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往事 下

副标题:祸兮福所倚

很多时候,当我们用预设的“正统”立场去看问题的时候,往往难以探究到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

成王败寇,输的一方很容易被贴上“叛徒”“Loser”的既定标签。

但如果我们把脑海里1935年夏天之后发生的事情全部清空, 仅仅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第一个问题,当时各路革命队伍里有没有一个公认的“共主”呢?

没有。

第二个问题,当时的红一里有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呢?

也没有。

遵义会议前,红一的最高领导团体“三人团”成员为博古、周相和李德(排名有先后);会议后的“三人团”为张闻天、周相和主席(排名有先后)。

当时的组织,远不像今天这样规范化、制度化。名义上,我们就仅仅是共产国际东方部下属的一个“支部”。

所有的人事、资金大权,都是莫斯科掌控的。

遵义会议后三人小组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是派陈云离开红军队伍,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会议的情况,争取获得“上级的批准”。

因此在某些人眼里,遵义会议的“改选”结果,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既定事实。

所以,当红一和红四会师的时候,在很多红四将领的心里,对这个实力远不如自己的中央,是犯嘀咕的。

会师后,恺荫大致做了这么三件事情:

1、试探

2、拉拢

3、摊牌

下面我们一件件的说。

虽然遵义会议确定的三人团中主席的地位在周相之下,但因为主席在军事指挥领域的杰出才能,一次次拯救红军于危难之间,到会师时,主席已经基本掌控了红一的军事指挥权。

主席和恺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分道扬镳的。

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主席到了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恺荫则去了莫斯科。

后来,两人又分别到了井冈山和鄂豫皖。

懋功会师后,在这座偏僻荒凉的雪域小城,作为川西地主的恺荫在喇嘛庙摆下欢迎酒宴,邀请红一的一众大佬。

席间,恺荫和周相互相试探对方的“老底”。

周相为震慑张,说红一尚有“三万之众”,实则能战者仅万余人。

而张则非常嚣张的说,麾下有“十万大军”,实际约有八万人。

通过这次欢迎酒宴,张确认了之前的“传闻”,即红一在湘江受到了重创,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接下来的几天里,恺荫分别找了红一的几个“重要人物”谈话。

恺荫是一个颇具“草莽气质”的人,特别喜欢搂着别人的肩膀“称兄道弟”。

几十年后,张在加拿大写回忆录时,还特别回忆到当时的场景,并对红一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了“点评”。

 比如对刚刚失势的博古,张认为他“说话直率但是历练不足”。

张还单独宴请了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和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老总。

饭间,张甚至表示要从红四中拨出两个团给二人。

席间他大肆宣扬了一番什么“欲北伐必先南征”,说诸葛孔明就是这么干的,又说西北马家军如何如何厉害云云。

饭后,他还派秘书给彭老总送去了几斤牛肉干和一些大米。

 张的副手陈昌浩也没有闲着,受张的委托,他四处向红一的各个将领打听对于遵义会议的“态度”。

这个意思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恺荫希望重新洗牌。

在当时,会师后的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

左路军几乎全部是红四的班底;右路军一半是红一,一半是红四。

左路军由张控制,朱老总、刘帅等个别红一的高层也被分在这一路。

右路军名义上是周相和主席等指挥,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红四的人还是听徐帅(红四总指挥)和陈昌浩(红四政委)的。

1935年9月初,张与主席的矛盾激化,他们在红军主力进军方向上出现严重分歧,左路军则迟迟不肯北上离开阿坝、与右路军会师。

9月8日,张电复徐向前、陈昌浩率原红四南下,与中央彻底“摊牌”。

徐帅在红四内部,是一直支持与红一北上的。接到电报后,他只能向中央汇报。

当晚,中央ZZJ召开紧急会议,毛、周、张、博、王、徐、陈等联合致电左路军要求北上。

次日,张复电继续坚持南下。

9日晚,主席亲自到徐帅住处,问其意见。

徐帅思索再三后表示,两军既已会合,就不宜再分开,而红四方面军也不宜再分为两半。

这番表态相当于没表态。既不能分开A,又不能分开B,那么A,B硬要选一个分开,怎么办呢。

离开徐帅住所前,主席让徐早点休息,然后便告辞了。

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就在主席和徐帅谈话的同一时间,摸不清徐帅态度的张,直接电令陈昌浩,“要求武力解决”(此处有历史争议)。

千钧一发之际,得到关键情报的叶帅立即向主席报告。

主席当机立断,于10日凌晨率右路军的红一部分人马拔寨北上,离开甘南。

天亮后,红四部分才得到消息,心情极度沮丧的徐帅忍不住痛哭一场。

红四是徐帅从鄂豫皖开始一手创办的。为了坚持红四的完整性,他犹豫再三后率余部南下,再过草地,在党坝与左路军会合。

徐帅就这样在命运的关口,犯下了“抱憾终身的错误”。

此后的戎马生涯里,徐帅几乎再未得到重用;授衔时,十大元帅列第八。

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当初徐帅能坚定的随红一北上,以他的地位,除朱老总之外,几乎是稳压其他所有人的。

不过,人生祸福难料。

谁又能想到,低调的徐帅日后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暴,屹立五朝不倒,直到1990年亚运会期间在北京逝世。

比起其他很多人来说,徐帅又是非常幸运的了。

后面的故事我们不再讲了。

1937年8月,经历了颠沛流离红四余部和其他几支队伍一起,被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帅任副师长。

祸兮福所倚。

几个月后,命运坎坷的红四终于在一二九师迎来了改变他们命运的人。

(全篇完)


番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