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英专栏◎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鲁迅文学院
韩小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中青年高级研讨班学员,陕西省文化厅百名文化艺术人才,咸阳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出版个人作品集《襟袖微风》,《鲁院日记》。长篇小说《都市挣扎》获2010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精品项目奖励,该作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和大型眉户现代戏剧本,投拍事项正在进行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鲁迅文学院
2012年 9月7日
9月5日上午11:40分,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鲁迅文学院。那时,北京的气温还是相当的热,一下车,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的门牌,我像见到了久违的情人般会心地笑了。
鲁院,你好!
对鲁院的情结由来已久,很早就知道鲁院是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学府,曾经培养出蒋子龙、王安忆、莫言、余华等文学大家。2003年,我在《小说月报》上看到鲁院普及班招收函授学员,当时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其实,那时所谓的函授班只是给寄了几篇作品,当时的辅导老师给回信点评了一下,后来还给发了结业证书,尽管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效果,但由此可见我对鲁院时至今日的向往。后来,陆陆续续听到一些文友上了鲁院的高级研讨班,在他们上鲁院的日子,我每天都关注着他们的博客,跟随着他们的文字足迹走进鲁院、了解鲁院、感知鲁院。在那一篇篇真情详尽的记录中,我知道了文研所时期的四合院、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还有如今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的鲁院新院,八里庄老院三月还未融化的薄冰、盛夏的蚊子、怀孕的猫、老院门口曾醉了无数学员的那个烧烤摊、人气总是很旺的乒乓球案子、每一届开学典礼中秋晚会结业典礼、谁哭了谁笑了谁醉了,我都记得一清二楚,鲁院的一草一木,房间的角角落落、教职员工的音容笑貌,包括每一期学员都去哪里进行社会实践课以及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情等等,我都如数家珍,熟悉的好似自己曾亲历过一般。鲁院——这沉淀着中国众多作家记忆最深的院落,它的浪漫、寂静和神秘令我无限神往。在拜读那些文字的时候,我一次次热血沸腾,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写出像样的作品争取上鲁院。
我这些年的写作总是依赖于个人经验的阅读和摸索及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悟性零打碎敲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多么希望能有大把的整段的时间、能够得到系统的专业的指点。就像现在很火的《中国好声音》一样,能够有专业的导师来指点,拓宽。
2010年,为出版长篇小说《都市挣扎》,我去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当时很想去鲁院看看,我想,即便是我上不了鲁院,让我来看看她也行啊!那时,鲁院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只好很不甘心地回去了,后来当我的文友上鲁院后,我又一次想专程去北京,去鲁院看看,我暗恋她这么些年,即便她不为所动,让我走进去看看也好啊!
12年8月,我终于接到了鲁院的录取通知书,兴奋之余不免又很担忧,我知道能来鲁院学习的这些人除我之外都很厉害,去了之后会不会压力太大?我能跟得上吗?带着种种的顾虑、忐忑和憧憬,我来到了鲁院。
一进大厅,温华等几位老师就在报到处迎接我们,来校之前曾和温老师通过几次电话,其他老师都是第一次见面,但都觉得十分亲切。办完手续后,我拿到了408的房卡,房间设施非常好,尤其是那套粉色的床品,给我们这些大多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女生”们最温馨最体己的呵护,那种粉嫩和洁净唤起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少女情结。
在抽屉里,我看到了一个特殊的本子,扉页上写着:继承创新担当超越 408记忆。打开第一页:“亲爱的师妹,你将要住进408,而我要在今天离开她——这是你我的缘份,虽然插肩而过,也许永不相见,但我们却在同一间屋子里,留下生命最美好的印迹。愿你从第一天就像我在最后一天爱她一样地爱——我们的408。祝福你!——严英秀2012年7月7日”。
我知道,这是鲁院的传统,早在八里庄老院就有的规矩,从建院到搬进新院址之前,一届一届的学员来了又走了,但是每一个他们曾经住过的房间都留下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四个月之后,我也要在这个本子上庄严地留下我的心声!
在来鲁院之前,我就在心里琢磨着,每省只有一个人,那么饭菜的味道肯定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喜好,这对三天不吃面就想念得不行的陕西人来说,肯定是不好忍受的。我打算安顿好之后就去附近踩点,找几家对胃口的饭馆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第一餐饭就令我很惊喜,自助餐品种多而且味道很家常,几乎都很可口,每餐都有水果。吃完后只需把餐盘端到指定的地方,有服务员专门清理。房间也是服务员在固定时间清扫。每天不用洗碗,不用打扫房间,这怎么了得!
第二天上午是开学典礼,我的正前方面对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以前,读铁主席的作品,看由她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见过她的照片,今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首次在北京相聚。当庄严肃穆的国歌声凑响时,突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的使命感。刹那间,双眼一热,脸上的肌肉顿时都绷紧了,我是谁?怎么就会来到这里?
我想,今天,我之所以站在这里,是被我们陕西省作协认为是有发展潜力的学员推荐而来,我们省作协把这仅有的一个名额给了我,中国作协把我们当作可塑之才免费培养,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我单位的领导批准时间支持我来学习,我的老公和孩子都是那么的理解我,我要是不抓紧时间,我要是在这虚度光阴,那简直就是在犯罪!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当时写长篇的劲头,每晚十二点前不睡,清晨醒来即刻起床,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可是,昨天班会时,成院长却说,你要是在鲁院这几个月只顾埋头写东西或者看书那你就太傻了!要写要看你回去啥时候不行啊!在鲁院就这么点时间,你得交流得沟通得睁大眼睛去看,去想,去思考。严老师也说如果这样的话如同入了宝山却两手空空。那么,如何放羊拾酸枣两不误呢?这还真是个问题!
周五上午,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周熙明教授讲《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意识形态创新》,下午是入学教育和班会,我被分到了第二组,我们十八届这四十八个人按惯例被分成五组,从名单上看,每组都是六个女生,四个男生。随后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介绍。来自四川的林雪儿在我们组按年龄排行老三,她的长篇小说《妇科医生》研讨会阿来等著名作家参加,很有影响,她说,她来鲁院是“度蜜月”的,她说她爱了一辈子她(文学),年过半百时才得以和她(作家的摇篮——鲁院)相守四个月。我非常认同她的说法,我们都爱了她(文学)这么多年,如今,不惑之年才得以有机会与她相守短短的120天,可不就是度蜜月么!
这几天,下课后,学员们基本上都结伴在附近转着买生活用品,今下午,我和三个美女(那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女啊!绝对货真价实的正宗美女)一起去华堂商场买东西,她们买电吹风、加湿器、果盘、盆子、碗、靠垫、食品、水果,分明是要在这过日子了。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我前天刚来时已经在附近的小超市买了,电吹风我怕伤头发,自然风干最好,加湿器似乎不必要,我本就是北方人,也没觉得有多干燥,果盘也不必了吧,塑料袋里拿出来洗了就吃也成,盆子也都省了吧,直接对着龙头洗没什么不好,碗就更不用了,方便面我直接买桶装的,至于靠垫吗我觉得枕头竖起来靠上最好。呵呵,真是环保又经济!虽然不买,但是跟着作家美眉逛商场看北京美女也很享受啊!
班上的女生都住在四楼,男生住六楼,五楼部分男生部分女生,院里管理很严格,晚上11点后房间不许留客人,即使是家人也不行,林雪儿的女儿来了,班主任严老师找保安通融都不行。刚开始进出大门都需出示学员证,不出两天,保安就全都认下了。基本上是半封闭教学,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有课,二四六自由。第一次上课时,我的同桌是来自云南的何贵同,但是第二天就变了,班主任说,同桌经常会变,这样便于大家交流,增进感情。除了集体活动外,每次吃饭时也是很好的交流时间,饭桌上你会知道不上课时大家的动态,一般都是饭桌上相约出行。回到房间后,大都是关起门来各忙各的,这些为了同一个目标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们,年龄平均四十岁左右,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各异,每人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真是太好太方便了。
周六早上八点还在梦中就被“宋庆龄”的电话给叫醒了,她是来自湖南的宋庆莲,刚开始大家记不住名字,这样一下子就记住了,我隔壁住的是来自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李颖超,也是因为邓颖超很快就记住了。她说,大家准备步行去鸟巢,问我去不去,昨晚临睡前想着是周末能多睡会,就拿了本房间配备的《我的鲁院》看,本打算看一篇文章就睡,没想到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放不下,一口气读了一大半,开始爬在床上看,后来睡不着,干脆坐起来看。从《我的鲁院》中,得知余华和迟子建是鲁院第二期进修班学员,那时他们还是三个人一个房间,徐坤和孙惠芬是2002年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徐坤在文章中谈到媛媛邀请她明年一定要去她的老家扶南(湖南)看看时,雪漠说:“俄海是透一次跟序坑(徐坤)褐酒,井天褐得高兴!来,来,序坑,褐)”逗得我凌晨三点一个人在房间哈哈大笑。结果导致彻夜失眠,此时还没睡醒呢,本打算不去,但一想自己路不熟,还是一起去吧,说是步行五六站就到了,但是大家拿着地图边走边问,还是觉得挺远,看了鸟巢和水立方,有几个学员先回去了,剩下我和李颖超、末未、曾秀华四个人准备去王府井购物,晚上去小剧场看话剧,到北京了,一定要欣赏高雅艺术啊!路上,末未总是拿着地图在给我们三个女生“烟酒”(研究)路线,他总是把“研究”说成“烟酒”,就这还一再强调他的普通话标准!一路上好开心。我们几个不用记路,跟着他走就行了。反正那地铁线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走。只是觉得好远。
在王府井一家商场,我看到了一个蒸汽熨斗,就是把衣服挂起来熨烫的那种,就像大商场熨烫衣服的那样,但是比那小多了,像个刷子,拿在手上就行,很方便的。觉得很好,很先进,同事曾说也想买个蒸汽熨斗,但是体积太大,家里没地方放。我觉得这个很好,李颖超说她有,很好用,才四十块钱。但这里要卖一百多,回头看看超市有没有。估计网上会有。
转到下午四点多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去小剧场订票时当天的话剧票已经没有了,李颖超订了一张9号的票,此时大家都非常累了,我的脚更是疼得不行,回去时地铁那个挤呀!大家都说长期住在北京真是不敢想象!每天光在路上就得花几个小时,还是咱那小城市住着舒服。我现在都在替李颖超发愁,她那场奥地利话剧跋山涉水的怎么才能看到啊!想想我都怕了,从学校出去得走一站坐公交车,下了公交再走一站进地铁,大概是从10号线倒8号线再倒5号线再倒2号线,出地铁步行最少四十分钟才能到。
回到学校时已经七点多了,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买了点水果一进门倒头就睡。早上五点醒来,发现居然把一只蚊子给压死在床上了,可见累到什么程度!
周日早餐时,大家相约去鲁迅纪念馆拜见鲁迅院长,我到现在大腿还是疼得很,今天不敢再狂走了,我想四个月呢,总会有时间去的。餐后,一个人在校园散步,我细心地观察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想着四个月之后将离开这里,这里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永生最温馨的记忆,心里有一点点小伤感。
《鲁院日记》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原鲁迅文学院院长白描先生和陕西省文教委主任、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雷涛先生倾情作序,著名评论家李星、畅广元先生联袂推荐。该书32万字,由北京.鲁院日记;咸阳.爱人日记;散文随笔;鲁院研讨;附录五个部分组成。作者授权微风轩书香公众号,以专栏形式连载,需要《鲁院日记》签名书的读者文末有作者联系信息。
一次曾经的回眸
于感动中见证岁月的延伸
一次未知的眺望
在温暖里采集灵魂的绽放
文字是我唯一的拐杖
标点是我仅有的支票
我借用它们完成一次
与陌生和遥远的对白
韩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