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东官路
东官路
文图:面朝大海
昨天回到老家,晚上就想,明天早晨跑步,一定要跑到东官路,寻找儿时的记忆。
东官路,位于我庄东1.5公里左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往北,通到太和南沙颍河老浮桥,向南,通到滑集,是一条人流量密集的交通要道。因为想去南边的重要集市滑集,这是北边人必须经过的一条路,而南边的人去太和县城,这也是唯一的通道。
这条大路,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东官路,说明历史上的确是一条被政府命名的道路,只有被政府命名的道路才能称为官路。
记忆中,真正让这条东官路出名是因为刘邓大军南下,听母亲讲过多次,她曾经看到刘邓大军的部队沿着东官路南下,部队看不到头尾,走了一天一夜,可见部队非常多。而且刘邓大军当时解放了太和县城,夜里发起的进攻,枪炮声像放鞭炮,天明停止,太和解放,这是听姥姥讲的。
我姥姥家,就在东官路东边一公里远的侯小庄,去姥姥拜年必经东官路。从我庄往东一直走一公里多就到了东官路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应该有五、六十年了,是一座没有拱梁的小桥,宽也只能并排过两辆架子床。这座桥也是当时太和县和阜阳县的交界桥,桥南是阜阳,桥北是太和。一般去姥姥家的时候,这座桥是中间点,走累了就坐在桥边的石梁是休息一会,看人来人往,也是一道风景线。
过了桥,东官路绕了一个之字形大弯,继续向北延伸。虽说称为东官路,其实就是一条土路,下雨泥泞不堪,晴天路上一把刀,两道压得很深的车澈,是这条路上特有的印记。
但过了桥后,有一段草路,这种草叫什么“结巴草”,长在路面上,非常护路,即便下雨天,走在上面不沾泥,连自行车都可以骑。我特喜欢走这段路,因为下雨天也不会踏泥巴,草软软的,走过去鞋也是干干净净的。
穿过这段草路,大约有七、八百米远,就是一片被人们称为非常“紧”(就是迷信说有鬼)的陈小庄。听姥姥讲,陈小庄在侯小庄西南,原来有十几户人家,因为陈小庄紧邻东官路,容易遭到土匪祸害,一天夜里,土匪血洗陈小庄,杀光了全庄人。从此,路过这个地方的人都提心吊胆,传说夜里鬼火不断,还有人路过这里淹死在沟里,更让这里充满神秘的色彩。反正母亲告诉我,大中午的一个人不能走陈小庄,否则会碰见鬼的,夜里一个人更不敢走了。
记得儿时去姥姥家,路过陈小庄的时候,还看到过一个尼姑庵,就是一个庵棚,说是住过尼姑,也没敢近前看过,到底有没有尼姑住也没有亲眼见过。种种陈小庄的传说,都让这片地方成为让人生畏的禁地。
儿时上学放暑假后,这里也是我和村里小伙伴经常来的地方,那时候放暑假要下地拔草喂牛,背着筐在地里到处找草,拔完一筐草就坐在桥上休息。遇到阜阳县村里的男孩子就撩事,然后就双方在桥上约架,我们站桥北头,他们站桥南头,大多是互相吓唬,用气势压倒对方,以不战而屈服对方,让对方灰溜溜走了,就是胜利。
许多儿时的记忆,都伴随着东官路浮现在眼前。
今早站在桥上,再审视这条东官路,已经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而那座桥,依然还是老样子,往桥北一看,老路已经荒芜了,路上野草有腰深,原来桥北这段路已经改道,老路就荒废了。
东官路,如今继续发挥它的南北交通要道的作用,但见证这条东官路辉煌的,应该只有这座老桥了……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