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特刊 ‖ 李跃:苌楚(女儿的一个名字,父母的多少寄托)
【作者的千金李苌楚】
苌楚是诗经时代“猕猴桃”的别称,现在成了我的女儿的名字。
给女儿取名颇了一番心思。女儿出生后,她最初在出生证上的名字叫“李曾徵珺”。“曾”是母姓,“徵”是古代五音之一,“珺”意指一种美玉。当然,之所以取这样一个有点绕口的名字,应该是参考了我父亲的意见——按照姓名学中的所谓天格,地格和人格,名字中每一个字该对应多少笔画,大有讲究,马虎不得。
但我很快对这个名字不甚满意,因为它不够简洁,也有点佶屈聱牙,很多人将“徵”读成了“微”或“徽”,这个名字似乎有点故意考倒他人的意思。女儿的外婆给她取了个小名“果果”,因为出生不久的女儿脸很圆,像苹果一样。从此,“果果”就一直伴随着她,直到幼儿园毕业,快升小学了,我才下决心给她改一个正式的可以写在作业本上的名字。
改名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同时尽量避免与他人重名。但前一条尚好,后一条操作起来却颇有难度,盖因李姓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姓,大大增加了重名的概率。我先从女儿的小名“果果”入手,草拟了“李果果”、“李果儿”、“李果然”、“李果真”等名字,但通过百度搜索一下,发现它们统统被人捷足先登了,只得放弃。后来,我又根据她出生于农历月半的特征,选取了“圆舒”、“望舒”等名字,在古汉语中它们都意指圆月。但它们同样没能过百度关,总是有人与我英雄所见略同,早早地便拥有了这些名字的使用权。
我还是决定从古代典籍那里寻找灵感,为女儿——这部属于我的传世之作确定一个古雅的标题。读楚辞,其中一种叫“杜若”的古代香草名令我眼前一亮:“杜若”与李姓搭配堪称绝妙,古代诗人中有大李杜、小李杜之称,“李杜若”实有“若李杜”之寓意,也颇符合我的前诗人身份。就在我差不多要一锤定音的时候,又是百度粉碎了我的幻想,这一株香草,已经被注册到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的名下了。不想让女儿“撞衫”,只得忍痛割爱。
还是古老的诗经帮助了我。孔子要儿子多读诗经以“多识花鸟鱼虫之名”,在我看来,诗经就是上古时代的一部植物志,那些生长摇曳在诗经里的植物,如蒹葭,茨草,常棣,卷耳……每每令人神思飘逸。偶然地,我读到了诗经之桧风之《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我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就是它了。
后世关于这首诗有多种解读,如朱熹在《诗集传》中云“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而我更倾向于回归自然说,钱钟书先生解释“此诗意谓:苌楚无心之物,遂能夭沃茂盛,而人则有身为患,有待为烦,形役神劳,唯忧用老,不能长保朱颜青鬓,故睹草木而生羡也。”这首诗合我心意之处就在于,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我们远离土地,远离自然的过程,我们需要对此保持必要的警觉,需要在对蓬勃自然的向往乃至敬畏中保持生命的活力,避免成为机器的附庸。都说世界变化太快,但人性何曾有什么变化,“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中辗转反侧的爱情,“隰有苌楚,猗傩其枝”中对无忧无虑的草木的羡慕,穿越了数千年,与现代人有什么两样吗?
“苌楚”是猕猴桃的古称,但我显然更喜欢“苌楚”,因为它更有诗的质感与韵味。果果属猴,从字形上看“苌楚”有草有木,将“苌楚”送给她真是再好不过。如果要牵强附会的话,其中的“楚”还可以提醒她的楚人后裔身份。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百度搜索,躲在远古时代深山幽谷中的“苌楚”还不曾被人注册,于是我赶紧先下手为强,也可以说是见好就收,就此确定了女儿的正式大名——“李苌楚”。
名字和人也是有缘份的,我希望女儿能像苌楚一样远离忧虑,快乐自在;希望她能像这种如今被称为奇异果的珍稀水果一样,在社会上体现出自己的被人看重的价值。我甚至想,如果她将来有足够出息,“苌楚”这个沉睡在诗经里的美好名称当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复活,被更多人记住并领略到诗经的魅力。
【作者简介】李跃,李跃,1972年生,湖南新邵人,作家、诗人,深圳《晶报》评论部副主任兼首席评论员。11岁开始发表作品并编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作家评小学生佳作》一书。18岁获评“中国十大中学生校园诗人”候选人,22岁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散文、小说入选包括阅读教材在内的数十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随笔集、教育评论集各一部,其中教育评论集巜教育第三眼》入选2014年全国教师暑假阅读推荐书目及当年度“影响教师的一百本书”名单。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