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级惊魂片,深夜勿入
故事要从1917年说起,一位叫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作者写下了一篇名为《Dagon》的短篇小说:
里面以第一人称记叙了“我”在岛上看到的奇怪场景,巨大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某种未知的人形生物;“有蹼的手脚、厚得惊人的嘴唇、呆滞无神的凸眼及其它令人不快的特征之外,它们整体上倒具有扭曲的人类轮廓。”
原本只该存在于臆想中的生物却真实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惊慌失措地逃离现场,然而这个噩梦如影随形。
在随后的日子里始终缠绕“我”的生活,“我”只能依靠药物和酒精麻醉,直到“我”穷尽的那天,那便是“我”的终结。
我的噩梦总会结束,但你们不会!
上文提到的这种半人半鱼的形象在1954年被拍成电影《黑湖妖潭》(具体介绍详见丧钟本钟的《鱼人片的祖宗,就是它》),
而今天介绍的电影《Dagon》(中文译名为异魔禁区)只是套用了洛夫克拉夫的小说名字,在故事内容上却是取自于他的另一部小说《印斯茅斯之影》。
当然真正在电影里呈现的,导演还是作了改变的,取消了小说里常用的第一人称枯燥叙事,将观众乐见的情爱元素以及视觉冲击强烈的B级片套路融入了这部惊悚的克苏鲁电影里。
电影伊始便是压抑暗调的水光波纹,一个男子深潜海底,瞥见一处巨大的眼睛洞窟。
怀着好奇,他缓慢游近,用手细细摩挲雕塑的奇异纹路,却发现浮尘覆盖下是黄金。
正在惊讶之际,一个裸身女人突然出现在视野里,男子因此受惊呛水,四肢乱舞本能挣扎。
画面一下从男子梦里过渡到现实,原来男子叫保罗、和女友,朋友一行四人坐游艇在西班牙海边度假。微风徐徐,阳光迷人,小船轻荡,男主和朋友在甲板上闲聊欢笑。
此时远处岸屿传来怪异祷告声,天空随之变色,风平浪静的海面倏然翻起波澜,乌云排山倒海般压来,整个画面变暗,变模糊。
四人意识到暴风雨将至,惊慌失措地转舵,可惜已然不及。一个大浪无情袭来,卷着小船撞向礁石。
翻天覆地之后,船舱里的女士被倒塌的柜子压伤大腿,鲜血淋漓,动弹不得,小艇也被撞开一个大洞,呼呼进水。
保罗向远处小岛打出信号弹,对岸却毫无动静。他寻思所有人应该都在教堂做礼拜,无奈只得和女友划救生艇登岸求救。
两人循声走向小镇中心的教堂,扣响大门,诡异莫名的是祷告声戛然而止,却未见有人应门。
用力推开教堂大门后,偌大房间竟空空荡荡,未见人影?两人十分纳闷,环视四周。
昏暗穹顶下,未见灯光也无烛光,正前方的地方没有熟悉的耶稣像而是挂着一只眼睛。
男主看见后,身体不由震颤,因为和梦里见到的那只一模一样!
一个黑衣神父悄无声息地从黑暗里冒出,两人如见救星,上前叙述来由:想借电话给警局求救。
神父一段叽里呱啦回应:教堂没有电话,小镇上也无警局,唯一的有线电话在小镇旅馆里。两人遂委托神父帮忙打电话求助,自己则想赶往码头开渔船前去营救伙伴。
神父却奇怪地拒绝了提案,要求一个人必须留下前去旅馆打电话,而另外一个随镇民登船去救游艇上的人。刚踏上船头的保罗被摇摇晃晃经过的渔民装了一个趔趄,倒向船舷。
挂着的尖锐鱼钩刺破他的手掌,大量鲜血流出,又随之被大雨洗去。疼痛却心急的保罗没管手上的伤势,草草与码头上的女友道别,冲向了游艇触礁的地方……
(后面的故事就不剧透了,请诸位看官自行查找观看)
高能预警,下图可能引起部分人的不适。
于先前的介绍里,我故意隐去了若干琐碎细节,其一是教堂里突然出现的神父,我并未及时描述他的容貌特征。
昏暗镜头下,他看上去像人;脸异乎寻常地白,带着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浮肿感,眼睛赤红且外凸,犹疑不定却始终无法聚焦,种种的外貌特征让人怀疑他的身份。
然而在那种情况背景下,男女主角并未引起警觉:他是小镇上唯一一个可以求助的人,还是一个神父。
种种琐碎凸显出正常下包裹下的不正常,当神父不经意伸出手安抚女主时,露出了惨白的尖锐手指和手指间奇异的蹼。‘
’这一画面给了特写,然后又一闪而过,神父敏锐地将手缩回,藏在身后,用另外一只手招呼两人赶往码头。
之前空空荡荡的渔船上也多了两个渔民;脸色惨白,在大雨之下,一个带着墨镜,一个带着面罩遮住大半张脸,背对着男主缓慢收拾渔网。
在克苏鲁神话体系里,故事往往没有开端,也没有一个真正明确的结局,在语焉不详的记叙里中止,多以记叙者的发疯和自我灭亡收场。
不可描述的诡谲是通用手段,制造氛围的压抑沉默和反常细节来让人感到颤栗。这并非是画面式的血腥恐怖,而是发自内心不可知的基因恐惧。
身处其中的人,不知道命运编织的网已经收紧,自己的脖子已被牢牢掐住。在痛苦与绝望里陷入不可解脱的精神困境,被一步步拖往黑暗深渊里。
在电影前半段极具惊悚的氛围烘托下,后半段的暴力与流血具象则是彻底破坏了这种原味的克苏鲁恐怖,将情绪推向了邪恶组织表现地歇斯底里的疯狂。
故事结尾还是充满宗教意味,也算是一定程度契合了原小说结局,建议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也阅读一下原小说《印斯茅斯之影》。
----
本文作者:凡依罗(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