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人心闲时,一日胜十年

梁实秋曾言:“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如今,世事纷杂,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信息如瀑布般,将你我裹挟其中。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却又不知在忙什么。

当感到迷茫之时,不妨读读闲适的诗词,让心自己的心慢下来。

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诗,在简约平淡的风格中蕴含深沉感情。他不满社会黑暗,对统治者失去幻想,自己又无法改变现实,只好退隐田园,寄情山水诗酒之间。在大自然中,陶渊明也寻回了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自在的,心境是悠然的。人生的感叹和政治忧伤,都在对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质朴描绘与深情眷恋中得到释放和安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这首诗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以及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和悠然神往。

满庭芳·渔

元 赵显宏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

网晒汀沙。

一家老幼无牵挂,

恣意喧哗。

新糯酒香橙藕芽,

锦鳞鱼紫蟹红虾。

杯盘罢,争些醉煞,

和月宿芦花。

人生所求,不过岁月静好,那么,岁月静好究竟是什么呢?

诗人看见渔民劳动之余,将船横于渡口,把网晒在河滩,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想看美景,可以吹着风看浪漫的晚霞;饿了,有鲜美的瓜果鱼虾;饱了,唠唠家常,看儿孙嬉嬉闹闹。

所谓岁月静好莫过于此吧,一家老小,安然无恙,闲然自得。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多少人为这份幽静远邈的清心寡欲所动容。这是田园诗人王维最能表达朴素生活和静谧内心的诗句。

当感到心烦意乱时,不妨学王维一般去山上走走,山中一日,人间十年。因为居在山中,人心变闲,时光才变慢了。

秋居山中,靠近自然,聆听自然。山鸟虫鸣,落叶野果,皆可入诗,皆是闲趣。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他的《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而苏东坡也成就了黄州”。的确,在黄州,苏轼留下了许多佳作。大概懂得随遇而安的人,无论身处何处,人生处处皆是风景吧。

人不应该走得太快,而忘记了为何出发。也不应该走得太急,而忘记了为何前行。

庄子曰:“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人生在世,亦有四时,枯荣有时,喜悲有时。不过是认真感受每一刻,清心明志每一天。

苏子曾问:“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几时,几时,不如今秋时。

(0)

相关推荐

  • 逆境当学苏东坡,把别人的绝望活成诗和远方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坎坷跌宕,颠沛流离,但是名气极大,尤其中年以后,诗词横绝当时,粉丝上至皇帝.太后,下到市井百姓,就是说全国无人不知.他若有新诗词一出,没多久都是朝野皆知. "小舟从此逝, ...

  • 东坡情

    东坡情 文/全兴 苏轼,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一个人人皆爱的大咖:苏东坡,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一位万古流芳的文豪. 有幸的是,他生在一个文明发达的大宋,而且还是北宋:不幸的是,他的一生一直被苦难折磨着,折 ...

  • UC头条:「说闻解事」从“苏轼”到“苏东坡”: 他在黄州的心灵炼狱中破茧成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夏杨 "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世 ...

  • 为什么很多人的心里,都希望跟苏东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苏东坡到底有多有趣? ...

  • 迷茫之时,不妨读读闲适的诗词,让心慢下来

    梁实秋曾言:"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如今,世事纷杂,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信息如瀑布般,将你我裹挟其中.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却又不知在忙什么. 当感到迷茫之时,不妨读读闲适 ...

  •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一首词,无一生僻字,结尾被指“抄袭”却成金句

    元丰二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外调到湖州,到任后他在给皇帝的"谢表"中写了一句: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话隐约 ...

  • 握手一笑三千年——由齐山石刻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诗

     --由齐山石刻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诗 齐山众多的摩崖石刻中,有三条都刻有同一个人--吴瑛.时间是宋志和二年(1055),吴的职务为池州通判.吴瑛字德仁,蕲春人,曾任池州.黄州通判,官至员外郎,年四十六, ...

  • 领读者|黄州成就了苏轼 ——读《苏东坡新传》

    苏轼(1036-1101),字子瞻,汉族,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可能是我国最受人们欢迎的文人了,一千个人读苏轼,会有一千种喜欢的理由.不管他在哪个地方,都会受到人们的 ...

  • 苏东坡~读后感

    兰心书院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享年64岁,字子瞻,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 少年说||小乔(169):坎坷的人生

    你吃过或者听说过"东坡肉"吗?就是那个以"东坡"为名的红烧肉! 而你肯定想不到的是,赫赫有名的"东坡肉"竟然是苏东坡发明的. 说到苏东坡,我 ...

  • 苏东坡的传奇一生

    唐宋八大家里,苏家占三,而其中又以东坡之名尤甚. 其文学影响力举世皆知,隽美绝妙的诗词书画不甚枚举.执笔间,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论及做官,苏东坡之政见,也可见一斑.东坡以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