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正气存内(一)

斯医在兹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大家极熟悉的文字,它出自《素问·刺法论》中。只是对于何为正气?也许还有很多含糊不清。其实,在《内经》的体系,正的定义是确有所指的。

在《素问》的“五运行大论”以及“六微旨大论”都有如是言:“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故而所谓邪气正气,就是当位之气为正气,非位之气为邪气。在中国文化里,时位是一体的,所以当位非位实际就是当时非时的问题。比如夏天的当时当位之气是热,而非热的诸气,象是寒冷,便被视为邪气,余者以此类推。

当时当位细分起来,就是当下这一刻,离开这一刻便是非时非位。《大学》的八条目用了正心一词,由此我们亦知正心亦就是当下之心,或曰心不羁绊于过去亦不妄想于将来,时时处于当下,便可谓正心了。

对于当时当位当下,《内经》还用了太过不及来表达,失于当下,该来的未来被视为不及;不该来却提前到来被视为太过。不及用补,太过用泻,所以中医的补泻亦不过是扶正的手段。

按照上述经义,正涉天人,本无内外,为什么经中要格外强调“正气存内”呢?实在地说,只有内在的正才具决定性的作用。内在的正其实就是心正或曰正心,《大学》里面的修身必以正心为前提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因素会影响到这个内在的正?或者说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正气存内呢?《大学》里例举了四个方面,即有所愤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四者概括起来,亦就是情绪,因此我们需要认清,情绪是最困扰“正心”,是最容易导致正气不存内的因素。

——摘录自刘力红老师新浪微博。

(0)

相关推荐

  • 拨乱反正

    清阳金丹<俗语常言>拨乱反正,喻治理乱象,归于正道.字面意思,与丹道譬喻同.这一俗语,被<公羊>引用,用于治世,为人们所知.但要注意,拨乱,是治乱也,而非清除乱也.何为乱?乱为 ...

  • 尚先早课|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是<内经>中的两句经典名言,所言皆为中医学发病观. 上句出自<素问·评热病论>.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关乎正.邪两个方面,若正气虚弱,邪气则可乘虚而入.反言之,邪气之所以 ...

  • 养病先养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百病生于气2:养病必先养气>介绍的内容是作者精心探索的一个课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由此看来,人们必须重视病后的康复.尽管病后康复千头万绪,但中医认为,养 ...

  • 【讲述】正气存内(五)

    中 斯医在兹 当其位.当其时为正,从外而言,是四时当令之气,从内而言,便是时时处于当下.我们从正的造字可以看出,正从止.从一,故<说文>言正为:一以止.换一个说法就是:止于一为正.止于一, ...

  • 【讲述】正气存内(四)

    中 斯医在兹 偏执产生情绪,情绪又不断激化偏执,致使我们远离中正平和.中正是生命的基座,偏离中正,生命的大厦必然倾斜坍塌. 山西南部有一个闻喜县,出过不少人才,县名虽为武帝所赐,但闻喜真正的出处还在& ...

  • 【讲述】正气存内(三)

    中 斯医在兹 中节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各持己见,执持一端,这样便使得本来有限的情绪变得无限无限.<论语·子罕>有孔子的一段问答:"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 ...

  • 【讲述】正气存内(二)

    中 斯医在兹 情绪之所以最能影响正,乃因情绪最为二元对立的特质.过去看<中庸>,总以为子思将"喜怒哀乐之未发"作为"中",作为"天下之大本 ...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先虚而后病 无论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 ...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辩证艾灸,把感冒一网打尽!

    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径>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 ...

  • 央丨视官宣版“八段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实在太好了

    央丨视官宣版“八段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实在太好了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解析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祖国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正气",凡一切致病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