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文/子非鱼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语处《礼记·曲礼上》,
礼是礼乐的礼,礼仪,礼节的意思。礼不下庶人,也就是不和庶人讲礼,
刑是刑法的刑,行刑,惩罚的意思。刑不上大夫,也就是在大夫阶层是没有刑罚的,
不和庶人讲礼,不对大夫用刑,也就是说,约束大夫用礼法,制约庶人用刑罚,
为什么呢?我们要从庶人聊起,
什么是庶人?简单说,就是周族的异族,
武王伐纣,其实没费多大劲就赢了,应该说战争刚开始就结束了,
牧野之战时,本来臣服于殷商的东夷部落倒戈了,伙同西周族一起攻陷了朝歌,纣王自焚,天下易主,
问题是胜利来的太突然了,西周只是攻下了朝歌,在广袤的东方,甚至远离城市的农村,仍有殷商势力,
试想一个族群要统治另一个族群,会怎么办呢?只有建立军事据点!
于是才有了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负责在封地建立起军事据点,用来统治殷商的遗民,
这种据点,三里为城,七里为郭,城里是贵族,城与郭之间是国人,郭外是野人,也就是庶人,
郭其实也是城墙,国人可以理解为周族的平民,庶人就是殷商的遗民!
周族为了维护统治,在统治阶层内制订了一套礼法,大家目标一致,同气连枝,都为了统治殷商遗民,都遵守同一套礼法,
而对于被统治者,殷商遗民呢?就用刑罚来约束。
这就是为什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因为讲礼要对自己人,用刑要对外人!
什么时候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呢?礼崩乐坏后!
对,礼崩乐坏反而让礼法向下传递到了庶人阶层,而刑法则向上制约到了贵族阶层,
随着时间流逝,庶人逐渐忘了亡国恨,国人对庶人没了警惕之心,二者慢慢融合,没有了国庶之分,
周族的上层们再也没有必要“同气连枝”的统治庶人了,
周族的贵族们血缘关系则越来越远,亲情淡了,利益冲突就越来越明显,
各国的诸侯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而诸侯国的大夫们也不把诸侯放在眼里,大夫们的家臣也不把大夫放在眼里……
同时,伴随着没落贵族流落到民间,文化开始下沉到庶人阶层,
于是,为了求得人才,礼下庶人,为了防止以下犯上,刑上大夫。
我想,大约如此吧→_→
End
2020/4/13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