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要考点
一、梳理情节
解题思路: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
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注意: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注意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开头的作用
1.提出话题,领起下文
2.点明主旨,统摄全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蓄势、伏笔、铺垫、照应、对比
5.奠定感情基调,或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6.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7.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强调主旨
█ 注意: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还要加上环境描写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三、结尾的作用
1.艺术结构上:总结全文,……
或写了……,收束全文
戛然而止,耐人寻味,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或突转产生戏剧效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或使情节更加曲折,再起波澜
或使叙事更加合理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形成对比、照应
或具有象征意义
更加具有审美意蕴(画面感)
或使环境更加典型
3.思想主题上:从……的单一主旨到具有……更深或更广的主题,丰富(深化)了文章主题。
4.人物形象上:从单薄到丰满,从单一片面到复杂全面,从浅层到深刻等
5.情感表现上:使文中人物的情感得以延伸、宣泄、强化或升华,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或具有现实意义,强化了表现现实的力度。
四、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人称和人称的作用
2.考虑叙述的角度(是否间接叙述)、描写的角度(是否通过语言对话、肖像或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详略的安排、虚实的结合等
3.是否情景与叙事相结合,增加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文章主题
4.是否巧妙设置话题,合理引出主要故事情节,吸引读者
5.特殊顺序(倒叙、插叙、分叙)和特殊顺序的作用(如果文章是顺叙,一般可以不用作答)
五、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分析。
1.明暗线(主副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线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使行文更加集中简洁。
暗线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丰富了文章主题。
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突出了……的人物形象,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
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一条是……。
两条线索纵横交织更加全面地表现了人物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或全面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
双主线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六、文章分别设置这两个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1.从艺术结构看,情节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陡生波澜凸显戏剧效果,是否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从人物形象看,情节发展了人物性格,完成了人物塑造;或构筑了人物性格形成的氛围
3.从表现手法看,与上文照应,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或形成对比
4.从情感表达看,强化了作品中人物的某种感情(地域的某种文化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5.从思想主题看,揭示了/丰富了/深化了/突出了文章主题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1.第一步:分析对环境本身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 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2.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衬托人物……心情;或交代人物……身份;或表现人物……性格;或预示人物命运
3.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4.第四步:分析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注意: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要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八、分析人物形象
1.请概括(或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个性特征1(+举出事例);个性特征2(+举出事例)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析:个性特征1 + 举出事例;个性特征2 + 举出事例
█注意:看清提问方式;分析一定要有具体事例;分析时一定要分点作答
十、次要人物的作用
1.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
2.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3.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4.次要人物暗示社会环境或补充深化主旨。
十一、物象的作用
1.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十二、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注意:有手法要答出手法
十三、小说标题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即点明社会环境);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通过暗示、比喻、象征的能手法,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或讽刺,强化情感表达效果。
十四、主题探究
1.通过形象来实现:以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2.通过故事来实现:通过故事情节针砭时弊。
3.通过写作背景来实现:联系作品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揭示主题。
4.抓中心句分析主题:中心句一般是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多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几个段落之间过渡性语句。
5.从语言情感看主题: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