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刘渡舟学用经方:感悟胡希恕、陈慎吾的《伤寒论》学术见解

张文选教授

我曾经给我的学生们讲过,伤寒学界有“北斗三星”。所谓“北斗三星”是指在中国北方,有三位泰斗级的伤寒学家,他们是胡希恕、陈慎吾、刘渡舟。这三位“星”成倒“品”字形排列,胡希恕、陈慎吾位于前,刘渡舟位手后。所谓“北”,小者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者指北京,大者指中国北方。

胡希恕与陈慎吾先生关于伤寒学的研究对刘渡舟有较大的影响,刘渡舟先生对胡、陈两位前辈也十分尊重,十分推崇。在我们跟诊过程中,他常向我们讲到胡希恕先生与陈慎吾先生关于《伤寒杂病论》与经方运用的学术见解。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始研读胡希恕先生与陈慎吾先生的《伤寒论》之学。由于胡希恕的门人近些年来出版了较多的胡希恕著作与音像资料,因此我们更多地专注于胡希恕先生著作、音频资料的学习与研究。此将胡先生对我们影响最大,也是我们感悟最深的学术见解略述如下。

1.《伤寒论》来源于《汤液经法》而与《黄帝内经》无关(《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绪论》)。这就提示我们,临床上不能用《内经》与现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运用经方,而要以《伤寒论》自身的理论指导经方的运用。例如,运用五苓散,如以《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来看,此方为利水之方,用于气化不利的水肿。而以《伤寒论》的理论用此方,其用方指征是,太阳病,表之阳证;根据第71、72、73、74条,以口渴、小便不利为辨方证的着眼点;其效应是“多用暖水,汗出则愈”,而不是水肿消退。

2.《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仲景发展者,是在表证与里证之间增加了半表半里证,又分辨阴、阳,从而形成了辨表阳证(太阳病)、表阴证(少阴病),里阳证(阳明病)、里阴证(太阴病)、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伤寒论》有独特的辨证体系,这就是,在辨明六经八纲基础上,再辨方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绪论》《经方传真·绪论》)

3.“六经”与经络脏腑无关。这就说明,《伤寒论》只辨六经八纲与方证,而不用脏腑辨证。它是一种高度概括(只辨症状、体征)的辩治体系,运用时不辨病(如伤寒、温病、杂病之某一种病),不辨病因(如风、寒、署、湿、燥、火、瘟疫戾气),不辨脏腑(无经证、腑证与由经传腑之说),而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舌)先辨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再辨病性病情(阳、阴、寒,热、虚、实)进而辨方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绪论》《经方传真·绪论》)

4.《伤寒论》不用五行理论。(《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绪论》《经方传真·绪论》)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有很多的推论,会导致医者不重视“证”而用五行理论推导演绎,如青为肝,黑为肾等。而《伤寒论》只抓疾病客观反映的症状据六经八纲与方证。这就大大减少了医者的主观臆测。

5.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条文解释与经方的运用有很多独特的见解。特别是《经方传真》每一方中“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下的“按”,全是胡先生的用方心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按云:“慢性关节炎下肢肿痛者,用本方有良验。并以本方加石膏治年余不解的风湿热有奇效。又以本方合用桂枝茯苓丸,治疗下肢肿的脉管炎亦验。”再如泻心汤按云:“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心气不定即心悸烦、精神不安之谓,以是则失眠惊狂、癫痫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症等,亦有用本方的机会。高血压现本方证明显者,亦多有之,须注意。”这些可贵的经验对我们临床学用经方有重要的启示。

陈慎吾先生的论著比较少,近年仅有陈大舜整理出版的《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陈慎吾金匮要略讲义》,这两部书应该是陈慎吾先生自己备课而撰写的讲稿,是自己上课专用的,因此内容非常简练、概括,要真正读懂有一定难度。但陈慎吾先生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心得、个人见解,尽在其中,读之可以使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如关于《伤寒论》第108条的解释,胡希恕先生仅仅讲到此条前后矛盾,一定有错误。而陈慎吾先生直截了当,尖锐地指出:“本条论纵横,说刺法,言五行,名五脏,知非仲师经文,未敢妄释。”由此也可以看出,陈慎吾先生认为《伤寒论》不论五行、不谈脏腑、不用经络,而是讲六经、八纲、方证,这一点和胡希恕先生的认识如出一辙。

另如,关于《伤寒论》第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陈慎吾解释是,“本方主治属饮家有阴证之机转者”。(《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阴证机转”点破了此方证、病机与方的奥秘。刘渡舟先生受其启发,进一步具体的解释道:本方证“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刘渡舟伤寒论讲座》)进而刘渡舟先生将此证简化为“胆热脾寒”,用于小柴胡汤证而见脾寒便溏者。从而发挥了陈慎吾先生的“阴证机转”之说。

再举一例,关于《伤寒论》第143条,胡希恕先生解释说:“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热人血室常常显柴胡证”;而“谵语”,提示“阳明证也有”。又说,“这个热入血室与前面的桃核承气汤证是一样的”。但治法仍遵仲景“刺期门”说,未自己出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而陈慎吾先生明确指出“本证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方,随证加大黄、石膏,皆可取效。”,(《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刘渡舟先生分析条文证后讲“怎么治?”“应当用刺法刺期门穴,泻肝胆之热。”“不要用什么泻下之法”。(《刘渡舟伤寒论讲座》)

刘渡舟先生关于《伤寒论》的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或见解在许多方面与胡希恕、陈慎吾先生的观点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但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反而开阔了我们临床运用经方的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比较对照地研读三位大师的论著,使我们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至此,我们似乎才真正感悟到了《伤寒论》的真谛。在临床方面,也开始走向了经方运用的“自由王国”。

可以说,刘渡舟先生奠定了我们研读仲景之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刘渡舟先生的指导,没有跟随刘渡舟先生学习临床的基础,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胡希恕、陈慎吾先生的书,就根本不可能掌握经方运用的奥妙,也不可能感悟仲景之学的灵魂。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注释荟萃(第1条)

    宋本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金栋按:目前标准的.权威的<伤寒论>读本,是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也是官定本. 主编 ...

  • 六经的概念(刘渡舟)

    伤寒实习录-六经的概念(刘渡舟)  六经的实质:<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究竟六经的实质是否存在,在伤寒学中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学者把六经为病,归纳成六类证候,用以赅括阴阳表里.寒 ...

  • 【新提醒】刘渡舟·活用经方抓主证

    [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为了说明抓主证用经方的重要意义,试以个人(刘渡舟)的临床治例说明如下. 小承气汤证 甘肃张某,男, ...

  •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经方派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 经方派

  • 刘渡舟: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 <伤寒论>为东汉(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兼备,体现 ...

  • 刘渡舟:使用经方不可妄动,也不可不变通

    使用经方应灵活变通 作者/刘渡舟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 ...

  •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

    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多年用方经验,医案整理.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 病例:刘某,女,42岁.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 ...

  •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及医案

    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小半夏加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笔者有机会随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侍诊多年,见刘老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治疗多种疾患而 ...

  • 大家刘渡舟:谈经方使用的原则性与变通性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生却认为&qu ...

  • 刘渡舟:使用经方应灵活变通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生却认为&qu ...

  • 妙手杏林 || 跟刘渡舟学用加味苍柏散【一点资讯】

    加味苍柏散 [来源] 加味苍柏散,源于<医学入门>卷七:清·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亦收载. [组成] 苍术一钱白术八分知母五分黄柏五分黄芩五分当归四分芍药四分生地四分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