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龙石文化科普馆,感受奇石文化魅力(上)
★旅游地点:上海游龙石文化科普馆
时近中秋,江南却进入了漫长的雨季,完全跟“秋高气爽”脱了钩,让人简直怀疑又回到了梅雨季节。
因为提前浦东有约,虽然高速很通畅,无奈我们出发的时间太晚,所以也堪堪到了饭点,在附近找了一间餐厅,看起来傣妹火锅的生意最火爆,只是我担心候位的时间有点长,耽误了我下午的游玩。拿到单子的时候看了下,前面只有七个号码,这点时间还能等得起。于是安心拿了笔先点餐,果然很快就轮到了我们。
本来还贪心地想点一个大锅,人家服务员看了看我们俩:“小锅就够了,要不帮你们换成小锅吧?”我们讪讪地同意了,不浪费人家资源。
查了一下公交线路,旅游景点都需要转两三趟车,路上的时间动不动就是一个半两个小时,一来一回基本上不用玩儿,全都花在路上了。所以尽管对于浦东的道路不熟,也对在上海开车十分头疼,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开车前往比较近的景点游龙石文化科普馆。
上海游龙石文化科普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平方米,从游客中心的一侧进入洞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似乎并不大。
游龙问石洞布置得很巧妙,砖砌的墙面,高大的树木,然后就到了洞口,真个是有点曲径通幽的意思。
入得洞中,两壁的石头很粗糙,有一些雕刻,模拟的是开洞凿石的场景,线条简单,但表现得还是很有张力。
再往里走是猕猴山,这些猴子的模型做得十分逼真,旁边还有一些说明的文字,介绍几类常见猕猴的习性。红蓝的灯光打在石壁上,虽然没有找到光怪陆离的感觉,但照明和美感兼顾。
蝙蝠洞不大,当然没有真正的蝙蝠,只是做了一些仿真的蝙蝠充数。小小的洞口,其实可看性并不是很大。于是略作停留就继续往前走,走过去还有关于食蟹猴和花果山的介绍,以及模拟猴子们捕食嬉戏的场景。
再往前走是古人类遗迹,我们的远古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彼时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衣不蔽体地使用简单的工具打猎为生。场景建造得还挺逼真,还原我们先祖的生活场景,还是很有意思的。
地质矿物区其实只是在石壁上嵌了一些矿物,因为旁边没有说明,所以我们猜测大多应该是水晶,可是仔细看又不如水晶那么透,也可能是方解石吧?
蟒蛇洞,与蝙蝠洞一样,不过是一个坑,里面是蛇的模型,甚至也没有做成蟒蛇的样子。每条蛇都昂着头,还挺威风凛凛的。
往前走到戈壁沙漠,在洞里模拟这样的场景也真有点别出心裁了。这个山洞当然有点大了,有一些沙漠动物的模型。旁边还有民族土楼和欧洲古城堡,规模有点小,只是意思一下而已。在这里拾级而上,可以直通出口。我们绕了个圈,继续回到主路上。
小动物区比较适合小朋友,都是常见的动物,比如兔子、黄鼠狼等。一旁还有说明的文字,这些小动物们的习性还是介绍得比较详细的。
整个科普馆最精华的景点,我觉得应该算是溶洞区。整个溶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老人观海,另一个则是蘑菇云。老人观海取材自神话传说的元素,而蘑菇云则全是一块块钟乳石,在灯光的映射下美仑美奂。
奇特的钟乳石和变幻的灯光,组成了天幕仙境、仙人聚会等场景。这些钟乳石形状奇特,灯光幻彩,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交替变幻,让人仿佛置身仙镜。想象着仙人们乘云而来,在这里举行一场狂欢,那又该是怎样的景象?
蘑菇云则是另一类奇特的钟乳石,有的高大,有的壮实,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条条流畅的纹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据说,这个溶洞是全部靠人工堆砌的,购建这样一个溶洞,也不是简单的事吧?看起来,有点仿似杭州的瑶琳仙境,当然从规模上与天然的溶洞还是无法比拟的。但作为科普馆的一个景点,还是让人赞叹不已。
昏暗的光线下,还有用铁丝网拦住的小池,里面养着的是大鲵。有一条特别大,身子粗壮,养得很肥。
溶洞并不很大,所以很快就走到了头。返回去又欣赏了一遍,才朝着洞口走去,这里是玉石展示区。
镇馆之宝“金蟾石”是一块大化彩玉石,色彩古朴典雅,有着天然的花纹和图案,外形有点神似中国地图,当然更像一头仰头长鸣的金蟾,所以得名金蟾石。这场石据说是石文化馆的总经理俞林虎历尽千辛万苦从贵州罗甸县的深山峡谷里发现的,从峡谷起吊到山顶下移到公路,到县城再到大上海。
这块奇石单从谷底起吊到山顶,就用了9天的时间。在崖壁打钢钎,用铁葫芦起吊,然后在崖壁上支撑固定,每天只能上吊十米左右。从山顶下移又固定下滑,逢沟架桥,无路则靠人工,搬运起吊的工人最多时达到50余人。
宇宙馆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银河系的星轨迹可以从图示上看出来,立体的地球模型又清晰地解构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影视馆尽管没有游客,但仍然播放着采矿的相关记录片。这里想必应该是全天循环播放的吧?地方很宽畅,位置也很多。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安静地在这里欣赏影片。
中秋雨落无晴日,桂绽清甜绕鼻香。
却怕流光平白度,长风漫卷夺新凉。
——七绝
自驾游:上海游龙石文化科普馆
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