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发1号汤治疗脂溢性脱发
第 1910 期
作者 / 赵婵 王锁杏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院皮肤科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性激素性脱发。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亦可见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临床表现一般从二十多岁开始颞、顶部头发进行性减少,发际线逐渐增高,伴随油腻、鳞屑、瘙痒。严重者到三十多岁,一般到四十多岁前额基本脱光,严重影响容貌,易诊难治。本病中医记载为“蛀发癣”、 “发蛀脱发”。多由脾胃运化失职,久而生湿,郁而化热,熏蒸巅顶,阻滞头部经络、毛窍,毛发失养脱落;另因发为肾之外候,肾精亏虚,血不养发,则生脱发。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并且副作用较大。我科以除湿、通窍、填精益髓、止脱为指导原则制定生发1号汤,并联合生发酊外涂,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2011年7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皮肤科诊断脂溢性脱发,筛选、入选68例,随机入组。治疗组34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19~60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4年,平均5月。(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8~5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平均4月,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多见于男性,常从前额两侧头发开始稀疏、前发际线从两侧变向后退,从头顶开始脱发,脱发区均匀,细软稀疏而短的毛发,头发稀疏甚至秃顶;日常洗头时头发脱落,脱发大于80根;头皮瘙痒,头皮油脂、鳞屑增多。
疗效标准:痊愈:无头屑及脱发,头皮瘙痒消失,头油分泌适中,毛发粗细色泽均匀正常;显效:头皮瘙痒、头油及皮屑明显减少,头发生长较多,粗细不均匀,新发再生达70%;(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有效:头油分泌及皮屑瘙痒分泌有所减少,有较多毳毛生长,新发再生在30~70%之间;无效:少许毳毛生长后又脱落,或无毛发生长,新发再生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伴随症状评分标准:选择本病主要的伴随症状(瘙痒、油腻、鳞屑)治疗2月进行观察,0分=无;1~3分=轻度;4~7分=中度;8~10分=重度。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用Excel输入,由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治疗结果:疗效分析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临床痊愈率为14.7%,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临床痊愈率为为6.3%,总有效率为71.9%,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伴随症状程度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程度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不良反应:外用药治疗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4例,出现头皮烧灼,停止外涂5~8d后缓解,后续减轻涂药时摩擦头皮,未发生类似反应。治疗组一部分患者口服中药有轻度恶心、口苦、胃部轻度不适感;对照组患者部分出现食欲略欠佳,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讨论:脂溢性脱发多发生于20~30岁男性,也可见于女性,较男性症状轻。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本病多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心理因素、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有关。治疗首选非那雄胺口服,作用机理可抑制血清中的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抑制二氢睾酮对毛囊的破坏作用,可促进毛发再生长。但停药后可复发,疗效难以稳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