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丨一首写雨的宋词,道尽人生三个阶段,最后一句最经典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在电视剧《闯关东》中,牛莉饰演的那文,在读到李煜的《虞美人》时,潸然落泪,不可自抑,丈夫在一旁迷惑不解。
原来,那文本是清朝皇族的格格,家道中落后,嫁作人妇。
读到李煜的《虞美人》,想到了自己也曾是皇族,如今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其实,许多诗词是诗人的血泪之作,当我们面对与诗人同样的遭际时,再读这些诗词时,忍不住为之掬一把泪。
在宋代时,一位词人写听雨,写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句流传最广,读来潸然泪下,直击心灵。
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在明。
这是蒋捷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词中叙述人生中的三个场景,可以说是蒋捷一生的写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此时的蒋捷春风得意,与歌女唱和为伴,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多么美好的雨,多么美好的夜晚。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可是,五年后,南宋灭亡,蒋捷的梦骤然破灭,沦为亡国之人,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人到中年的蒋捷,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着蒙蒙细雨,江水茫茫,西风中,那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哀鸣。
此时的蒋捷就像那只西风中哀唤的孤雁。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暮年的蒋捷已经白发苍苍,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少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令人凄然。
所有物是人非、无可奈何的情感,在最后一句中了结。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在明。
从少年在歌楼听雨、中年在船中听雨、暮年在僧舍中听雨,物是人非、凄凉之感在最后一句达到顶峰。
“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面对人生的颠沛流离,蒋捷没有大喊大叫,而是描写听雨的心情,这种心情,看似冷漠,近乎决绝,但并不是痛苦的解脱,却是痛苦的深化。
全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在明”也是这首词中流传最广的诗句。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这句诗说中了人生常态,时间流转,世事无情,生而为人,都有飘泊流离的时候,这句诗正是直击了物是人非、飘泊流离人的心情,所以后世传唱不绝。
特别是人到中年,读到这句诗,最易引起共鸣。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每每读到“悲欢离合”的诗句,总是让人忍不住深叹。人自出生以来,就伴随着离别,伴随着悲欢。
当某一天,我们静下来时,再读到这些词句,往日的种种似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说不出话来,可是,落下的眼泪却告诉我们:我们是悲伤的。
这是诗词的魅力,也是诗词的意义,给你的人生悲欢一个注脚,或一个出口,让你可以恣意悲欢。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