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化之道第04期|第一课 文化之道导论

第一课 文化之道导论 目录

一、导论:“文化之道”释义、价值与方法

(一)“文化之道”释义

1.“文化”何物?

2.  我知“道”吗?

3.21世纪文化之道

(二)“文化之道”价值

(三)“文化之道”方法

二、文化之道的核心理念: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

      (一)建立个人文化(四系统)

      (二)养立文化个人(五品质)

三、文化之道的六大要素、问题与规律

二、文化之道的核心理念:

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

      注: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分别构成文化之道后续系列课程重要部分。此处仅作简要介绍。

(一)建立个人文化(四系统)

即建立一个面对和相对特定客体或客观世界而言的独特主体主观世界,一个自己的观念系统或精神系统,一般包括主体个人独特的四系统即知识、理念、鉴赏、方式系统,三内核即智慧、价值-道德、艺术内核,两化合即向上化合而成的信仰与向下化合而成的习惯,一凝聚即态度等。真正的个人文化是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魂魄的。

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说,一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成就、建立幸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是有很大区别的。他说,要做一个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拥有专长、技能、学历、人际网络或经验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确立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看世界的角度。(李嘉诚先生《活出你的故事》)所谓确立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看世界的角度就是建立个人文化,养立个人品质这一理念的不同表达。

建立个人文化即建立了一个教化自身与他人、优化自身与他人并优化外物的观念系统或精神系统。建立个人文化是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文化基础。在建立个人文化的过程中,个人即我,把外界一切都作为建立个人文化——我化、化我——的材料,即生活素材与思想资料。生活中未加工的是个人文化的生活素材,如个人生活阅历中所遇、所见、所听事情事件等等;前人或别人加工过的是个人文化的思想资料,如孔孟老庄、古希腊、《圣经》、佛经等等。

知识系统,主要解决一定客体是什么(相关“为什么是”)的问题。此为文化之基础,是个人主观世界中的认知系统,其特点是较强的学科性。要求个体了解、把握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有关文化的基本常识,为今后长足发展打下基础。有关文化的经典及其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历史源流、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与缺陷等等。厚底深基。转识成智。自然科学知识、社科知识、人文知识与思维知识系统。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世界人类其它文化等系统。

理念系统,主要解决面对一定客体,主体个人在或将要什么 (相关“为什么要”)的问题。这是个人主观世界中的价值-道德系统,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方向指导性。大体相当于通常而言的价值-道德观念。理念与一般观念有所不同,更强调实践、感性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理想追求、真理性认识与意义标准。人生/大学十大重要问题的理念:生命生活理念、人文/文化理念、人性理念、个性/自我理念、大学理念、科学专业职业理念、爱情婚姻家庭理念、社会-交往理念、信仰理念、自然理念等。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西方核心理念:上帝、知识、人、国家与爱。

鉴赏系统,主要解决面对审美对象,审美主体个人欣赏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主观世界中的审美系统,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非功利性性或鉴赏性。所以,特别容易被当今急功近利的人们所忽略。欣赏什么,角度有二:一是艺术各门类的角度,包括对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 电影\电视\曲艺\手工艺\书法等艺术的鉴赏;二是生活工作学习等角度,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真善美的鉴赏。“每个人都想办法把自己培养成鉴赏家。”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方式系统,主要解决面对一定客体,主体个人怎么做怎么办的问题。这是个人主观世界中的操作系统,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或实践性。体现个人的才能或能力。方法与样式指示个人怎么运用自己所有的知识、理念,去生活、学习和工作,去认识客体、改善或改造客体。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玩乐,会经常考虑几个更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或结果;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让这个世界与人变得更好一些。

初级方式是技术,高级方式是艺术。方式见素养,方式见品位。基本方式有:认识方式、生活/工作/行为方式和审美方式,分别与人类根本价值方向真、善、美相对应,相应形成人的心理三要素知、意、情。

认识方式(中西思维方式特点;批判性思维方式)——求真(使主观合乎客观,合规律)——知。

蕴含于“认识方式——求真——知”之中的主要内核是智慧(亦是个人文化内核之一),即一种认识世界和改善世界的创造性能力,特别是善于辨析复杂事物,化复杂为简单、透现象识本质、见偶然察必然、从结果溯原因的能力,如爱因斯坦的质能相关式E=mc2智慧主真,使个人文化有科学性与创新性,使人使自己不愚昧。智慧分狭义与广义。凡事有智慧/创意,智慧/创意可训练。培养、形成个人独创风格。

生活/行为/工作方式(狭义与广义;中西)——基于求真而求善(使客观合乎主观,合目的)——意。

蕴含于“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求善——意”之中的主要内核是价值-道德(亦是个人文化内核之一),即使人成其为人而区别于兽、区别于魔的根本品性。价值-道德主善,使个人文化有方向性与功利性,使人使自己不邪恶。道德有私德与公德。凡事有德性,德性须修养。培养、形成个人美德。

审美方式(艺术审美、认识审美、生活/行为/工作审美)—求美(主观客观一体,和谐、自由、创造、愉悦感)——情。

蕴含于“审美方式——求美——情”之中的主要内核是艺术(亦是个人文化内核之一),即一切具有创造性、使人觉得和谐、产生愉悦体验的巧妙样式,而非指具体艺术门类。艺术主美,使个人文化有审美性与巧妙性,使人使自己不丑陋。艺术有思说设计之艺术与生活工作之艺术。凡事有艺术,艺术须体悟。培养、形成个人认识与实践的艺术品位。
  个人文化四系统之灵魂升华是信仰,即对某一对象(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笃信和尊敬,用来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或寄托、行动榜样或指南。信仰主上主圣,是个人文化及其真善美观念的高度结晶,在个人文化的最高点上,以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支配或影响着个人文化的一切因素,使人使自己不自大不空虚不摇摆。信仰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提倡经由理性审思的信仰和真信仰。当然,并非所有个人文化都能升华为信仰。

个人文化四系统之日常表现是习惯,即不须外力而自发自觉、不间断而长期持续的一种心理状态与行为状态。习惯主下主常,把个人文化不经意地表现为日常生活。习惯有好坏,好习惯把个人文化之伟大优秀的因素化为平凡持久的生活常态,坏习惯则把个人文化之卑小低劣的因素化为鄙俗粗陋的生活常态。培养好习惯,越早越好越易;克服坏习惯,越晚越坏越难。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修身十三条》培养的好习惯使其受益终身。信仰必然形成习惯,习惯自然表达信仰。

全部个人文化最后凝聚态度(相关气质),即人们对事对物对人对己对社会所采取的认识、情感情绪与意志行动。

态度是个人文化在一定情况下最为集中的表现。是一个人运用或依据自己个人文化中既有的知识、理念、鉴赏、方式,以及相关联的智慧、价值-道德、艺术水准,还有信仰与习惯等等各方面内容,对生活中的一定对象,包括事、物、他人、自己、社会和自然等,进行感知体验而产生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的品位。

个人文化的四系统之间、三内核之间、两化合之间相对而言,相互联系;就是四系统、三内核、两化合、一凝聚这些个人文化的十大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是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个人文化十大方面中的任一方面都涉及三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比如态度等。

(二)养立文化个人(五品质)

即在建立个人文化,个人成长(个性成长、人性成长)过程中,逐步接近或基本达到三个化有:化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参见P12-13),化有真实、爱尊、负责、平等、合作等五种基本品质,化有和谐品质,即使人性个性诸品质的缺陷、分离、冲突、对立化向完善、结合、协调、统一。

五种基本品质

     (1)真实:        

      1.1 为人真诚,说真话,讲诚信;

1.2探察真相(现实、历史;自然、社会、人生、人性);

1.3 追求真理(现实、历史;自然、社会、人生、人性);

1.4方法实在,合乎实际;

1.5讲究实效,求真务实等等。

      (2)爱尊(蕴涵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佛教的慈爱等;基于爱而注重人的尊严与平等,自尊并尊人):

2.1 爱自己:贵生,身心健康,自尊,有尊严地活着;

2.2爱亲人:尊重、体贴、挂念、关爱、帮助他们;

2.3 爱他人:尊重、关心、同情、爱护、帮助人;

2.4进而爱自己的专业,以实现爱人;

2.5 爱集体(班级、学院、学校等);

2.6爱国家,爱民族;

2.7爱世界,爱人类;

2.8爱自然等等。

3)负责(自觉做好应做之事,没做好则承担过失)   

3.1对自己的决定或选择负责;

3.2做事有责任感;

3.3对自己、家人等有责任感;

3.4对老师同学朋友等有责任感;

3.5对所在集体(学校院系班组等)有责任感;

3.6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有/尽责任;

3.7对人类进步有/尽责任等等。

4)平等:作为公民,不因地位高低等歧视人或被人歧视

4.1 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4.2 义务面前,人人平等(可多尽义务,但不少尽义务);

4.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4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等等。

     (5)合作:作为人类社会、国家、团体、家庭的一名成员,努力使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平和对话,团结互助,合作济事

5.1与家人合作;

5.2 与朋友合作;

5.3 与上下级同事合作;

5.4 与其它团体或群体合作;

5.5 与其它国家或民族合作等等。

和谐品质

文化之道所谓和谐品质,主要是指一个文化了的个人以其个人文化底蕴涵养了一般人通常不太具备的、看来对立冲突实则能够协调一致的品质(比如认真与敏捷、独立与开放等),首先是指自身所具有的诸多品质的和谐,而非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有了人自身内在的和谐,才可能有人外在的和谐,虽然内在和谐离不开外在和谐。包括:使看来冲突而不能结合的两种良好人性品质(比如真诚与智慧等)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进而在多对良好人性品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臻于多种良好人性品质由残缺到包含冲突的相对和合协调并融为一体的整体完善。真正有良好教养的个人教养良好,在整体上、本质上就好在具备现代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品质,好在品质和谐。人性个性品质和谐,是个性修养、人性修养或人格修养的较高境界。既是一个修养结果,更是一个修养过程武忠弼先生魅力奥秘。

具有这种和谐品质即和谐个人。和谐品质、和谐个人是一种文化理念、教育理念与个性人性理念。

其哲学思维基础主要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量变质变规律。和谐是世界存在发展的规律,也是人存在发展的规律。

和谐品质是的生活对的要求。人”?作为人的人,即把人的本质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人,高素质的人。

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的关系:整体架构的个人文化是条件,是底蕴;丰富完善的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是目标,是结果。大凡优秀人物或成功人物,其优秀与成功有多种原因,具有基本品质与和谐品质却是共同原因。

关于论文写作的几点说明:

切记运用批判性思考与对话的方式,进行两个探讨:探讨课程理论,探讨自己实际(仅为内容要求,启发思考;并非固定格式,束缚思想),构成论文的两个重点内容(是分是合,自便)。

批判的字面含义。批,即批评,指出优点与缺点;判,即判断,指出事物的某种属性,或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

批判,或批判性思考,即对一切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不武断、不虚骄、不固执、不保守、不僵化,通过质疑问难,寻根究底,以找到或接近真理性认识的创造性思维,也即辩证否定(并非消极的思考方式)。人有信、从、服、断、骄、执、守、化的认识八态”,但常有轻信、盲从、屈服、武断、虚骄、固执、保守、僵化的认识八病”,所以,认识态度贵在八不”;质疑问难,寻根究底是认识手段与方法,找到或接近真理性认识是认识目的与结果。思维的独立性、辩证性与创造性是批判性思考的根本性质。辩证否定则是批判性思考的哲学表述。

批判性思考也是反思,即反复思考,反过来思考自己、思考历史、思考思想理论观念,反向思考等。

批判性思考亦是沉思,意指对某一对象(或实物、或观念等)深入思考,冥思苦想,进入一种思我同一、思物同一的状态。                                                
一个前提:首先弄清批判对象是什么,包含客观对象与主观对象(“说什么”或“想什么”。谢谢德医班李尚霖同学!

  四个环节:

1)质疑——有“问题意识”,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或曰存疑);

2)发明——有“发散意识”,对他人未尽之言充分发挥、创造性理解;

3)异议——有“异向意识”或“反向意识”,提出创见;

4)建议——有“建设意识”,提出如何改进的创议。

包括:对《文化之道》(选修课和阅读资料)质疑、发明、异议、建议,

对基于自己人生的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成长之路(即自己的“文化之道”)质疑、发明、异议、建议。

尽可能语言自然生动,善用自然科学、所学专业的术语和方法(比如免疫、亲和力、硬盘、兼容等)恰到好处。

  ● 请以科学的诚实态度列出参考文献(包括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文章,均请列出)。

● 文章末尾请注明:是否授权读者修改使用,或读者修改使用时,须经作者同意等。

医学文化之道第04期到此结束。

注:本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若您对以上内容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畅所欲言,与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探寻医学文化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