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五五-1)文章“起结呼应衔接,如圆之周而复始”(二)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文章“起结呼应衔接,如圆之周而复始”二)

(一)

篇幅短小的诗歌回环往复,韵味无穷,篇幅更长的散文和小说如此谋篇也显得美妙而有风致。

近代西方有人论小说、散文,就说善于谋篇布局的作品,线索皆近圆形(a circle or ellipse),结局与开场复合(the conclusion reuniting with the beginning)。

(二)

朱自清《荷塘月色》,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文章从独出家门开始,以返家所感结束,从行踪上,作者走了一个圆圈;

从情感上看,出家门时是“心里颇不宁静”,中间面对荷塘月色,赏美景排忧愁,然而最终还是无法超脱,情感又回到了原点,也完成了圆形的结构,让人沉浸、徘徊于情感的漩涡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

(三)

又如《红楼梦》。

第一回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最后一回是“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单从回目上看已见出首尾的呼应。甄士隐、贾雨村都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只是虚虚实实的贯穿,既然由他俩开始,也得由他俩了结,这即西方人所说的“线索皆近圆形,结局与开场复合”。

从内容上看也是如此。

第一回开篇言宝玉乃由大荒山无稽崖上女娲炼石补天时所遗留的那块顽石幻化而来,黛玉乃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的幻形入世;绛珠仙草的下世为人,是为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因而演出这“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最后一回陪宝玉江边雪地里同贾政见最后一面并携宝玉离尘世的也正是携宝玉入世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吟之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众。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与第一回故事呼应。抄录《石头记》的空空道人、“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悼红轩主人曹雪芹在第一回与最后一回照应着出现。

这些内容可让开端与结尾的互相钩连接应,就像蛇首衔蛇尾一样形成一个圆环,让故事首尾完整结合在一起,无始亦无终。

影视作品也常用这种圆形结构。

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影片以阿甘去女友家,坐在马路边等公交车,一根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荡最后落在阿甘身边,阿甘把它拾起夹入书中,便展开了对往事的讲述;结尾处阿甘送儿子去上学,所展现的一幕与阿甘小时候上学几乎一样,车子走后,阿甘独坐路边的凳子上,又一根洁白的羽毛在风中飘荡最后落在路边的阿甘身旁。

故事在羽毛的飘扬中已结束,仿佛故事又是从羽毛的飘扬中刚刚开始,让读者情不自禁的去回味剧情,品味画面,思考人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