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霍乱

在正式进入之前,倪海厦老师是把伤寒霍乱篇放在金匮来讲,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六经辨证很清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后面就多了一个金匮,因为当初的伤寒和金匮,还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书,后来到了宋朝,就把它分成了两本书,有些不属于六经辨证把它放在了前面,由于历代的争议比较多,就把霍乱放在金匮里面来了。

杂病的范围牵扯很广,但是所有的方子基础都在伤寒论,所以一定要有伤寒论做为基础,伤寒论的观念是同症同治。金匮就是因为病的种类比较多,症状又都不一样,但是诊断方式还是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症为主,处方也是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来区分,但还是同症同治。在刚开始介绍杂病的时候,张仲景就讲了一些内经的理论。

【原文】问曰:病有霍乱者何? 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 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这个霍乱要不要与现在的霍乱要不要放在一起去比,我们不要去想现在的病名,只要是看到有呕吐,下利,也就是上吐下泻,中医就叫霍乱。现在的西医也是呕吐下利叫霍乱,那是西医拿中医的名词去用。

霍乱之名始见于《汉书·严助传》,其言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者是也。此病南方为患,北方罕见,盖因地气之湿,遇天之阳气外张,互相蒸之,逼人汗泄太过,导致血热而燥渴,于是在饱食之后又食冷物,于是湿热不得外出,宿食不化,浊气上升故吐,清气下降故泄,肠胃不适,因而吐泄不止,由此可知霍乱之名,就是指吐泄不止之证。

霍乱在《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介绍,叫六元正纪论:太阴所至,中满霍乱,吐下,那是由于湿太盛。

灵枢经对霍乱的定义:太阴厥气上逆,名之霍乱。

在我国的北方很少看到霍乱,大部分都是在南方才有霍乱。霍乱出现在春分到秋分之间。从六气运转图我们知道少阳是相火,少阴是君火。

我们学针灸的时候就知道了手少阴心经是君火,手少阳三焦经是相火,当相火和君火对应太阴湿土的时候,人如果处在这个环境就容易产生霍乱。

霍乱一定是与当地的环境有关系,当我们知道了霍乱的成因,就知道该怎么治疗了,袪湿,祛热。

霍乱的病人会发热,有头痛,身体痛,怕冷,这样看起来是太阳证,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有三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

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项背强痛→葛根汤。

霍乱=太阳证+吐利。

这段的目的是要后学者能区分出太阳伤寒与霍乱是不同的,如果出现表里并病时,应先治里症,然后再解表症。像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这些是太阳伤寒无疑,而现在兼有呕吐与下利,这是表里皆病的现象,这也可以称之为霍乱。遇到这种情形时,要先治霍乱之吐下症,等到吐利好了,如果出现发热等太阳证时,再去治表。

(0)

相关推荐

  •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 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 ...

  • 卷四12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太阳病脉浮缓而弱,中风脉也:发热汗出恶寒,中     风证也.不呕则里气和,缘何而有心下痞证?此必     以医下之故也.如其不经医下,邪热自传于里,病人     不恶寒而渴者,此邪去太阳,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霍乱

    夏天很热,湿热很盛,流汗多,为了解暑热,坐在冷风下,吃冷凉东西,由于湿热炽很盛,影响了肠胃的蠕动,这样造成了肠胃的负担,不消化,食物在肠胃里发酵,而引起了上吐下泻,这样也是引起霍乱. [原文]伤寒,其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霍乱

    原文: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这是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霍乱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霍乱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这里是说里症之吐利好了以后,如果病家还有身痛等表症时,我们就该帮他解表,解表用桂枝汤就可以了. 病人有身痛,有以下几种情形: 痛在皮肤→麻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霍乱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上四味,以水三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里总共有113个方剂,这么多的方剂,可能要记住,还真是有点难度.倪海夏老师给我们一个总结,帮助我们记忆. 113个方剂,实际上,只有3个方剂: 一.辛散→麻黄.桂枝→袪寒 二.寒泻→石膏.黄连.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八)上工治未病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杂病的范围牵扯很广,但是所有的方子基础都在伤寒论,所以一定要有伤寒论做为基础,伤寒论的观念是同症同治.金匮就是因为病的种类比较多,症状又都不一样,但是诊断方式还是以阴阳表里虚实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脏虚治法

    第二节.脏虚治法 [原文]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牌.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脏虚治法

    中医是辨症论治,就叫做上工治未病,如果要等到生病后才开始治疗就太慢了!内经的经义比西医学更广,西医学只限于局部在脏腑里面.但是,像小建中汤为治肝补脾不二法门,这不是法则,误用则大误病情. 小建中汤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