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

本文导读:

发疯是件很吓人的事情。

发疯是件很吓人的事情。一来发疯的本尊言行出格行为无状,深陷痛苦而不自知,二来旁观者们也会大受其扰,总要张皇失措提心吊胆一段时日。发疯对于生活的影响,就如沉睡的水塘里突然掉进块大石头,一时水花四溅浊浪翻天,即使涟漪散尽,水塘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小时候第一次遇到发疯这个字眼,是学习鲁迅的文章《拿来主义》,当中有“尼采自诩为太阳……尼采毕竟发了疯”的字句。我那时不明就里到处寻找尼采的事迹,知道尼采是位伟大哲学家。于是我对于发疯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人做学问走火入了魔,大脑不堪重负。

上高中时我真的就遇到这样发疯的活样板。有一位高我一届,鼎鼎大名的学霸师兄,据说在某天上化学课时突然就发了疯。他站起来打断了老师的讲述,兴高采烈地宣布,自己刚刚研制成功了一个亘古以来最伟大的公式,无论数学物理化学还是历史政治,只要把变量代入演算一番,就能所向无敌,说罢还用头不住撞墙大笑不止。

先是惊愕的老师同学七手八脚把他送进医务室,后是他的父母沮丧地替他拿走一应学习用品,自此人海茫茫,此君再无消息。据其他师兄师姐传言,这位哥哥多是不能忍受有人在考试中抢走了他独霸多年的年级第一名号,以致急火攻心丧失了理智。可惜!

上大学时我又遇到一位发疯的活案例。校园的湖畔凉亭中经常端坐着一位胡须蓬乱,衣衫和眼镜都很破旧的“中年人”。无论谁从他身边走过,都要接受他犀利深邃的眼神洗礼,久而久之,那个凉亭成了人迹罕至的禁区。据传闻,这“中年人”不过比我们年长四五岁,是哲学专业的在读硕士,因为连续几篇论文立意偏颇被导师否定,就蜕化成那副惊悚的模样。迄今我还记得他投射过来的眼神,那道光亮令人生畏,丝毫不觉自己的心灵已经堕入了黑暗。可叹!

总之青少年时期我有了一番定见:钻研学问用力过猛最易使人发疯,尤其哲学这类偏重思考崇尚跟自己较劲的学科是高危领域。为此我庆幸自己只算是品行顽劣难堪大任的学生,没有烦劳上天用发疯来考验我。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当年专门为发疯的天才们写了专门传记,我至今没敢看。因为我晓得茨威格文字的功力,纵使从德语英语一路翻译成汉语,字里行间的“杀伤力”也不会衰减太多,我担心被文字感染着了道。假使自己步了天才们的后尘又当不成天才,岂不成了炮灰?

后来上了班,我才知道自己实在孤陋寡闻,发疯的原因不只是做学问,很多事情都能让正常人瞬间失守。

我曾听一位领导讲过多年前同事发疯的惊骇一幕。当时领导还是年轻后生,正在直播现场当导播切换电视镜头。正当他全神贯注通过耳机调度摄像师时,没提防身后的同事站起来大喊一声“切得真好!”同时还兴高采烈地猛拍了他一掌!据说那突如其来的一声断喝径直传到了前台观众耳中,而那一掌也把领导拍得晕头转向,直接把电视直播画面给切成了黑屏!领导说,同事很快就被劝退回家,而他发疯的原因,只是工资没能按时晋升。

我还见过另一位资深的老同事突然情绪失控,在单位门口拿着砖头对武警战士和保安穷追猛打。当时一片惊呼人仰马翻的场景让我站在窗前几乎吓得合不拢嘴;我也听说过另一位平日里和颜悦色的前辈因为他人一句戏言就突然发疯,抄起椅子在办公室上演了“全武行”,以至于后来每逢和他谋面,我总是忐忑不安字斟句酌,时刻担心那沾了血的椅子腿儿会落在自己头上。

这两位资深的前辈,一位毕业于清华,一位毕业于河大,都是八十年代的“天之骄子”、技术骨干。而拖累他们的“祸首”,居然都是家庭生活的不顺。

我不由感叹,个人成长不仅艰辛还充满了不确定,就如同史前人类般脆弱,既要担心猛兽和灾害,还要担心病痛侵袭,一路走来全凭运气。不过抬头看看夜空我又不觉释然,因为人类和宇宙星辰相比毕竟就是脆弱懵懂的弱势群体,有太多的磨难要经历,有太多的短板需要补齐。人生而不易,且行且珍惜才对。

上面林林总总各种事例,都是个人面对生活学习不堪重负崩断神经,而另一种发疯则可恶至极,那就是个别明白人自诩技高一筹,人为操纵,让其他人失去理智发了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