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藦,叶色碧绿,生命力很强,全株都能入药,却很少有人知道
萝藦,叶色碧绿,生命力很强,全株都能入药,却很少有人知道
萝藦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叶色碧绿,生命力很强,全株都能入药,却很少有人知道!
说到萝藦这个名字,大家也许很陌生,如果当面看见这个植物,或许大家又觉得非常熟悉,因为这种植物,分布范围很广,随处可见,经常在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看见它们熟悉的身影。
殊有不知,有人管它叫奶浆草,不知道它姓萝名藦。这名字既绕口又生僻,让人感觉怪怪的。叫奶浆草就很直观了,因为折断它的叶梗,便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来。
由于我喜欢小区外面那一片荒野阡陌,经常去随意溜达,静静享受远离喧嚣的静谧,也少不了看见那些布满荒野阡陌,缠绕生长在枯柴杂灌丛中几藤萝藦。
昨日中秋,团圆饭后,我又去那片荒陌,静立站在绿意盎然的菜地小道,路旁边几许随风摇动藤萝,荡起茎尖一小撮的萝藦花,小巧玲珑,我出神地看着它们低调绽放在路边,朵朵小花随风顠荡的样子,不由自主地陶醉在宁静和遐想之中……
古时有个叫萝藦的姑娘,生得十分美丽,体态轻盈婀娜,但家境贫寒,有一年老母亲生了病,郎中开了药,却十分难找,她走遍附近的山川河流,都没有找齐给母亲治病的药物,眼见母亲病重,她默默向上天祈祷,希望能有一双翅膀,那样就能飞遍千山万水,在最快的时间里找齐药物。恰好一位神仙路过,为其孝心所感动,于是给了她一对翅膀,她乘风飞起,很快找齐了药物,母亲痊愈,她却不能再回到人间,随风化作千万种子,乘着白绒,在各地安家,为人们治病疗伤,人们便把这植物叫做萝藦了。
其实,萝藦是萝藦科萝藦属植物,也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认识它的人,大多称呼它们是萝藦,其实我们这里生长的萝藦,它严格上来说叫作华萝藦,只不过两者都是同一类植物,萝藦是一个大的植物种类,它有多个不同的品种,而华萝藦就是这种植物的一种,它植物比较矮小,叶色碧绿,生命力很强,全株都能入药,又因这种萝藦主要生长在国内,所以被人们称为华萝藦。
萝藦,最早记载于《诗经》,古称芄兰。《尔雅》称,藋。陆玑《诗疏》讲,雀瓢。陶弘景名之,苦丸。如“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里面所讲芄兰,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陶弘景民间的言语,'离家千里,勿食萝藦、枸杞'。陶弘景又说:'萝藦,有名苦芄,叶厚大,作藤生,傅肿,东人呼为白环藤,生篱落间,摘之有白汁,一名雀瓢,人家多种之……',都是关于萝藦形态和生态的最早描述。
据悉,萝藦除了叫芄兰等以外,也还叫作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奶浆藤、老鸹瓢、萝摩、赖瓜瓢、飞来鹤等。其它名字。作为草质藤本的萝藦,它们的叶膜质,卵状心形,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长总花梗,被短柔毛。蓇葖又生,纺锤形,平滑无毛,种子扁平,卵圆形,通常花期6-9月,果期9-12月。
萝藦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喜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稍耐干旱;喜充足的日光直射,稍耐荫;喜温暖,耐低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甘肃、陕西、贵州等地,是一种价值非常高的植物。也多做地栽布置庭院,是矮墙、花廊、 篱栅等处的良好垂直绿化材料。
我们通常发现萝藦特别喜欢缠绕在灌木丛和篱笆上。萝藦的果实黄绿色,果梗处浑圆,果身椭圆,头部尖尖,呈流线型,极似一个拉长了的棉桃,外皮可见疣状斑点,如星散落,形状可爱好玩。民间有些别称,就是依据它的果实形状而起的。《救荒本草》中称它为:“婆婆针线扎儿”;《袖珍方》中称它为:“婆婆针线袋儿”;《纲目》中称它为:“婆婆针线包儿”。听听这些奇怪的名号,让人禁不住猜想,或许古代先民就是依据萝藦的果实形状,来仿制针线包的吧?
据说有些调皮的小孩童,也还用它的果实,摘下来可以玩拾子游戏,可以放在地头下玩五子棋呢。不过,掐它的果实的时候,注意别让它的白汁染在衣服上,不然会很难洗掉哦。
此外,在萝藦的果实老熟后,会从中间纵裂开,褐色扁平卵状种子,附着在狭翅上,借助风力,它们的白绒便象蒲公英种子那样飞往四面八方,所到之处静候时机成熟,便会有新的萝藦幼苗萌生。种子飞走后,果壳呈瓢状,正因为古人用以挖米喂鸟雀才称之为雀瓢的吧?
萝藦的果壳,中药称作“天浆壳”,很早就被记入中医典籍中。萝藦有补气、补血、壮精、清热以及消肿等功效,可以和枸杞、金银花相媲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