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8):红山开孔有特征 系挂孔上辨磨损
最是难辨识素器,文化期的素面玉璧尤其难如此。
文化期的素面玉璧无纹饰、型制上简单易造(图1),如果在沁、蚀上没有慧眼如炬的功夫,是很难辨分珠目的。
图1-1
图1-2
图1-3
不过如果赏玩多了,也可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要素。同为文化期,由于时段的差别、区域的差异,往往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观摩久了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存在。如素玉璧可以归纳为:齐家多色良渚大,红山玉璧多系挂。就是齐家玉璧往往带有多色玉的特点、良渚玉璧一般的形制比较大,而红山文化玉璧在使用上多见系挂的形式、带有用于系挂的钻孔。
红山文化玉璧多为祭祀用通灵“神器”,其使用方式为穿绳系挂在某一固定或不固定的祭祀场所、或者系挂在大祭(巫师)的身体上,所以红山玉璧多见带钻孔的(图2)。
图2-1:国家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璧
图2-2:国家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双联璧
图2-3:辽宁省博藏红山文化三联玉璧
红山玉璧钻孔往往带着实际使用——系挂所留下的痕迹,有些由于长期使用而留下明显的自然磨损痕迹,使用过于长期磨损的甚至产生壑口(图3)。
图3
红山文化钻孔除具备一般的文化期古玉钻孔特征(参见《古玉学步(36):古玉钻孔有特征再辨钻孔螺旋纹》和《古玉学步(60):图说红山玉作桯钻和管钻打孔痕迹的区别》)外,还具备系挂穿孔的特点,有着明显的赏辨要素。
以牛河梁遗址出土的一件红山文化钺式玉璧(图4)为例,其钻孔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图4
(1)喇叭口为双面桯钻特征(图4-1);
图4-1
(2)双系挂孔,一面两孔呈向上外射45度角磨损痕、另一面两孔直接呈横向连接的磨损痕,说明玉璧的系挂方式为双孔固定式悬挂(图4-2),增强稳定性。
图4-2(1)
图4-2(2)
(3)自然磨损非常严重、磨损方向固定(图5)。
图5
上述特征带有比较明显的普遍性,从另一件半拉山红山文化遗址的玉璧(图6)上,也可以印证这样的系挂孔特征。
图6
这件玉璧同样呈现喇叭口双面桯钻特征,由于曾经两次重新选择钻位,从放弃的钻孔痕迹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桯钻痕迹(图6-1)。
图6-1
严重的自然磨损和固定的磨损方向(图6-2)。
图6-2(1)
图6-2(2)
红山文化玉器的系挂孔因实际使用的时间长短而不同,有些磨损严重到壑口、有些则轻微磨损,不可一概而论。反过来,可以从系挂孔的磨损程度上来推断一件玉器的使用寿命。
观摩红山文化系挂孔的实际意义是:有些从钻孔工艺和磨损程度的合理性上就能其判别真伪所在。像上述图1所例举的玉璧的钻孔状态(图7),还能到真正的红山文化吗?
图7-1
图7-2
图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