染症。
【疗效】治疗多例,略作加减,均获痊愈。
13.4活络明目饮
【来源】齐强,《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赤芍、川芎、生蒲黄各9克,当归、茺蔚子各12克,黄芩、炒山栀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引血归经。【主治】眼外伤玻璃体出血并发白内障。
【疗效】屡用多效。
十四、治眼底出血症秘方(5首)
14.1槐花侧柏汤
【来源】石守礼,《新中医》(3)1990年
【组成】槐花、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生蒲黄、连翘、生地、白芍各15克,炒荆芥、焦栀子各10克,茜草、黄芩各12克,小蓟、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化瘀。
【方解】眼底出血,多责之于肝肾,因目为肝之窍、瞳神为肾所主,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相火易动,火妄动则易致血热;怒气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上炎,灼伤脉络,致血溢络外,或胃火上燔,或肝郁瘀阻,逼血于外所致。归之多因火邪犯血,血热妄行而致。本方由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槐花,侧柏叶、山栀子、小蓟、茅根、连翘、黄芩清热凉血止血;生地、白芍、旱莲草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炒荆芥收敛止血;茜草、生蒲黄、三七粉行血祛瘀。据现代药理研究,槐花及连翘中含有丰富的芦丁,它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降低血压以及止血之作用。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眼底出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病中。
【加减】胃纳差,加炒白术;便秘,加大黄;血压高者,加益母草、川牛膝;视网膜有水肿者,加车前子;出血吸收后,减白茅根、小蓟、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当归、玄参;出血渐吸收,有机化物或有硬性渗出时,减焦栀子、侧柏叶、荆芥,加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疗效】治疗30例(32眼),结果出血完全吸收者20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5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7只眼);出血大部分吸收者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各3只眼);出血不见吸收或反复出血者6只眼(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出血者5只眼,黄斑出血1只眼)。治愈好转率为81.25%。在出血吸收之病例中,服药剂数最少为10剂,最多为310剂,5例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中,只有1例吸收,且服药剂数最多。32只眼经治后视力几乎都有提高,最好者视力由指数/1尺增加到1.0,而且有些患者的未出血眼经过治疗后,视力也有所提高,说明中药确有增视之作用。
14.2生蒲黄汤
【来源】陈达夫,《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蒲黄25克,旱莲草、藕节各30克,丹参20克,丹皮、生地、郁金各15克,荆芥炭、山栀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灌瞳红,多因血热妄行,不得循经所致。故方中用蒲黄、旱莲草、藕节、荆芥炭凉血止血;丹皮、山栀清血中郁热;丹参、生地、川芎养血活血,可使肝血得养,止血而不留瘀;郁金疏肝行气,清心凉血;甘草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协同,具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用于眼内出血症,有肯定疗效。
【主治】血灌瞳仁。适用于眼内出血症。
【加减】热象偏重者,加元参、茅根、侧柏叶、茜草炭;出血多者,加仙鹤草,血余炭、百草霜;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心脾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如果心肝两经热邪极重,可合犀角地黄汤。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14.3排血汤
【来源】陈国秀,《中医杂志》(10)1990年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芩各12克,景三七30克,生地、金银花、丹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消肿止血。
【方解】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热凉血兼祛瘀止痛。伍以川芎活血行滞;当归补血和血;景三七、丹参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丹皮清热凉血;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眼内出血(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中医称之为“血灌瞳仁”。
【加减】临床运用,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热甚者,加茅根、大小蓟一类;寒者,加温中散寒的肉桂、炮姜,并能促进血行;阴虚者当滋阴养血以固本;若舌质深红发紫或见紫斑点者,须伍以桃仁以强化逐瘀之力。
【疗效】治疗20例21只眼,结果显效14只眼(占66.6%),有效6只眼(占28.7%),无效1只眼。总有效率为95.3%。治疗时间最短为2周,服药8剂,最长为6周,服药24剂。一般病情较轻或初患病者,治疗1周即可见效。
14.4眼底出血方
【来源】李儒珍,《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①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仙鹤草、紫珠草、生地黄、白茅根各15克,林子尖、地榆炭各10克,阿胶珠、白芨各15克,白芍10克,生藕节30克,女贞子15克,炙甘草10克。②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田七末3~5支,益母草12克,仙鹤草、白芨各15克,浙贝母、夏枯草各12克,炙甘草3克。③北黄芪、党参、五灵脂、生蒲黄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田七末3~6支,丹参15克,枳实、五倍子、透骨草各12克,牡蛎30克(先煎),海藻10克,玄参15克。
【用法】随证选用一方。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①益气健脾,凉血止血;②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明目,凉血止血;③补气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血。
【主治】眼底出血症。一般乃眼底由于老年动脉硬化或青年视网膜反复出血之血热妄行所致。辨证论治,区分3期用药:眼底前期出血(多由于肝火血热上炎,脾虚失运,脉络不通等)用方①;眼底中期出血,一般在经过方①疗程3~4周,治疗效果欠佳,即转入中期,可选用方②;眼内后期出血可用方③。
【加减】方①和②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附记】临证应用,应随证选用。用方①可连服2~3周,出血即行停止、吸收、视力进步。若证转中、后期可选用方②或方③,用之多效。
14.5止血化瘀汤
【来源】莫继馨,《新中医》(6)1987年
【组成】当归、炒丹皮、炒白芍、白芨、黄芩、连翘、侧柏炭各6克,炒荆芥3克,决明子、旱莲草、生地、夜交藤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方解】本方是已故名老中医莫维馨治眼底出血诸症的经验方。系根据数十年眼科临床经验创制而成。方中生地、丹皮、白芍、当归、侧柏炭、荆芥炭、旱莲草等七药为不易之品,此七药既可止血,又可行血,可谓动静结合,深得配伍之妙。黄芩、连翘、决明子,清热泻火;夜交藤、白芨,养血、活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
【加减】服药后到出血停止,视力开始好转时,加大蓟炭6克,桑寄生10克。用治各种眼底出血的加减:外伤性出血,每用刘寄奴、川续断;高度近视继发黄斑部出血,佐以桑椹子、枸杞子、熟地易生地;糖尿病眼底出血,酌增淮山药、天花粉、首乌、玉竹、黄精;视网膜静脉血栓,配合丹参、川芎、王不留行;妊娠毒血症眼底出血,选加桑寄生、双钩藤、半枝莲。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赵经梅临床验证效佳。
十五、治白内障秘方(5首)
15.1乙癸同治方
【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
【组成】细生地、冬桑叶各12克,蝉衣5克,肥知母(盐水炒)、炒丹皮各6克,甘菊花、谷精草、黑芝麻、云茯神各9克,石决明15克(打碎)、石蟹3克(水磨开水送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散风退翳。
【方解】方中生地黄、丹皮、知母滋阴降火;桑叶、芝麻祛风明目;蝉衣、菊花散风去翳;石决明清肝热,除内障;谷精草明目去翳;石蟹主青盲,茯苓益心气。本方凉血泄热,尤有明目退翳之专长。
【主治】目生翳障。可用于早期白内障。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验证3例,2例获临床治愈,1例好转。
15.2养阴清热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熟地30克,生地15克,当归身、熟川军各9克,羌活、玄参、木贼草各6克,黄芩、木通、防风、炙甘草各3克,谷精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
【方解】方用熟地滋阴血、填精髓,阴虚而火升者,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降火;阴虚而刚者,以熟地之甘足以缓之;生地合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川军破瘀泻火,都是主药;木通、黄芩泻心肝之火,以助川军之力;针拨术后、风邪乘虚而入,用羌活、防风散头面之风邪而止痛;木贼草、谷精草祛风清肝、退翳明目;当归身有养血补虚、润燥通便之功,用以扶正。诸药协同、具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之功。
【主治】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者。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15.3熟地首乌汤
【来源】陆南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9克,玄参12克,灵磁石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明眼目。【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加减】心悸失眠,加茯神12克,远志4.5克;咳嗽,加杏仁6克,北沙参9克,桑白皮6克。
局部采用冰香散揉眼,方用黄柏、黄连、防风、蝉衣、山栀、白芷、羌活、薄荷、川芎、黄菊花、荆芥、当归、大黄、赤芍、连翘、木贼草各3克,黄芩4克。煎水2次,煎浓汁去渣,再投入制甘石60克,在日光下晒干,再加入海螵蛸6克,荸荠粉9克,冰片7.5克,西黄0.6克,珠粉1.2克,熊胆0.6克,淡硇砂0.3克,朱砂、蕤仁霜各3克,麝香0.75克。共研极细末,1天内制成,以免泄气,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备用。
【疗效】治疗53例106只眼,结果显效32眼,有效16眼,稳定50眼,无效8眼。
15.4脉络清补方
【来源】袁彩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12克,枣皮9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
【疗效】治疗315例(574眼),总有效率为85.4%。一般治疗2~5个月。
15.5羚羊止障饮
【来源】左柏庆,《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羚羊角50克(研末),细辛45克,知母、人参、车前子各60克,防风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服4.5克,水一盅,煎至5分去渣,食后温服。
【功用】清肝明目,益气利水,祛风止痒。
【主治】初发不痛不痒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记】又老年性白内障用空青丸治疗有效。药用:空青3克,细辛、五味子、车前子各30克,知母、生地黄、防风各6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茶汤送服。
十六、治青光眼秘方(4首)
16.1青光眼三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石决明24克,白蒺藜、白术各10克,决明子15克,防风、羌活、蝉蜕、密蒙花、白芷各6克,细辛3克,生地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养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
【方解】阴虚肝旺,兼感风邪。故方中用石决明、白蒺藜、决明子平肝、清肝而明目,且有降眼压作用,是本方主药;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祛风止痛;密蒙花、蝉蜕疏风清热,兼有退翳明目之效;本方风药较多,易伤阴生燥,故用生地滋阴润燥明目;白术健脾燥湿而扶正气。标本兼顾。诸药配伍、共奏平肝清肝、疏风止痛、滋阴明目之功。
【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宽角型)、眼压在25~35毫米汞柱左右。伴有偏头痛、眉棱骨痛、眼胀,口干神烦,头晕耳鸣,时轻时重,时发时止等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16.2养阴平肝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炙鳖甲(先煎)、炙龟板(先煎)、石决明(先煎)各24克,桑叶、菊花、沙苑蒺藜(盐水炒)、制女贞子各10克,天麻3克,白芷、蝉蜕各5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养阴,平肝熄风,祛风止痛。
【方解】阴虚肝旺,兼挟风邪。肝阴虚则阳亢,肝阳上亢则头痛眼痛,故方用鳖甲、龟板滋阴潜阳;以石决明平肝潜阳而止痛;桑叶、野菊花、蝉蜕,平肝清热、散风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故古人有“肝虚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补之,更疗风热头痛”的记载;沙苑蒺藜、女贞子补益肝肾而明目;白芷祛风化湿止痛。诸药协同,既有育阴潜阳、平肝熄风之力,又有祛风止痛之效,标本兼施,故用之效佳。
【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急性发作(宽角型),伴头痛、眼胀。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6.3熄风止痉汤
【来源】黄佑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防风、羌活、白术、川乌、钩藤(后下)、白附子、姜半夏、郁李仁各10克,全蝎6克,羚羊角0.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
【方解】本方着眼于风,故方中以防风,川乌、羌活、白附子祛风止痛;钩藤、羚羊角平肝清热熄风;全蝎搜风通络;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加黄芪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姜半夏降气燥湿化痰、止呕;郁李仁润燥通便。诸药协同,共奏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原发性青光眼。
【疗效】治疗25例32眼,其中充血性青光眼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8眼,晚期青光眼6眼。治疗后视力提高5行以上、症状基本消除、眼压恢复正常者20眼(占62.5%),视力提高2行以上、症状改善、眼压稳定或偏高在25毫米汞柱以下者8眼(占25%),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87.5%。
16.4平肝健脾利湿方
【来源】陆南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石决明15克(先煎),杭菊花、泽泻、楮实子各9克,茯苓12克,苍术、白术、猪苓、陈皮各6克,桂枝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健脾、利水。
【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压偏高者。也可用于脾虚水湿上泛,以致视网膜轻度水肿者。
【疗效】治疗15例26眼,结合西药局部用药,结果疗效满意10眼,显效10眼,有效2眼(均为宽角型),无效4眼(其中2例房角部分黏连,1例为窄角型)。疗效观察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服药后见效为10~60天,平均29天。
十七、治角膜云翳秘方(3首)
17.1新老翳障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密蒙花、川楝子各6克,蝉衣、川芎、白菊花、羌活各5克,白蒺藜、当归身、地骨皮、木贼草各10克,薄荷3克,瓜蒌仁12克,生石决明20~25克,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石决明、白蒺藜、密蒙花、木贼草平肝清肝、退翳明目,都是本方主药;生地滋阴明目;川楝子疏肝理气、退翳明目,为辅助药;蝉衣、菊花、薄荷疏风散热、退翳明目;羌活祛风止痛;地骨皮、瓜蒌仁清上焦积热而润燥通便。脏腑通畅则气机转化,有利退翳明目。诸药协同、有滋阴活血、平肝疏风、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初愈,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尚未完全消退者,或角膜炎、角膜溃疡后,角膜有薄翳、斑翳。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良效。
17.2四物退翳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生地、白蒺藜各15克,赤芍、归尾、木贼草、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各10克,川芎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活血,退翳明目。
【方解】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后,服用寒凉药和祛风药较多,阴血不足,黑睛属肝,故翳凝难退,白睛属肺,脉络瘀滞,致白睛赤脉未消。故方用四物汤(生地、白芍、川芎、归尾)滋阴活血,行瘀退赤;加木贼草、白蒺藜、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以清肝、平肝、退翳明目。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活血、退翳明目之功。
【主治】球结膜充血未消,角膜溃疡初愈之角膜薄翳和角膜斑翳。对球结膜充血已消之角膜亦适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17.3加减拨云散
【来源】王修善,《王修善临证笔记》
【组成】生地、白蒺藜(炒)各9克,赤芍、归尾各6克,防风、枳壳、白菊花、焦栀子、桃仁泥、青葙子、蔓荆子各4克,木贼草、柴胡、川芎各3克,蝉蜕(去头足),酒黄连、红花各2克,生姜1片,蛇皮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空心服。
【功用】清热活血,祛风止痛,退翳明目。
【主治】云翳遮满黑珠,双目失明,伴头痛连脑,眼皮外青肿,羞明怕光,见光则痛剧。只要眼红肿疼痛,均可加减用之。
【加减】疼痛稍减,去青葙子,加车前子(盐水炒)9克,或加酒炒黄芩6克。守服即至痛止,红肿悉退,翳消止。
【疗效】临床实践既久,无不得心应手。
【附记】凡上症只要红肿疼痛,按照此方分量,随人大小强弱,斟酌加减施治,疼止肿消,云翳亦随之而退。若红肿俱退而云翳不退者,则无望矣!
十八、治眼肌麻痹秘方(2首)
18.1去痹汤
【来源】许吉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海风藤、络石藤各3克,制川乌(或制草乌)、炮山甲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驱风逐邪,通经活络。
【方解】病程短暂,谓之新病。方用天麻、僵蚕、地龙、全蝎搜风止痉;川乌祛风散湿;海风藤、络石藤、穿山甲通络。方中剂量虽轻,而疗效甚著。说明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临床用药亦同属此理。方中大辛之品,投之过重,恐有耗阴之弊。方中用药,恰到好处,故取效颇捷。
【主治】后天性眼肌麻痹。
【加减】烦躁失眠,加茯神、远志;孕妇,去山甲,加川断、苎麻根。
【疗效】治疗13例,其中单眼外肌麻痹5例,单眼动眼神经麻痹4例,单眼全眼神经麻痹4例。病程多在10天以内。皆服药2~4周而愈。
18.2培土健脾汤
【来源】庞赞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各9克,银柴胡、升麻、陈皮、钩藤、甘草各3克,全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各类眼肌麻痹及重症肌无力症。
【疗效】治疗眼肌麻痹13例14眼。结果治愈10例,有效3例。疗程6~40天,平均20天。
十九、治闪辉性暗点秘方(2首)
19.1舒络解痉汤
【来源】庞赞襄,《千家妙方·下》
【组成】吴茱萸、党参各12克,大枣2枚,干姜、半夏、桔梗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中散寒,益气通络。
【主治】闪辉性暗点。
【加减】虚寒重者,加附子、肉桂各9克;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羌活各9克;胁痛腹满者,加当归、白芍、青皮、枳壳、莱菔子各9克;口干欲饮,加麦冬、天花粉、乌梅各9克;眉棱骨痛,加夏枯草15克,荆芥、防风各9克;大便秘结,加番泻叶3~9克;大便溏,加苍术、白术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
19.2疏肝活络解痉汤
【来源】石守礼,《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柴胡、川芎各10克,白芷、当归、香附、菊花各12克,丹参、磁石、赤白芍、益母草、鸡血藤各15克,钩藤30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解痉止痛。
【主治】闪辉性暗点。
【疗效】屡用效佳。
二十、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秘方(3首)
20.1舒肝破瘀通脉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当归、白芍、银柴胡、茯苓、白术、羌活、防风、蝉蜕、木贼草各9克,丹参、赤芍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郁,破瘀行血,健脾通络。
【主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七情郁结者)。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枳壳、焦三仙各9克;大便溏,加苍术9克,吴茱萸6克;口渴烦躁,去羌活,加生石膏、瓜蒌各15克,麦冬9克,沙参12克。
【疗效】屡用效佳。
20.2育阴潜阳通脉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珍珠母各15克,山药、麦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丹参、赤芍、蝉蜕、木贼草各9克,枸杞子、白芍、沙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破瘀行血。
【方解】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阴虚阳亢者)。
【主治】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头痛眼胀,加钩藤、菊花各9克;心悸失眠,加远志、炒枣仁各9克;胸闷气结,加苏子9克,瓜蒌15克。
【疗效】屡用皆效。
20.3通络汤
【来源】柏超然,《千家妙方·下》
【组成】新会皮3~6克,甘菊花、毛冬青、紫丹参、酒炒黄芩各15~30克,粉葛根、生蒲黄(包)各9~15克,酒蒸大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祛风,活血通络。
【方解】视网膜静脉栓塞。
【主治】阳亢者,酌加生石决明、钩藤;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湿重者,酌加茶树根、绛香;血滞者,酌加当归、焙地鳖虫;后期以柔肝为主,重用丝瓜络、苏梗、何首乌、甘菊花、童桑枝、制扶筋等。
【疗效】治疗194例,结果痊愈176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达100%。服药最少者21剂,最多218剂,平均治愈天数为59天。
二一、治近视眼秘方(2首)
21.1桑螵蛸方
【来源】柏仲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螵蛸9克,覆盆子、菟丝子各15克,党参、白术各9克,怀山药15克,焦六曲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肾、固精。
【方解】方中桑螵蛸入肝肾经、益阴生精、功专收涩;覆盆子入肝肾经、益肾固精、补肝明目;菟丝子不温不燥,平补阴阳而补肾养肝;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助运;白术补脾燥湿;焦六曲消食和胃;怀山药益脾肾、培补先后天之本。诸药合用,健脾固肾涩精,补先天不足,精血充沛,神光发越而视远,可增强视功能,提高视力。本方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显著。对真性近视则能控制稳定,冀其视力提高。
【主治】青少年假性近视。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味。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21.2抗近视汤
【来源】柏超然,《上海中医药杂志》(1)1985年
【组成】糯稻根、石楠叶、锦鸡儿、截叶铁扫帚各15克,荠苧30克,炒麦芽、炒白术、炙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用】益肾健脾。
【主治】学龄近视。
【加减】肾虚者,加覆盆子、菟丝子、金樱子、山萸肉各6克;脾虚者,加谷芽、建曲、青葙子、北柴胡各5克。
同时配用外治——抗近视眼药(爵床、制炉甘石、光明子、九制玛瑙、麝香、冰片。共研极细末,备用)点眼,每日点1~3次。
【疗效】治疗学龄近视403例,有效率为72%,治愈率为53%。
二二、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秘方(2首)
22.1宁血复明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白芍、连翘、白茅根各20克,丹皮、茜草、旱莲草各12克,生地、藕节各15克,当归、女贞子各10克,川芎4克,甘草、三七粉(冲)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宁血,和营养阴。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加减】如大量出血,不能窥见眼底,加仙鹤草、陈棕炭、白芨等;若积血不散,须减少清热凉血药,酌加活血理气之品,如赤芍,郁金、香附等;头目胀痛,加生石决、夏枯草、白蒺藜;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口苦咽干,加玄参、花粉;梦多失眠,加枣仁,柏子仁;眼内呈增殖性视网膜炎,加昆布、海藻、海浮石、鹿角粉等。
【疗效】治疗27例34眼,结果显效(眼内出血全部吸收,视力增进5行)20眼,进步(眼内出血显著吸收,视力增进3~4行)9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85.29%。
22.2滋阴解郁汤
【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15克,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知母、沙参、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栀子、蝉蜕、木贼、黄芩、旱莲草各9克,赤芍、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益肾,壮水制火,凉血解郁。
【主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全身情况良好,出血仅限于视网膜。
【加减】口渴烦躁,加生石膏30克,瓜蒌15克;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焦曲,麦芽、山楂各9克;便溏、吞酸,加吴茱萸、苍术、白术各9克;反复出血,加汉三七3克,阿胶9克;出血日久不吸收,加苍术、白术、羌活、银柴胡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二三、治其他目疾秘方(7首)
23.1瞳仁散大方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熟地24克,丹皮、山萸肉各6克,薄荷5克,山药、茯苓、白菊花、泽泻、五味子各9克,灵磁石30克(打碎、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镇肝益肾,滋阴明目,活血祛风。
【方解】方以六味地黄汤加薄荷、菊花,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取其阴虚而神散,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薄荷轻清凉散上清风热,疏肝而不伤阴,下解郁滞而通玄府;菊花平肝祛风明目;加五味子以收敛耗散之精气;磁石以重镇安神,平肝明目,二者同用,有镇肝益肾滋阴缩瞳之效。诸药协同,共奏镇肝益肾、滋阴明目、活血祛风之功。
【主治】麻痹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瞳孔散大以及急性热病后双目青盲,肝风上扰之瞳孔散大。
【加减】兼头痛眼痛,加羌活、防风;眉棱骨痛,加蔓荆子、白芷;妇人月经不调,加香附、泽兰;痛经,加艾叶、木香。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23.2蒲银解毒汤
【来源】林义奎,《中医杂志》(3)1985年
【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赤小豆各18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各15克,连翘、丹皮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通壅散结。
【方解】眼眶蜂窝织炎,是眼科临床较严重的外障眼疾之一,多因风热毒邪,或肝脾之火上壅,气血凝滞不行所致。方中以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芍、丹皮、夏枯草,化瘀通壅散结。合之共奏清热解毒,消肿通壅散结之效。
【主治】眼眶蜂窝织炎。
【加减】外用三黄散(陈明生方):黄连、黄柏、大黄各等份,共研细末,酌以凉开水调敷患眼,每日二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3.3补气镇惊汤
【来源】路际平,《千家妙方·下》
【组成】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胆星各6克,远志、菖蒲、茯神、当归身、杭白芍、炒枣仁、半夏各10克,细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逐瘀,解痉化痰。
【主治】眼睑痉挛(眼睑跳动)。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一般7剂即效。
【附记】若因劳瞻竭视,视力疲劳而致双睑跳动者,可用“活血益气汤”,方为黄芪24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炒白术、枸杞子、蔓荆子、升麻各9克,柴胡6克,紫荆皮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效果颇佳。
23.4温肾益脾汤
【来源】李树勋,《千家妙方·下》
【组成】党参20克,黄芪、仙茅各25克,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各10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脾益肾。
【主治】眼睑下垂(眼肌重症肌无力型)。
【疗效】治疗7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23.5增液润燥汤
【来源】李纪源,《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元参、玉竹各20克,麦冬、党参各10克,乌梅、沙参、知母、地骨皮、白芍各15克,五味子、当归、天冬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主治】药物性角结膜干燥症。
【疗效】临床屡用,一般服30剂即可获愈。
23.6通脉明目汤
【来源】李纪源,《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尾、红花、山甲、木通、刘寄奴各10克,赤芍、桃仁、路路通各12克,水蛭4克,土元6克,地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童便或黄酒为引,日服2次。
【功用】通脉活络,逐瘀明目。【主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暴盲)。
【疗效】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23.7滋肾柔肝汤
【来源】白光中,《千家妙方·下》
【组成】熟地、山药各20克,枣皮、茯苓、丹皮、泽泻、菊花、当归各10克,枸杞子15克,白芍60克,何首乌、甘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肾柔肝。
【方解】肝脉连目系,精之窠为眼,与肾关系密切。眼球转动失灵,乃肝肾阴亏,目系功能失职,故方用杞菊地黄汤加芍药、甘草以护肝肾之阴;当归、何首乌以养肝血;久病多瘀,故加丹参活络;细辛开窍;内湿生则加陈皮化湿;谷芽和胃,意在“补而不滞”,所谓“药随证迁”是也。
【主治】麻痹性斜视。肝肾阴虚,目失所养。
【加减】久病入络,加丹参、细辛;脾湿内生,加陈皮、谷芽。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