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豆瓣评分高达9.0的1本新书
导读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用一些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
今日重点推荐由[法]迪迪埃·埃里蓬所著《回归故里》
2020年度外国文学(非小说)排名第1,豆瓣评分高达9.0分。
出版后即在《世界报》《自由报》等知名报刊引发热议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作者其人:
迪迪埃·埃里蓬,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这本书讲了什么?
1.人们如此地执着于自己对他人的憎恨,我猜原因之一便是,他们知道一旦憎恨消失,痛苦就会袭来。
书中男主因憎恨自己的父亲,在20岁时候离开家,此后30年从未回去过,直到母亲告诉他父亲已经去世了才再次回到家。即便回到家中,依然拒绝参加父亲的葬礼,拒绝见自己的兄弟……
2.即使我们极力排斥过去,童年的生活轨迹以及社会化的方式依然会持续地发挥作用,因此,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总是一种指向内心的回归,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
当他的母亲事无巨细的描述这些年的生活时,他才忽然发现,自己的离开,给亲人也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一种无法逃避的哀悼从内心深处升起,这个曾极力逃离的地方:一片曾刻意疏离的社会空间、一片在成长过程中充当反面教材的精神空间,无论如何反抗,依然构成精神内核的家乡。
3.我‘曾经恨’他,我希望将这种憎恨保留下去。我不想看到他现在衰弱的样子:这不是我憎恨的那个父亲。”
“这是谁?”我问母亲。“这是你父亲呀,”
照片上的这个人骨瘦如柴,蜷缩着,眼神已经涣散,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我很难将这个瘦弱的躯体与脑中父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就是那个令我生厌、整天大喊大叫、愚蠢而暴力的人。我意识到,父亲在去世前的几个月,甚至前几年,他就已经不再是那个我憎恨的父亲了,而变成了这个可怜的人:一个被衰老和病魔击垮的、羸弱而无害的、失势的家庭统治者。这时,某种不安将我侵袭。
4.母亲说:“有一天父亲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了我,他竟感动地哭了起来。看到自己其中一个儿子获得了自己难以想象的社会成就,他激动坏了。”
父亲还说,如果村民敢对我说的内容讽刺挖苦,就扇他们个大耳光。父亲说如果有必要,他会竭力维护我,他将我看作他自己和家里人的骄傲。
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一种进行反省的迫切欲望,我不可抑制地想要回溯时光,试图理解为什么对我来说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如此艰难,以至于我几乎不认识他。当我试着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我并不了解父亲。他想些什么呢?对,就是这个问题,他对这个他所立足的世界抱有怎样的想法?他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他如何理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关系,这段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离,最后完全泯灭的关系?
5.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因素是:他生在何时、何地。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和世界的关系。
父亲的愚笨,以及由此造成的在人际关系上的无能,说到底与他个人的精神特质无关:它们是由他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我的父亲,代表了我想要抛弃、远离的一切,他充当着我心中典型的负面社会形象,在我努力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中作为反面教材存在着。
6.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小编文笔有限,原书更精彩,欲知更多,敬请阅读原书。
奥丁读书小站,一个专业推荐各种书籍的公众号,推荐的这些书都绝对当得起你书架上的一席之地!总有些书是你一生中不想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