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并不是生来就在井底
Sep.
04.2020
▽
▽
东北的气候干燥,很少能吸上一口湿漉漉的空气。于是在第一次嗅到海水的味道时,我还以为一汪海浪冲进了鼻子里。
因为潮湿的关系,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
在上大学以前,我一直以为青蛙只生活在荷塘里,坐在莲叶上咕咕叫嚷。但上学时,下过雨的马路上总能见到蹦跶的小青蛙。它们也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似乎刚长出了四条腿,就要显摆得人尽皆知。
本来,我有点害怕它们,但是某天,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了一只小小的绿青蛙趴在草丛里避雨,它探着脑袋东张西望的样子很是可爱,就像小孩子一样,胆怯却独立。因此从那个时候,我便对这些蹦蹦跳跳的小东西改变了看法。
那天,我站在伞下看了它很久,它一开始藏得隐秘,我还以为它是在躲雨。不过之后,我看着它一跳一跳地蹦进了水坑,蹬着后腿自在地游走了。于是心想,其实这小家伙并不怕雨,也不是在躲雨,或许在它的世界里,雨水就是空气。
今年刚入夏的时候,我们去野外游玩,在一个干涸的小河沟里,发现了很多刚刚告别了蝌蚪尾巴的青蛙,在脚下的石缝下四处蹦着。它们的存在,让我想到了小学课本里“井底之蛙”的故事。
深渊里的青蛙不知道天有多大,还以为天空不过井口大小,鸟儿的遨游也不过困兽而已。
小时候以为青蛙很不幸,然而长大后才明白,原来井底之蛙是难得糊涂。
去乌镇游玩那年,我们在东栅的民巷里穿梭,游人很多,顶着太阳把路边卖冰棍的老奶奶忙得够呛。大家在颇具古风的巷子里拍照、参观,偶尔把头探进一间间低矮的窗子里,想要对室内的陈列一探究竟。
虽然这条巷子如今成了热门景点,但是家家户户还是原来的住户,对往来游人早已见惯不惯了。
他们在墙的那头继续着自己柴米油盐的生活,我们走在一扇扇木门外头,真像是他们眼里的透明人一样。
当路过一间开着门的小户人家时,见到一位老奶奶正神态自如地坐在门内的摇椅上,扇着扇子,吹着风,和身后的青砖小院融成了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就在这时候,有位游客突然发话,打破了这份宁静。他问那位老人:“婆婆啊,你一直都在这儿生活吗?不出去走走看看呀?”
那位奶奶咧嘴一笑,说道:“老太婆可不出去,我这里才是风水宝地呢,要不然你们干嘛都上这里来参观呀?”说完,她就继续摇着扇子,伴着一阵清凉的微风闭着眼睛,仿佛即将安逸地睡去。
这位老奶奶的知足常乐,让我虽已走远,却依然能想象着她如今悠然度日的样子。仿佛岁月已然带走了她为生活所冒的险,所剩的祥和,才是她最愿意接受的风景。
井底之蛙是真的从没有见过完整的天空吗?还是最后的选择,让它已然接受了眼下的生活。
天空纵然宽广,但能真正拥有的,却不过屋檐下的一方湛蓝而已。拥抱蓝天的小鸟嘲笑青蛙目光短浅,但它却忘了,青蛙没有翅膀,必然无法拥有和鸟儿一样的自由。
我们的心境很大程度上是由能力决定的,既然青蛙天生就是青蛙,那么必然要有井蛙一样的妥协,才能更好地享受井口大小的天空吧。虽然,我们拥有的世界不一样,所见的风景也千差万别,但是无论我们在哪里,做什么事,都可以从每个情形中吸收其最好的部分。
就像乌镇里那个乘凉的老人一样,自得其乐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也算是没有浪费生命的体验。
雨萌小站
I