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为啥这么爱写对联?

清代楹联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文人士子社会交往的重任,楹联书法嘱赠是文人士子社交比较高雅的一种方式。关于楹联书法嘱赠的社交隐喻,谷向阳先生论述曰:
题赠联也称交际联,是人们在社会交际和联谊中为了表示敬仰、赞颂、祝贺、勉励、怀念等宗旨而题赠的对联。主要应用于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等知识阶层,与赠言、赠诗一样,表达思想,增进友谊。这种对联多作为一种珍贵礼物、艺术品或友谊的象征,常被当事人辑存或收藏。
谷向阳先生所言,基本概括了楹联书法所担负的社交功能,同时,也指出了楹联书法所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常情况下,楹联书法的生成有几种情况:

其一是嘱托之人规定书写的内容,然后由书家进行楹联书法创作;

其二是嘱托之人只是希望乞求一副对联,对于文字的内容不作规定,任由书家自我发挥;

其三是书家主动向友朋赠送楹联书法,以见真情。

刘墉弟子英和曾在《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文达公出刘文正公门,与刘文清公友善,文达凡自治联语,皆求文清书。”

这是楹联命题书写的例子。大多时候,在向书法家乞求楹联书法时,嘱托之人不规定楹联书法的内容,而是任由书家自由发挥。即便如此,书家在选择书写什么样的内容是还是非常有考究的。

那些文学素养比较高者,自然是根据嘱托人的身份地位、生平事迹、性格为之撰写对联,以期对嘱托人给予较为恰当的评价。如果书家自己的文学素养不高,还达不到自撰楹联的水平,那么就参考别人的楹联佳作或者书写一些格言警句之类。

其中,体现出楹联书法兴盛与楹联文学兴盛之间的内在关系。南怀瑾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

清代楹联书法是文书珠联璧合,合二为一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清代楹联文学兴盛促就了清代书写楹联书法之风。清代楹联除了自我表达外,就是相互交流。

清代借以楹联书法评价对方并赠之的例子举不胜举,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记述曰:

梁敬叔观察尝书楹联见赠,云:“家有百旬老母,身为一代经师。”结构雄壮,颇有伊墨卿先生笔意。然下句非所克当,虽受之而未敢悬也。

拟请易其下句云“春在一曲小园。”戊寅岁老母见背,遂亦不复以此请矣。恩竹樵方伯亦尝书一联见赠,乃用随园老人旧句,云“已烦海内推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余则欣然受而悬之。戊寅以后始撤不悬。今所悬者,有勒少仲中丞一联云“著述至二百卷外,逍遥于一曲园中。”又有彭雪琴侍郎一联云“蓬瀛旧籍三朝远,云水间身二品荣。”则即余诗中语矣。

来而不往非礼也。清代文人之间还存在互赠楹联书法的情况。汪宗衍所撰《陈东塾(灃)先生年谱》中记载:

光绪五年,张之洞曾集后汉书陈寔、陈元传语,写楹帖赠于陈灃,云“棲迟养老,天下服德;锐精覃思,学者所宗。”陈灃也撰句答以篆书楹帖,云“万言笔语关文运,十载神交寄我心。”旁款云“孝达尊兄先生惠寄楹帖,其语过奖不敢当,书此奉酬。”

若是遇到寿辰、及第、乔迁新居等喜事,楹联书法赠送也是少不了的。梁章钜《楹联丛话》载:

云台师有老妾刘恭人,即嫡配江夫人之媵也。……今岁七十寿辰,师许同人为之制锦称觞。余亦制一联往祝云“鹿宴沐恩浓,正及臣门膺旷典;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翼日,师亲来谢步,并曰:“此番同人所赠联轴颇多,惟阁下及右原所赠句最佳。”右原句云“温温恭人,母以子贵;潭潭相府,日引春长。”

除了寿辰需要楹联书法来恭祝外,科举及第也是需要楹联书法来庆贺的。吴恭亨《对联话》曰:

“前清科举时代,凡受试及格者,宗族交游辄制为联语以相庆贺:…往时科举制未废,凡附学籍及中式乡举者,其授业师必特制联额为贺。”

吴恭亨《对联话》所举可以赠之以楹联书法的时候太多太多,只要是喜事,似乎都可以诉诸于楹联书法。清人楹联书法嘱赠中,有为送别的。王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则说:

“承赐楹帖,感谢之至:…弟之求字,素与众异。弟性好友,又愿聚不愿散,故遇君子之不遐弃我者,必乞其书,不必其工书也。当不得见时,辄出展玩,辄为欢然有喜。”

“当不得见时,辄出展玩”这才是离别赠联发挥的主要功用。清人楹联书法嘱赠中,还有以此作为奖赏者。曾国藩日记载:

咸丰八年七月十九日,曾国藩”营官各赏对一付,其丙辰冬日曾赏对者,此次不赏”;咸丰十年五月十一日,曾国藩”各对联下款,各送宿松绅士十对、县令一对”;同治二年二月初九日,曾国藩竟然  “中饭后将对联四十馀付下款,送各营官”;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曾国藩”写对联九付,又下款廿余付”

像曾国藩这样大方的楹联书法家,着实不多。除了注重正文外,嘱赠楹联书法的落款也颇有深音”。嘱赠楹联书法落款分穷款和富款,穷款简明扼要,富款意味深长。在品读嘱赠类楹联书法时,断不可忽视款识的价值。

清代书家创作了大量的嘱赠类楹联书法作品。不仅是书法家,只要是字写得还算说得过去的人,都常常会受人之嘱,为其书写楹联。

从可查的楹联书法文献和传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来看,清代嘱赠之类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海量的,楹联书法嘱赠是全方位的,又是相互交织的,每一位读书人都参与其中,楹联书法嘱赠犹如一张社会关系网,从中映射出文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从可查的楹联书法文献和传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来看,清代嘱赠之类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海量的,楹联书法嘱赠是全方位的,又是相互交织的,每一位读书人都参与其中,楹联书法嘱赠犹如一张社会关系网,从中映射出文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原题:《清代楹联书法日常书写及其社会化隐喻》;作者:薛帅杰)

(0)

相关推荐

  • 赵之谦的楹联书法。#对联##书法##遇见...

    赵之谦的楹联书法。#对联##书法##遇见...

  • 明清书法楹联精选22幅!

    明清书法楹联精选22幅! 2021-06-28 14:07 明 张瑞图 整顿乾坤将相 归休林壑渔樵 明 祝世禄 一帘花影三更月 万壑松声半夜风 明 董其昌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明 董其昌 客渚含兰思 ...

  • 清代皇帝为啥都爱去这个郊外

    清朝入主中原后,把南海子做为皇家苑围重加修葺,又称南苑.按清朝典制,皇帝每三年在南苑举行一次大阅兵礼 清军入关后,尤其是在顺治朝和康熙朝前期,由于京西的三山五园尚未建成,利用明代宫苑就成为清廷的主要措 ...

  • 何为沾片子?山西人为啥这么爱吃,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今天小忆给大家带来的美食,就是大名鼎鼎的沾片子! 沾片子?这东西能吃? 那当然沾片子又称蘸尖尖.拖叶子,蘸片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传统特色面食小吃,也是山西省的特产面食之一. 山西的很多地方, ...

  • 人为啥会爱吃辣椒?

    你知道你为什么那么爱吃辣椒吗? 中国辣椒史 中国美食在历史上其实吸收了非常多外来的东西,例如川菜.湘菜都以辣闻名,但是呢,辣椒是到了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以前是没有的.有读者看了大为惊讶:不敢想像明朝 ...

  • 无锡人为啥那么爱吃面?无锡为什么没有招牌面?

    无锡人远出归来,最牵记的味道可能是几个小笼一碗馄饨,也可能是一碗阳春面,再加一个浇头.无锡人爱吃面,面馆多可以作为证明,60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着5500多间面馆.有个朋友在十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 ...

  • 为什么清代人“一言不合”就要写对联?

    . 清代楹联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文人士子社会交往的重任,楹联书法嘱赠是文人士子社交比较高雅的一种方式.关于楹联书法嘱赠的社交隐喻,谷向阳先生论述曰: 题赠联也称交际联,是人们在社会交际和联谊中为了表 ...

  • 清代最会写对联的人非他莫属。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现江苏镇江)人.乾隆35年(1770)探花.王文治少年时即以文章.书法闻名乡里,聪慧过人. 乾隆二十一年(1756),翰林院侍讲周煌奉使琉球,邀 ...

  • 为什么清代人“一言不合”就写对联?

    清代楹联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文人士子社会交往的重任,楹联书法嘱赠是文人士子社交比较高雅的一种方式.关于楹联书法嘱赠的社交隐喻,谷向阳先生论述曰: 题赠联也称交际联,是人们在社会交际和联谊中为了表示敬 ...

  • 为啥有的人对香菜爱得欲罢不能,有的人却深恶痛绝?专家告诉你:这真的不是挑食

    健康时报 2021/05/05 22:17 闻到香菜味就难受,看到甜食就想吃,不能吃蚕豆,同样的辣度有人觉得辣得受不了,而有的人却可以接受⋯⋯这些与吃有关的个体差异,都可能和基因有关. 1. 闻到香菜 ...

  • 古今书法家最爱写的100幅风雅对联!

    赛大家集字书法字典 非常好用的集字书法字典,汇集历代书法名家超过四十五万枚书法图片,可按草.行.楷.隶.篆.魏碑六体通篇查询.查询结果可选字排版,可整体生成图片--乃集字"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