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她一个尼姑却能入贾母的眼,原来是管家太太提前做了一件事
在古代,戏子、尼姑、道姑等人都被人认为是下三教九流的行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瞧不起的。正因此,当贾家四姑娘惜春最后当尼姑时,会被认为是一段命运悲剧。惜春的判词是: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平民家的丫头选择出家为尼尚且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何况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呢?
因此判词才说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侯门女儿坠入空门,难免让人耻笑,更何况昔日绫罗绸缎,锦衣玉食,若是做了尼姑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动手,弄不好只能靠乞讨填饱肚子,自然是人生一大悲剧了。
对于当初尚且维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表象的贾府,小尼姑小道姑和小戏子们在贾府是什么身份地位?
其实他们不过是采买来的,养在贾府,给吃给喝也给穿戴,还请教习来带领管理小戏子学唱戏,又让贾芹等家族的子弟,管理这些小和尚小道士,住在家庙,等有大事时随时听候差事。
再有那些小丫头们,在探春这些小姐眼里,不过是些“玩意儿”,喜欢的时候可以一起说说笑笑,不喜欢的时候就不用理他们。即便这些丫头们不好了,也不过只是像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能宽恕就宽恕,不能宽恕就交给管家媳妇在责罚。
总而言之,在贾家主子们眼里,恐怕很少将这些行当的孩子们当人看。但唯有一人是例外,她就是妙玉。
原来贾府为了迎接省亲回家的元妃,修建省亲别墅,也就是后来的大观园,内有一处景观是栊翠庵,而元妃娘娘省亲,若见了这寺庙,可能去参观礼拜一番,因此这个栊翠庵须有人主持。贾府管家奴才想到这里于是找了一位带发修行的姑子,也就是妙玉。且看第十八回原文:
此时,王夫人那边……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 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首先,贾府请来主持栊翠庵的尼姑,和那些买来念经卷的小尼姑以及唱戏的小戏子不同。那些小尼姑小道姑小戏子年龄都不大,一般不会超过十岁。他们都是父母吃不上饭将他们卖了,有的就卖到这个行当,好歹能讨口饭吃,能活命。
但妙玉不同,她年龄已经十八岁,如果不是出家或这般带发修行,在古代,这个年纪早该嫁人了。
比起一般做主持的尼姑,妙玉显然年龄小很多。但比起那些小尼姑小道姑,妙玉年龄很大了。但要主持一个小小栊翠庵,倒是挺合适。所以,妙玉能进贾府大观园栊翠庵,不得不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其次,在栊翠庵,必然需要具备一定佛教知识。小尼姑小道姑是有年长的尼姑带领,要教她们迅速念会几卷经咒,好在元妃省亲时,随时能上前侍奉,可妙玉却早早具备这些能力,通识经卷文墨,无需多加学习。原文如下:
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各处监管都交清帐目…… 贾蔷那边也演出二十出杂戏来;小尼姑、道姑也都学会了念几卷经咒。贾政方略心意宽畅,又请贾母等进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
贾家当家主母王夫人,听说有这么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孩子,出身又是读书仕宦人家,便有了好感,觉得正好将她接来。
王夫人对妙玉的好感,自然不止因为妙玉的出身,还因为那林之孝家的把妙玉说得极好,读书仕宦人家出身,又通文墨,还懂经文,模样又极好。谁见了这样的一个女子,会不喜欢呢?另外,又因有师父遗言,说她不便回乡,只在此静居即可。
王夫人一向斋僧敬道,乐善好施,听闻这样一个姑娘不方便回乡,想着家里也不是养不起这样一位姑娘,于是很乐意请她过来。
最后,带发修行到底和真正的尼姑有所不同,妙玉时常以贵重女儿自居,这就不奇怪邢岫烟曾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的,这种身份确实有些尴尬。
这便是区别了,同样是差不多的行当 。芳官等小戏子小尼姑道士是贾府花钱买来的,妙玉却是王夫人主动请来的。
虽然都是尼姑,但因出身不同,能力不同,妙玉不仅自己能念经文,还通文墨,有了这些资本,她自然骄傲些,巧的是王夫人也愿意对她高看一眼,肯下帖子请她,后来林之孝家的按贾府规矩,还派人备下车轿去接她。这算是荣国府相当高的礼遇了。
王夫人笑道:“ 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 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 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
如此一来,妙玉算是贾府的客人,身份地位稍稍比那些丫头、戏子、尼姑高些。也因此,贾母愿意带客人刘姥姥去栊翠庵坐坐。如果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妙玉应该算是这一行业的标杆。
只是,当年王夫人如此对待别家仕宦人家的小姐妙玉,后来贾家败落,惜春出家,可不知是否会有人这般瞧上惜春,愿意如此对她青目以待了。
参考文献:《红楼梦脂汇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