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师徒关系原来实情是这样!没吃过“百家饭”的徒弟难成大器
老听户们都了解,相声门拜师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带艺投师,之前没有师承门户,但有一定的相声表演经验,甚至在观众和同行之间小有名望。拜师为的是遵守行规秩序,毕竟在旧社会没有师父就不算这行人,当然同行也不允许你以此为业赚钱谋生,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拜门弟子。师父收了拜门徒弟,一般来说不教能耐,但徒弟要行“三节两寿”之礼。
另外一种则是授业弟子,拜师之前是一张白纸。师父收徒必须实实在在教能耐,徒弟要像孝敬亲爹一样对待师父,这就是所谓实授的徒弟。再进一步的就是入室弟子,不仅要帮着师娘干家务活,还得伺候师父日常起居,有演出时给师父当跟包的。通常入室弟子也更能从师父那学到额勒金德的能耐。
拜门弟子正所谓有师徒之名,无教学之实。其实授业弟子也并非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学艺的“三年零一节”里师父也不会像现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一样天天教,而徒弟从学艺到登台所掌握的相声段子也并非都是师父所传。一来师父也是靠撂地糊口,不上地卖艺,置不下杵没法养活一家老小,只能抽空教徒弟;二来师父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相声段子,一般相声艺人能会五六十段已经算是多的,像小蘑菇和赵佩茹那样上堂会时带着一把扇子,正反两面写满九十段相声名,任凭主家点活的毕竟是少数。像北京的王长友能掌握几百段传统活的“相声仓库”更是凤毛麟角。
举个例子,李伯祥是赵佩茹先生的顶门大弟子,6岁在南京贡院金谷茶园登台,11岁正式拜师赵佩茹。此后随父李洁尘辗转于南京、徐州、济南等地献艺,而师父则常年跟小蘑菇在天津登台演出。师徒二人聚少离多,只能趁着走穴演出的机会见上一面,给徒弟说说活。大多数时间里,除了父亲李洁尘传授技艺外,还得在园子里熏活,把人家演得好的地方,使得响的包袱记下来,消化整理后为己所用。想学整块活还可以到后台向老先生们虚心问艺。
相声门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你有师父有门户,就可以跟其他前辈请教某个段子。一般情况下,作为长辈都是不吝赐教的。只要你想学,谁都可以是你“师父”。像李伯祥这样的学艺经历在相声界并非特例。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曾介绍过,郭荣起先生也是“吃百家饭”。
郭荣起的父亲郭瑞林是当时红遍京津的大蔓儿,由于要去关外卖艺,遂将儿子郭荣起托付给了师弟李瑞峰,后来又正式拜师马德禄。 但郭荣起所掌握的传统相声以及表演技巧很多都不是马德禄的传授。在连兴当学徒期间,郭荣起先后跟李少清学了倒口活,跟张寿臣学会不少怯口活,跟李寿增专门请教过贯口活,而他们从辈分上论着与郭荣起先生都是同一辈相声艺人。只不过当年郭先生还是小学徒时,这三位早已是扬名立万的名角了。
老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得遇恩师悉心传艺的固然是幸运,但要想在这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甚至说有朝一日名扬四海,除了天资和悟性,更重要的是善于观察,广览博学。每个前辈同行都有自己的把杆活,也都有各自表演上独到的手法,能甄别优劣,集百家之所长的才能在相声这行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