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财报中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的关联?

资产负债表是告诉你在某一个时点(比如月底、年底等)企业的资产状况,这里的资产状况包括:企业控制的资产,以及控制的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来的(要还),有多少是股东投入的(基本不用还),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按其流动属性分成五大部分,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区分流动和非流动性有个最通用的条件即预计从资产负债截止日起一年内可以变现。
利润表表现的是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想像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先看资产负债表相当于剧透了(这家有多少钱,其中外债多少,怎么构成的,那些是现金,那些是股票,那些是存货房产等),与看电视剧不同的是我们被剧透后更想看看这些资产是怎么形成的了。我们想知道企业有这些钱是通过自己努力赚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还是不务正业,把钱拿去放高利贷了(投资收益)。也可能企业出身好,正规经营赚不到钱不要紧,政府会给他大笔的财政补贴(营业外收入)。总之我们要知道公司的钱到底是怎么赚来的,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出企业未来的前景。
过去利润表之后还有一个利润分配表(现在这些信息被放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了),两张表合二为一最后计算出期末未分配利润(公式: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期末未分配利润),这里的未分配利润数字可以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数字核对,一致说明计算无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出现以后把利润分配表的内容转移了过去,为了避免重复这部分内容就不在利润表中体现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数字出现了错误,我的建议是对外披露可以不体现,但计算步骤不能少,低级错误不能犯!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流量表由三部分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重中之重,后面二部分只是前者的补充。
说到现金流量表就不能不提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人员的所有的账务处理都与之相关。但在非财务人员眼中收付实现制才是最可靠也最容易理解的,他们信奉“现金为王”,对老板来说,账上没有钱才是最要命的;对债权人来说,企业赚了再多的钱也是账上的数字,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债到期能不能收回。投资人呢,企业盈利能力强当然是好事,但谁知道这是不是会计做出来的?健康的现金流还能说明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所以投资人一样关心现金流。问题是权责发生制编制出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涉及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准备等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与现金流不能同步,报表显示A公司2015年赚了1个亿,但因为应收账款没有收回、预付账款或存货增加过快等原因,现金流可能是负1个亿。依据收付实现制编制出来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很好的解释企业的钱从那里来到那里去的问题,是对权责发生制编制报表的一次补充说明。
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没有直接的勾稽关系,但正反比关系还是有的。比如营业收入对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成本对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收入高对应的现金项目也应该高。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对比,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就是有点问题了)。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所以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也不完全是一回事。会计科目的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但不是所有存放在银行的存款都可以随时用于支付,比如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银行会要求委托开据银行承兑汇票的公司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信用额度不同,保证金比例也不同,通常是票据金额的20%-100%,这部分保证金只有到票据到期时才能解付,所以保证金的使用是受限的,不能随时用于支付,在银行存款科目和资金负债表里,保证金是银行存款,也是其他货币资金,要在货币资金项目中列示,但在现金流量表中,保证金由于使用受限,就不能视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反映的都是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只是角度不同。存在关联关系是很正常的现象。报表编熟了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就能把现金流量表编出来。在我看来不要说三张表有什么关联,其实三张表就是一个整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