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百年美食烤坨坨,过了这个村绝没这个店


在山西临汾市汾城镇北膏腴村,有一种具有百年历史、被当地人称为“烤坨坨”的美味小吃,它以面粉做主料,以油、糖、花生等为辅料,用炉火烘烤而成,不仅汾城镇上没有,连邻村南膏腴都没有,可以说过了这个村真没有这样的店了。

4月4日,摄影师在北膏胰村采访了制作“烤坨坨”的王建文夫妇,拍摄了这种百年美食的制作过程。


王建文在烤制“烤坨坨”。今年50岁的王建文是北膏胰村村民,他的铺子位于村广场边上,是村里两家“烤坨坨”铺子之一。北膏胰村是个有6000多口人的大村子,与其只有几步之遥、几乎没有村界的南膏胰村有4000多口人,两村加在一起共有万人,比一般的乡镇人口都多。

王建文在家门口烤制“烤坨坨”,除了供应南、北膏胰村的村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外村人,一天也是忙得闲不住。图为王建文的妻子在揉面。

平时,王建文和妻子相互配合,妻子负责做,王建文负责烤,共同打理铺子生意。王建文介绍,“烤坨坨”也叫烤馍,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他的手艺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图为王建文的妻子将揉好的面捏成一个小片,往里面添加馅料。“烤坨坨”用的面在和面时加了食用油和花椒叶,目的是使烤熟后的“烤坨坨”有油酥的感觉,花椒叶用来提香味。

“烤坨坨”的馅料以红糖、白糖、花生仁为主,有时也配一些芝麻进去。图为一盆配制好的馅料。

包好馅后,王建文的妻子将“烤坨坨”面团放进一个专用的模子,然后用手轻轻一按,就算做好了一个馍坯子。

已经被用得油光发亮的“烤坨坨”模子。这个模子是手工制作,与制作传统月饼的模子相似,底部刻有精细的花纹。

妻子在揉面、包馅的同时,王建文已经将炉子烧热。他的炉子是一个专用烤炉,炉面用来煎,炉内用来烤,一炉两用,且炉面左右两侧的温度略有差异。图为王建文用刷子在烧热的炉面上涂上一层食用油,准备将妻子做好的“烤坨坨”馍坯放在上面煎制。

王建文说,“烤坨坨”主要的特点就是外焦里酥、馅香味甜,所以烤制非常关键,一般要先煎后烤,煎用来保证外焦,烤用来保证里酥,每个过程都要掌握好火候。图为王建文先在炉面温度稍低一点的地方煎一会,待“烤坨坨”馍坯两个表面略现黄色后,再移到温度高的炉面上接着煎制。

大约煎了2分钟左右,王建文将已经显出焦黄色的“烤坨坨”馍坯放到炉箅子上,推进炉膛内进行烤制。

在炉内又烤了大约5分钟后,一炉颜色焦黄、冒着麦香味的“烤坨坨”就出炉了。图为大小如普通糕点一般的“烤坨坨”。

趁热拿起一个“烤坨坨”掰开,里面的红、白糖馅料溶化成汤汁,颜色暗红。轻轻的咬上一口,一股热热的甜香顿时涌入口中,口感脆酥,花生仁的香味浓郁。

王建文说:“村里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小麦和玉米,靠庄稼挣不了多少钱,村里不少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我们俩口子靠着这手艺,除了地里的庄稼外,在家门口每月还能收入5、6千块钱,比外出打工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