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是一种闲适的生活趣味,更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茶香涤烦、琴有清音、棋藏兵机、香可熏魄,唯石随处可见,貌奇状怪,冰冷坚硬,重难迁移,常人多忽视,中国文人雅士却能倾心于此间,愣是将一块硬冷之物玩出了花样。
从山野移至园林,园林移至案头,格物清玩,终得石上眠云之幽境,以至于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
“溪云”英石供石摆件
灵璧石小米拜石供石摆件
米万锺书法立轴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带座高:58.5cm 座长:45cm 座宽:28.5cm宋人杜绾撰《云林石谱》,堪为赏石之纲要。为其作序者孔传写道:“窃尝谓陆羽之于茶,杜康之于酒,戴凯之于竹,苏太古之于文房四宝,欧阳永叔之于牡丹,蔡君谟之于荔枝,亦皆有谱,唯石独无,为可恨也。云林居士杜季阳,盖尝采其瑰异,第其流品,载都邑之所出,而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辩,书于简编,其谱宜可传也。”《云林石谱》所列:灵璧石、太湖石、昆山石、英石为四大名石,历代为文人追求赏玩之最。灵璧石置于其书第一位,为四大供石之首。因灵璧石其形极具变化,或成物象,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又石质温润,滑如凝脂。不若磬山坚硬,稍燥软,易于人为。若欲成云气日月佛像,及状四时之景,可藉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
参阅:《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年 第237页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米芾好石之极,呼石为兄,人称“米癫”。其四字相石法:瘦、漏、透、皱,堪称文人赏石之圭臬。太湖石则俱诸“瘦、皱、漏、透”之要,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夸赞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在中国文人看来是,此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使赏石成为修心的一种形式。太湖石的变化万千中,浓缩的是一个大千宇宙。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昆石有别于太湖、灵璧石之大,一般仅尺许左右,大者甚为少见。别名谓“玉峰玲珑石”,可闻其色澄澈月白,其形玲珑而多孔窍。且其质磊魄,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有声。人爱其色洁白,或栽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立置器中,于几案间赏之。真乃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英石以色多、形怪,蕴古拙之气而名。以皱瘦为特点区别于其他石种的英石,更能代表古代文人处乱世中的风骨,如英石所表现出来的风清气正,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一拳英石可见文人坚贞不屈,孤高亮节的品性和铮铮傲骨的精神。他们既与世无争,超凡脱俗,不畏权势,亦品德高洁、志意高远、风韵独特、闲云野鹤、寄情山水。
赏石之境,源自对造物的认识。“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无论以古今观之,还是于中外而言,赏石在居室空间中的真趣,都显得意旨深远。搜尽奇峰,成眼中千山万壑;遍览幽谷,知世间地迥天高。古人赏石,意即在此,寻找石的外在之美为次,以一拳顽石为介发现生活中的风雅才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