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1.甲.【孔子药食观】

01

孔子药食观

一直以来都觉得说中国文化其实不仅是一个可以用来讨论的文化,更是一个用来生活的文化。如孔子一直以来,对于怎么样生活,其实是有一套自己如何令自己舒服的,用现代话来说叫策略。今天特别有幸地邀请到红叶老师来分享孔子的药食观

红叶老师作为一个中医,认为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理路,从熟知的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开始。实际上是接触传统文化理路的一个重要的门径,不光是国学,传统医药,饮食,还可以包括京剧等所有传统文化的门类,从这些里面找其支撑点。也就是说都要从孔子和老子开始,至少要从孔子和老子这两方面开始讲。

孔子大家都知道,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医药条件是比较差的,但孔子老先生能够活到73岁,那么他肯定是有一套独特的饮食医药指导的思想,是值得去好好的深究它。

孔子对于吃东西来说很是讲究,他是鲁国人,吃的就是鲁菜,而我们现在所谓的鲁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鲁菜了。现在的鲁菜是以海鲜为主,传统意义上的鲁菜实际上是包括鲁地中原地区的一个菜系,不太涉及到海鲜。就像现在的宫廷菜中原菜那样子,主要是一些蔬菜、谷物还有些鸟兽为主。

说回到孔子,当年其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孔子最主要的饮食思想之一,其饮食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不厌”和“十不食”。“两不厌”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所谓“食不厌精”就是指:饮食的烹调,选料,不厌其烦,从精细上来做文章。而"脍不厌细”的从造字上看月会,实际上指的是生鱼片或者生的肉片,就相当于现在日本料理里面的次生,对于的制作,要切得非常地精细,古代有一种著名的切法叫做“缕切”,金缕玉衣的“缕”,丝丝缕缕的“缕”,就是指切的非常精细,不像现在日本次生一样切成片,而是切成丝的,吃的方式也是蘸着特殊的料。当时在孔子年代的蘸料,叫做(旧读jì指合金,也指调味品。包括一些香辛的料,主要是为了去掉“脍”的寒性,是为了养身保键用的。

待续:乙.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1-中国饮食文化太美.乙.[孔子文化观]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