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谁更牛逼?
孙继胜的小宇宙
你就说吧,
凭啥李白一直排第一,
我们杜甫永远排老二?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那么,李白和杜甫就是山顶上比肩而立的两个巨人。
一个号称诗仙,一个号称诗圣,俨然牛逼闪闪的一代宗师,分别代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门派,一个雄奇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在武林各霸一方,如同少林武当,风格迥异,难分高下。
既然排名不分先后,为什么你们总说李白杜甫,从来不说杜甫李白?
论作品数量,杜甫以1500多首完胜李白。李白成天喝酒,留下来的作品仅是杜甫的60%;论作品质量,连元稹元老师都说: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我们阿杜的诗哪里不如你家李白了?
排在前面难道是因为年龄比我们大,职位比我们高,长得比我们帅?文艺界难道不应该是用作品说话的吗?
别跟我说什么以姓氏笔画为序,我数过了,巧得很,李、杜两个字都是7画。
你就说吧,凭啥李白一直排第一,我们杜甫永远排老二?
李白和杜甫谁更牛逼?谁才是真正的诗坛盟主?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吵了几千年也没分出个高下。
其实,都是后人瞎操心,两位当事人自己从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为啥?因为在当时,李白和杜甫,不论从哪方面比,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
1 / 一白遮百丑
据说,李白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后来在河边遇到一个老奶奶拿根铁棍在石头上磨,李白好奇就问:老奶奶您这是在干嘛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说:这么粗一根铁棍,要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由此感悟到:没文化太可怕了!为了自己长大不干这样的蠢事,他开始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李白比杜甫大11岁,风流倜傥,相貌英俊,长得就是比杜甫好看,至少比杜甫白。
据考证,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对,李白其实是个外国人,有俄罗斯血统的白种人,所以,李白,字太白。
时任大唐诗协副主席,作协常务理事,随便一首诗发出来就是10万+,名满天下,如日中天,坐拥百万粉丝,连当今皇帝都是他的崇拜者。
公元742年,唐玄宗首次召见李白,竟然亲自从步辇上走下来迎接,拉着李白的手嘘寒问暖:“欢迎李老师来我们大唐翰林院工作,怎么样,一路上辛苦了吧?吃过饭没有?来,先吃点东西。”叫人搬来七宝床(注意,不是小板凳),请李白坐了上去,然后自己端起碗,用勺子亲手调制了一碗西安名吃羊肉泡馍递上去,一边侍奉李白用餐,一边讨好地说:“李老师虽然在民间,但您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如果不是我平时积德,怎么会有幸见到您这样的大明星啊!”
这场面,简直不忍直视,别说文武百官,连杨玉环在旁边都有点吃醋了。
此事并非杜撰,《新唐书》中有记载: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两人边吃边聊,甚是投机,饭后,唐玄宗当场宣布了对李白的任职决定:翰林待诏。
具体干点啥?清闲得很,无需坐班打卡,就是偶尔替皇帝拟个文件,写个讲话稿啥的,再不就是帮皇帝给杨贵妃写情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这种事李白最拿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隔三差五进宫陪皇帝和贵妃喝酒吃饭,席间奉旨作诗以助酒兴。李白恃才傲物,谁都不放眼里,写诗是吧,借着酒劲儿,敢让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
有时候,连皇帝的鸽子都敢放: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如此狂妄自大目无领导,换个人你试试,唐玄宗非弄死他不可。可人家李白不但没事儿,还被认为是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你看,当年我大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李白一生创作了900多首诗,歌颂开元盛世的正能量作品居多,内容不是游山玩水,就是饮酒作乐,从不妄议朝政。
这样的诗人,领导喜欢。所以,李白名利双收,长安二环以内有高档别墅,出门有宝马香车,终日混迹于各大酒店娱乐场所,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2 / 阿杜的悲惨世界
再来看看杜甫。
跟李白一样,小时候也不好好学习。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爬高上低,基本上就是个淘气的猴子。
后来,在河边遇到一个老奶奶拿根铁棍在石头上磨,杜甫好奇就问:老奶奶您这是在干嘛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杜甫说:这么粗一根铁棍,要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奶奶说:我以前是大唐红灯区的头牌,我有经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杜甫由此感悟到:沉迷女色太可怕了!为了自己长大不干这样的蠢事,他开始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个高考落榜生。
没错,24岁那年,杜甫从老家河南巩县来到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洛阳参加高考,结果落榜了。
深受打击的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以找工作为由,开始四处旅游。
钱从哪儿来?杜甫家里最初还是有点钱的,父亲当时是山东兖州司马,自己怎么也算是个官二代。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家境一天天落败,越混越背。俗话说:是金子总会花光的。在生活上,杜甫后半生过得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儿子活活饿死,茅屋为秋风所破,最后以离奇的方式惨死在一条破船上。(详见《饿死事小,撑死事大》)
在事业上,杜甫仕途不顺,一生追求功名,但只做过拾遗和工部这样的小公务员,还因为站错队,很快就被罢免了。
在业务上,杜甫以刻苦用功闻名,一生创作了1500多首诗歌,虽然在数量上甩李白至少三个街区,诗作中也不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样的10万+爆款,但跟李白比起来,只能算是诗坛新秀。
特别是杜甫诗歌中,充斥大量《三吏》《三别》这种攻击政府,揭露社会阴暗面,传播负能量的东西,没有被跨省抓捕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封号是必须的。所以,在早期各种版本的唐诗集里,居然都没有收录杜甫的诗,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杜甫是谁。
直到杜甫去世40年后,在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力推下,杜甫诗歌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最终达到了和李白并驾齐驱的地位。元稹曾夸赞杜诗:
“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
可以说是最高评价了。
可是在当时,杜甫跟李白相比,一个是皓月当空,光华四射;一个是小星星,就算使劲儿一闪一闪眨眼睛,你也很难在浩瀚的夜空中发现它的踪影。李白就是杜甫的偶像,能得到个签名就心满意足了,哪敢想日后会跟人家相提并论呢。
所以,把你们阿杜排在李老师后面是有道理的。
那么,李白和杜甫后来又是如何相遇相识相知的?坊间传说两人的那种特殊关系是捕风捉影还是确有其事?
《后来的我们:好基友,一被子》,下期继续为您讲述李白和杜甫,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编 辑:小 丽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