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羡慕别人提拔,背后的故事你根本不了解...【原创】

石头说

“你龟儿子运气真好”?其实背后都是对于本职工作的出色完成,对于工作细节的一丝不苟,以及对于前沿问题的不断思考。

01
门诊医生也能去党办?
二十多年前,我父亲从卫校毕业,先在防疫站工作,后来辛辛苦苦又考了大专。
来到了南方一个三县小城市的普通医院做了一名普通医生,每天过着问诊开药,白班夜班的生活。
五年之后,他这个不起眼的门诊医生突然被调到了医院的党办担任宣传股长。

十年之后,又随着改革的步伐,被一纸调令抽调进入医疗保险部门,从此步入仕途。

最后在人力和社保序列(原来还叫劳动和社会保障)一路做到了局长。
每一次调动都超乎大家的意料。
一线医生几十人,没有人想到党办怎么看中了门诊一线没有领导职务的他。
全市医院十几家,也不知道组建医疗保险部门时又怎么看中了默默无闻的他。
后来,有人点出了其中的两件小事。
02
运气太好
一件事情是医院各个科室负责轮流在医院一楼大厅画黑板报。
我父亲的科室没人愿意画,就让他来负责。
结果有一次院里的副书记看到了我爸在休息时间跟黑板报较劲,一个美术字没写好,擦了重写反复了十几遍,终于才算是满意了。

这个事情打动了分管副书记,把他上调党办负责整个宣传工作。
另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父亲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给看过病的孩子,准确的说出了孩子的姓名,一直患有的慢性小毛病,然后关切的询问病情,了解近况,还给了用药建议,得到了孩子家长的感谢。
偏巧孩子的家长是主持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负责人,这才将他从不起眼的小医院调到了新组建的医疗保险部门。
故事到这里,还是一般的套路。
有人抚掌大笑,说我父亲“你龟儿子运气真好”。
有人无不眼红的说,他也那么有才能,怎么他就没有被书记看见。
有人若有所思,打算也回去开始主动搞一搞黑板报,认识一下领导和领导的孩子。
当然也有更过分的,会认为父亲就是个溜须拍马之徒,拍中了位置就上位了。
03
实则不然
但是这个故事,从我父亲的嘴里说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版本。
关于黑板报,的确有故事中的美术字写了十遍被副书记看见的事情。
但是更关键的是,副书记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科室的黑板报,不仅绘制精美,字画都一丝不苟,而且内容详实,生动有趣。
别的科室都喜欢抄两段上级文件或者新闻,甚至直接写四个大字“欢度国庆”,或者画一束花占掉三分之二的版面,剩下的地方再应付几行字。
唯有我父亲负责的黑板报,内容非常扎实,而且大多数是原创。
有父亲写的宣传小病及时就医的顺口溜,有父亲编的就医小故事,有关于公费医疗的政策解读,都是父亲自己创作的。
副书记早就观察到了,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份脱颖而出的黑板报,只是还没对上是哪个科室,谁画的。

这一日休息时间遇到了跟美术字较劲的父亲,直接叫到办公室聊了一个多小时。
显然,我父亲在这次聊天中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
对于政策的解读深入浅出,对于事例的描述生动有趣,文字功底非常扎实。
副书记这才调动了我的父亲,从此他的舞台不再是黑板报,而是整个医院的外宣通道和各种上报的文字材料。
04
小事背后的故事
而关于遇到了领导的孩子,事情也是基本属实,但是并不是故事描述的那么简单。
这一日遇到了领导带孩子走在街上,正好是领导孩子突发不适,领导不得不请假带孩子看病。
此前领导比较忙,一直是领导的太太带着孩子看病。
我父亲也确实不认识领导本人,也不知道领导其实是领导。
但是我父亲认出了孩子,孩子也认出了我父亲。
虽然已经调到了党办,但是我父亲还是直接给孩子瞧了病,然后确定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不需要去医院。
这就省去了领导排队挂号、反复折腾的苦恼。
几日后,领导来到我父亲的医院调研,一眼认出了我父亲,顺嘴表达了谢意。
然后院领导过来介绍,领导得知医院对于父亲的评价还不错,工作也踏实肯干,文字功底也好。
这就让我父亲有了机会参与会议讨论。
更神奇的是,因为我父亲在工作中为了写年度总结,一直在工作中关注公费医疗改革的问题,跟药房、财务部门要了不少资料,自己在研究关于超额购药,一人的公费医疗卡全家人都蹭着用等问题。
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没人想到我父亲为了这个研究搞到了多少资料,没有人想到他在不上班的时间,看了多少文件、杂志,写了多少手稿。
在领导问起来的时候,他竟然对于公费医疗的弊病、困境和改革方向很有一番见解。
最后调研的时间比预计长了一个小时,多出的时间基本上变成我父亲的个人陈述。
这才打动了领导,调动到了医疗保险试点办公室工作。
这就是小事背后的故事。
05
时间和精力的积累
每一个看得到的小事背后,都是看不到的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在一般人看来,这可能都是运气好,这可能都是赶巧了,这可能都是领导眼光专盯向犄角旮旯。
有人认为这些小事都不值一提,做了几件小事没什么真本事。
有人会认为这都是可复制的,只要给我一个机遇我也能做到。
但是实际上,小事的背后都是对于本职工作的出色完成,对于工作细节的一丝不苟,以及对于前沿问题的不断思考。
没有擦了重写十遍的美术字,没有街头偶遇,或许没有后来的故事。
但是他的才能,并不是仅仅画好美术字,而是出色完成了所有宣传工作。
不仅仅是在街头看好了领导孩子的病,而是对于公费医疗制度的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
所有因为小事翻身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因为里面蕴含着每一个在基层工作但是希冀更大舞台的人的向往和期待。
它充满戏剧性,充满意外,也就充满了让人欲罢不能的爱恨纠缠。
但是无论如何,小事一定得是画龙点睛,而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中彩票、撞大运。
想靠小事翻身的前提,一定是要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并且展现出有完成更大工作的潜质。

小事提供的永远只是一个窗口,一点提示,为的都只是一个展示的机会,而展示的内容,则来自背后的积累。
父亲打心底里是个文艺青年(现在得是文艺中年和文艺老年了吧)。他自己说,如果不是那些年间社会主流的学好数理化的思潮,他是断然不会学医的。他想去做诗人、小说家。
比起瞧病,他更爱的工作对象还是文字和文字背后的东西。

他在看病时并没有那么开心,但是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把多余的热血倾注到黑板报上,倾注到对于公费医疗的研究上。

勤于思考,爱好写作的习惯,父亲到现在也没有丢。
到父亲退二线时,竟然也给这个不起眼的三线小城闯出了一套自己的社会保险模式,得到了人社部领导的多次表扬嘉奖,吸引无数一二线城市的同事来学习考察。
一些措施被全国推广,也算是真的把小事做成了大事,最后做成了事业。
在做小事的时候,父亲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小事会有什么回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此得到什么。但幸运的是,命运自然而然的给了他回报。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